心理干预疏导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021-09-10 04:14:43熊美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偏瘫护理干预

熊美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对肢体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2020年l2月收治的68例因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或头部外伤而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34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待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康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对肢体偏瘫患者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偏瘫;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6-142-02

由于大多数肢体偏瘫患者都是因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或锥体系、锥体外系神经受损而致病的,所以其功能恢复过程就会是—个较为漫长且困难的过程[1]。为了减轻肢体偏瘫患者的思想负担提高肢体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lO年1月~20lO年l2月对68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或头部外伤而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因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或头部外伤而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为29—86岁,平均年龄为56岁,因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而导致肢体偏瘫的52例,因头部外伤而导致肢体偏瘫的16例。将此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34例,另外·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4例。经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肢体偏瘫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筛选标准①意识清醒者;④无失语症者;④能理解溝通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的患情、肢体肌力及肌张力、保持患者的床单整洁、协助患者翻身、为患者酌情选用充气垫和翻身枕、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功能锻炼、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等。

1.3.2观察组护理人员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1.3.2.1心理干预

1.3.2.1.1.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需根据每位患者的个性、经历,病情严重程度及心理状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为患者提供有关偏瘫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1.3.2.1.2关心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交流并通过安慰、劝导、疏泄、鼓励、保证、暗示等常用心理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特异性心理问题。

1.3.2.1.3为了给予病人放松的、舒适的、安全的环境,除了基础的病房护理之外,也必须避免患者遭受精神刺激与心理不适。不同分组下病人康复期时独立生活的恢复程度和社会人际关系处理能的恢复程度比例(%)护理人员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即便在为病人清理大小便、翻身等时,也不能有烦躁的表情、厌恶的眼神、粗俗的话语,要充分尊重患者。

1.3.2.1.4正确对待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不良情绪由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难度大、进展慢等特点,所以他们极易出现诸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于自制等不良情绪。当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上述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讲述真实康复病例的方法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1.3.2.1.5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2.2护理干预

1.3.2.2.1生活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服、翻身以及保持个人卫生。

1.3.2.2.2安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防止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跌倒。因此,他们的床铺要有护栏,走廊厕所要有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呼叫仪要置于患者随手可及处。

1.3.2.2.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偏瘫患者进行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评估病人各关节生理机能,评估过后辅助其进行环转、屈伸、旋内、旋外等康复训练。而且病人察觉到疼痛感时,可以选择拍打、推拿、按压、摩擦、摇动等手段为患者实现缓解,也可以进行心理安慰来缓解不适感。②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肌力情况指导患者做以下康复训练:a.自我辅佐运动,即十指交叉握手。此运动可有效缓解患者上肢和肩胛处的痉挛症状,从而避免手部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b.桥式运动,即在仰卧时重复抬高—放下臀部的动作。这个运动可为患者将来的行走做准备。C.垫上运动,即在垫子上进行侧坐、直腿坐、翻身、俯卧、俯跪、单腿跪及单腿跪—站立等动作。做此运动可缓解患者肢体远端的痉挛症状。D指导患者进行轮椅转移、站立,步行及E下楼梯等训练。④为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4]。

1.3.2.2.4后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对患者现行的康复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改。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X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康复期时生活独立生活的恢复程度和社会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恢复明显,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重视心理干预由于肢体偏瘫具有起病突然、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等特点,所以比病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依赖、悲观等不良情绪。为了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要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要尊重、理解患者。当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偏瘫、能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参与锻炼[5]。

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由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或头部外伤引起肢体偏瘫的患者,其康复效果除了与病变部位、病变程度、药物作用等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能否尽早地进行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相关。偏瘫肢体功能恢复:I期(弛缓期)、Ⅱ期(轻度痉挛期)、Ⅲ期(痉挛加剧期)、Ⅳ期(痉挛减弱期)、V期(自主运动建立期)和Ⅵ期(运动接近正常期)。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事实就可充分说明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偏瘫的运动功能需要终生锻炼以维持最大效果,否则已恢复的运动功能还可能会出现退化的情况,心理干预的持续性也非常重要,因此出院后,家属也要进行合理的干预。

综上所述,在对肢体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科学的康复训练,从而使其偏瘫的肢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玉,王灵芝.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使用医学杂志2017,6(11):1752.

[2]叶聪.早期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现代临床护理2018,6(4):16.

[3]龙伟,刘云贵.心理干预时对肺癌治疗患者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9,9(9):I4.

[4]王秀敏.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19,8(2):164.

[5]许群宏.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中华中西学杂志2018,12(19).

宾川县中医医院  云南大理  671600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偏瘫护理干预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41:12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27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6:00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1:00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34:25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