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兵
摘 要:本文以海南大学现行的生涯教育研究实践为例,从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導队伍,构建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化,构建精准帮扶援助体系,引进职业测评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涯辅导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加强贫困生生涯教育研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海南省;贫困生;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52-03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海南省〔2014〕111号文件就要求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落实贫困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低保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可按1500元/人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琼府〔2015〕64号文件要求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低保、残疾、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可按1500元/人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海南部分高校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必修课,而且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较少,多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仍有较大空间。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贫困生就业难有以下原因。一是贫困生缺乏经济支撑。贫困生多是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经济相对匮乏,就业过程缺乏家庭的支撑。二是部分贫困生自身能力欠缺。贫困生在校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通常比较注重应试能力,部分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在就业过程中因相对欠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弱的实践能力等因素,成为求职队伍中的弱势群体。三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部分贫困学生以学习为导向,较少考虑将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四是就业时期望值过高。贫困生往往肩负着家庭的重任,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是想获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以便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因此容易在就业时追求大企业、大城市、大机关及高地位、高收入、高福利的单位,而这也成为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瓶颈[1]。
二、贫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帮助贫困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职业生涯教育将会引导贫困大学生客观分析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帮助他们设定合适的职业定位。二是增强贫困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职业生涯教育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三是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培养贫困大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四是有助于贫困生调整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平衡工作与爱好、家庭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2]。
三、海南大学加强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
一是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强化职业指导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海南大学与北森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学校选派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各类职业指导系统培训,其中职业规划培训师培训52人次,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54人次,重点解决生涯咨询实战技术工作坊40人次。目前,全校已有29人取得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52人取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其中高级职业指导师24名[3]。二是安排就业辅导员参加多种形式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每年,学校对全校就业工作辅导员“上岗培训”,组织全校就业工作辅导员集中学习,指导毕业生简历制作、求职礼仪、解决就业过程遇到的常见问题等;开设以“专业与职业”“应聘技巧”“考研or就业”等为主题的专项业务辅导,了解并掌握学生在职业咨询当中的普遍性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与思路。三是利用校友资源聘请不同领域的职业指导专家,通过一对一辅导、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职业化素养,使其能成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其走向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指分年级实施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能力培养、创业指导、应聘指导等内容。一年级注重职业启蒙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制定新生职业指导活动月方案,通过专业导论课、生涯规划讲座、座谈、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职业启蒙分享会等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质。二三年级侧重就业能力培养。海南大学定期举办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开展多样的团体辅导和讲座、带领学生走访企业体验职场、开拓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等,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素质。四年级注重就业实战的指导和服务。针对毕业生,学校每年举办毕业生职业指导活动月,通过专题讲座、广场咨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面试技巧等,开展模拟招聘活动,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实战经验,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提高面试的成功率与签约率[4]。
(三)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化
国家和高校对大学生资助的力度逐年递增,物质资助之余,还需注重对被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海南大学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化,以项目资助的方式,培养贫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贫困生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一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2011年开始,海南大学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给予100名贫困毕业生每人每年3000元的现金资助,开展就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及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3]。二是设立肯德基曙光基金项目。2003年海南大学设立了肯德基曙光基金项目,与海南省青少年基金会、中国肯德基公司共同选拔新资助学生,累计资助288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肯德基曙光基金除了提供受助生大学4年2万元的经济资助外,还提供在肯德基餐厅带薪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机会,旨在帮助受助生提升综合素质,锻炼各方面能力,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材。三是实施“双困”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为切实有效做好家庭困难且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双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除每人给予800元的资助以外,还面向双困毕业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无领导小组实战演练、毕业就业流程等讲座,近三年约400名贫困学生受益[5]。
(四)构建精准帮扶援助体系
海南大学2011年制定了《海南大学“双困”毕业生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通过发放求职补贴或优先推荐岗位、咨询辅导、重点组织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帮助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一是协助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发放求职补贴,2016—2017年共有2168名海南大学贫困毕业生获得1500元/人的求职创业补贴。二是学校拨出专项帮扶资金,每年给予125名“双困”毕业生每人800元的就业援助金。三是为残疾大学生提供精准帮扶。学校综合施策、最大限度扩大和提高就业政策的惠及范围和惠及程度,确保困难帮扶、就业援助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3]。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风向标,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优劣和高校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做好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发展。海南大学通过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构建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化,构建精准帮扶援助体系,引进职业测评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涯辅导服务等方式加强贫困生生涯教育,科学高效地帮助贫困生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 顾姗姗. 高校贫困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构建[J]. 价值工程,2011,30(33):281-282.
[2] 向欣.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08(09):39-43.
[3] 佚名. 海南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 (2018-01-23). https://yz.kaoyan.com/hainu/zixun/5a670365
a1da9.html.
[4] 赵熠. 关于贫困生群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4):72-73.
[5] 陈湘陵.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8(07):24-25.
(荐稿人:温小平,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