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

2021-09-10 07:22王栋张海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王栋 张海涛

摘  要:高校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利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实践与技术提升的综合性平台。但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实训基地管理现状发现,高校实验基地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为优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使实训基地能够为祖国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校应从创新管理机制、融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入手,充分结合高校实际条件,将实训基地建立成为先进的智能化实训基地。

关键词: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38-0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些变革,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与企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场地,高校加大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一、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的积极意义

(一)为高效实践类教学应用提供科学管理方法支持

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建设,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各种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应用,满足了不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与融合,丰富了高校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为制订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流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确保实训基地教学的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为高校长远发展提供引导方向

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符合国家教育改革规划部署文件精神强调的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适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熟练掌握制造业农业生产工具等重点领域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实践基地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提升高校办学特色,有利于促进毕业生掌握满足企业需要的必备技能,能够增加高校在企业、社会单位中的信任度,为高校长足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二、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未受到重视,制度缺乏合理性

1. 教育工作者对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高校教师仍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教学的培训,轻视对实践操作技能,使得教学课时多安排在对理论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上,未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未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教学模式[1],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操作演练,学生只停留在对设备的观察上,没有真正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高校实训基地管理者管理水平低,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高校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不合理,会导致实训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精力分散、任务目标不清晰、实训教学设备不能合理使用等问题,实训基地管理乱象问题频发,学生无法掌握实训操作要点。

2. 管理人员过于分散

高校实训基地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高校各院系专业随意使用。各种教学实训操作设备只能由教师以及学生自行分配、整理,耗费了教育工作者与学习人员的时间,降低了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有些高校虽配备了专门的管理部门,但部门只具备申报实训基地使用及课程安排的职能,未参与到对实训基地使用后报告评估、管理当中,学生操作内容得不到专业点评,失去了实训的价值。

3. 硬件设施资源分配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高校实訓基地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一方面,部分高校训练基地仪器设备简陋,高校对设备投入的资金有限,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合理导致设备资源分配不均,原有的仪器设备不能得到合理分配使用,造成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2]。首先,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实训部门管理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导致高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没有目的性,购进相同设备、建立相似实训基地现象发生,使得各实训基地无法形成资源共享,导致教学资源不均,无法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其次,没有专业的管理机制使得有些课程不必要在实训基地完成,利用实训教室来上课,造成实训资源浪费,实训室使用率频繁但缺少高效性。最后,高校实训基地一般掌握在各专业教师手中,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设备无法形成资源共享整合,各专业导师以及领导只从自身实践教学出发,对仪器设备过分保护,其他专业利用不同实训仪器,导致实训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二)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首先,高校在使用实训基地时,多采用纸质登记的方式,省略登记步骤,实训基地中监管不到位,成为无人看管区域。教师与学生随意使用,设备丢失时,无法找到相关负责人员,监管的缺失导致实训基地物品杂乱无章,需耗费大量时间查找物品。其次,很多高校实践基地采用单一的人工管理模式,造成实践基地在申请使用时步骤繁琐,耽误教学进程。再次,管理人员缺乏,大部分实训基地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学生难以灵活利用实训室器材进行理论探究。最后,高校实践基地管理内容一般包含实训设备维护、设备摆放、耗材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实训室建设管理等,但管理制度往往不够全面,流于形式,单一、机械的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当前实现基地基本运行需要。

(三)实训基地管理队伍素质偏低

当下,高校实训基地管理团队整体水平不高,管理积极性普遍较低。管理队伍素质普遍偏低,还有部分高校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由与实训基地相关操作课程的教职员工担任[3],只注重该课程内教学资源的使用,缺乏对实训基地的管理经验,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对实训基地开放及设备资源利用情况没有精力跟踪管理,仪器设备多有损坏且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保养,加大了高校对设备成本的投入,给实践教学任务造成极大影响。

三、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一)创新管理机制

1. 将教学计划融入管理机制中

高校实训基地的管理通常由实训处或教务处进行, 管理部门应根据实践教学及与实践类教学有关的教学内容,安排实训室开放情况,应根据高校不同专业的实践需求,统筹好实训基地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目标。实训基地使用作为公共实训基地,应以资源优化共享为主。对共通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服装类车间操作与环境工程类学科在实训基地安排时,则应避免时间上出现重叠。

2. 应采用“加强管理,使用灵活”的管理机制

在实训基地管理方法中,应对高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合理建设。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实训部,打破陈旧、传统、落后的创建机制,合理规划实训基地申报、评估、建设、验收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将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维护、管理、分配等工作具体到个人,使实训部门各人员掌握实际权力与义务,及时整理资源的利用与耗损情况[4]。实训基地部门独立运作,进行实训基地经营管理方式全盘规划,自负盈亏,使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学校教学任务的总规划。

3. 加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发展就业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问题的能力以及分工协作、人际交往、心理承受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实训基地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思想,还要加强实现基地管理者以及教师对“能力本位”内涵的学习。

(二)融入现代化管理模式

1. 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实训管理中

高校实训基地应充分认识互联网在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借鉴“互联网+”模式建立“虚拟动物园”项目,以实现创新校园内实训基地智能化管理。“互联网+虚拟动物园”可将每种动物耳朵上订入一个带有二维码的身份名牌。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观察与使用的动物信息录入到网络上,建立虚拟动物园,虚拟动物园包含每种动物的详细信息,这样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不用到实训基地,就可直接通过网络获得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需实验动物的全部信息。还可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增加校内没有的动物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学生的劳动量,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加了解不同的动物信息,结合授课教师指导,充分利用虚拟动物园,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各种动物信息,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互联网+”模式的投入应用,能给各学科建立良好的基地共享平台,使各专业学生不需争抢实训教室资源[5]。

2. 提升实训车间智能化水平

高校应引入智能检索程序、智能语音解说程序、二维码识别系统、智能考勤系统、无线WiFi系统等信息化技术。通过对车间环境的改造,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学生对专业项目认知、技术实验、教育认知的教学功能。例如,将智能系统应用到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可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汽车无人驾驶进行感知系、输入系统、计算处理系统、控制系统、汽车信号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的学习、配置,通过设置汽车传感器定位、高精地图、路径规划、阻碍检测与规避机械控制、系统集成与优化、能耗与散热管理等配套开发进行实训训练,使用手机、平板、PC系统等多种信息设备,对汽车无人驾驶系统进行训练、分析、评测。

3. 研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平台

首先,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视频平台,高校应根据专业设置与发展需要相吻合,从而制订具有目标性的规划书,通过科学指导思想、目标建设、实施方案、投资机制,使实训平台建立顺利实施、改造,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其次,高校实训基地应加大研发力度,将实验室培训室、操作室、多媒体室建设成为高科技的实验场地。在构建实训基地总体布局时,采用合理的框架,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培训与专业资质鉴定、社会特色功能的需求。对实训内容的编排,应符合生产技术发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适应学生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通过优化培训方案、仪器设备、师资队伍以及管理进行协调统筹安排。

最后,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具有创新性,高校通过把握培训设备和师资基础力量,赋予实训基地教学灵魂。高校应确立以科学管理机制为保障,以综合效益为原则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开展实训基地的使用培训。教师应不断创新学生观念、挖掘学生潜力,使管理系统做到功能齐全,具有较高的共享程度与可控性,让实训平台切实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贡献。

(三)培养先进的管理人才

1. 制定完善的管理人才聘用制度

高校在对实训基地人才引进上应严格按照统一的人才聘用制度进行招聘,根据实践基地的实际需求配备专业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提高对管理人员的学历与专业技能要求,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应具备操作各类仪器设备的专业技能。高校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6]。培训内容包含对新设备的操作、日常保养以及维修等。高校应建立合理的评级制度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可构建高校教师专业人才与企业专业生产人才进行对接。将校内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配对,创建校企互动式教学团队,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对接。教师通过了解社会用工新政策、新产业、新形势要求,掌握最新的技术,通过亲身对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任务当中。教师应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与社会综合服务能力,高校应建设一支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品德高尚的教学管理团队。

3. 监督体系,保障实验基地管理工作

高校应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监督管理机制,使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质量有所保证,实行科学的监控体系,保证实训基地管理工作顺利运行。监控机制应在每个学期、每堂课程中都有所应用,保证实训基地在不同时期、不同环节都不出问题,即使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四、结语

构建高校实验基地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应充分借鉴高校内外先进的实训基地管理经验,结合大量技术实例,更新管理观念,创设灵活的管理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实用性、科学性,通过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实现培养各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景明. 我国民办高校创业基地运营管理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 侯施昱.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校企合作管理策略优化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3] 邹学军,崔玉波,董玉瑛,等. 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實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9):91-92.

[4] 鄂禄祥,赵希彦,俞美子,等. 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5):23-25.

[5] 孙茂存. 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 江西建材,2015(13):295+300.

[6] 蒋素春. 旅游实训基地绩效评估现状分析及对策[J].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03):164-165+168.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