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良
摘 要:心理需求是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关键因素,改善阅读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命题,心理学视角下的阅读研究能够有效地回答用户阅读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深层逻辑。本文将心理需求与阅读推广相结合,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描述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关键心理需求:图式、审美与参与,三者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回答了阅读推广有效性的问题;同时提出满足心理需求是提升阅读推广服务深度的重要手段,分析高校读者的阅读心理与行为,是改善高校阅读推广服务质量、提高读者阅读品质、改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读者阅读自觉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推广;心理需求;心理学;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31-03
阅读是一个从书面语言获得信息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行为选择。阅读推广的目的在于塑造与改变个体的阅读行为,它通过采取一些干预阅读的措施影响读者阅读决策,从而达到改善阅读的目的[1]。在解释阅读行为的形成与改变时,需求理论是重要的心理学视角。心理需求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类的行为指向受到心理基本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制约[2],通过挖掘个体的关键心理需求及其满足程度,能够探讨行为的产生机制[3]。在解释阅读行为时,心理需求理论应用广泛,如基于使用和满足视角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4]、心理健康需求视角下的阅读疗愈[5]、科技期刊读者的心理需求[6]、移动阅读用户的心理需求等[7]。用户需求也是阅读推广研究重要的基础变量,它能够有效提升其深度和专业性[8],满足用户需求更是阅读推广活动重要的创新和出发点。但在以往研究中,由于需求理论观点繁多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多数研究只是笼统地用心理需求囊括了读者丰富而具体的心理活动,没有对具体心理需求进行分析解释,不能回答心理需求的满足如何影响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而这是阅读推广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阅读推广服务中具有代表性的专题书架活动为例,选取优秀策展案例,分析其在主题设计、形式创意、推广方式等方面的用户心理需求满足,分析哪些具体的心理需求影响了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以期为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提供理论探索。
一、图式:以清华大学图书馆 “专题书架” 服务用户为例
专题书架是阅读推广服务中的常规性活动,一般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等为主题,在图书馆显著位置或特定区域专门设置的书架。作为书展活动的变式,专题书架是设立在传统书架之外的特色书架,它是一种单项展示型的阅读推广形式[9],具有主题鲜明、规律性强、读者参与度高等特点,是较为有效的阅读推广形式。
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题书架”服务,曾被评为2014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自2013年4月推出以来,目前为止共举办41期。其组织形式以重点图书导读、实体化书架展示和馆藏目录浏览相结合[10],在策展过程中,图书馆结合社会热点和清华元素,设计不同的主题吸引读者,每期选择重点图书设计专题海报,提供所有馆藏专题目录供读者现场浏览和网络下载,并在馆内固定区域设立专题书架。
专题书架围绕某一主题深度挖掘,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如第四期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主题的“缪斯的歌声里”,共展出图书193种,推出后第一年,网页点击量就接近2500次,在线阅读较高的如《逐爱的女人》《玛莎·奎斯特》《纯真博物馆》,阅读量均在200次以上;第六期以跑步为主题的“跑进春天里”,共展出图书115种,网页点击量2400次左右,阅读量最高的《施瓦辛格健身全书》高达417次,流通效率远远高于普通图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老师介绍,这些图书的线下馆藏借阅量,也有大幅提升,在书展结束后,图书重回阅览室,借阅量依旧没有下降[11]。除此之外,其余各类主题扎实的内容挖掘、深刻的阅读关怀以及丰富的审美情趣,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推广效果。
作为阅读推广精品案例,对大学生读者心理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基于多主题深入的阅读推荐,是以图式为核心的读者认知需求的充分满足。图式是指知识组织的单元,它能够用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经验网络[12],在识别新信息时,图式作为一种模糊但高效的认知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信息,并为下一次的信息处理提供框架。
在阅读过程中,某一主题的概括性推荐,能够帮助读者建立相关知识领域的概念网络。如“年轻人,创业吧”主题中,通过概览书目信息,读者可以对創业相关知识迅速建立锚定:创业有哪些热门主题、哪些行业创业知识丰富、哪些素质在创业过程中经常被提及、谁是创业者需要学习的榜样?对于相关主题求知、好奇、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就是读者的认知需求,而通过梳理和挑选某一主题的代表性著作,以此作为知识线索,能够和读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获得相关领域的锚定坐标,继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审美:以清华大学图书馆 “专题书架” 服务用户为例
审美需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品鉴后想要达到的满足感,它是一种内在感受[13]。基于阅读的审美满足有不同于一般审美需求的特点,在内体现为以想象为中介的思维投射,向外表现在理解世界属性时的方法和手段。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题书架因其丰富多元的审美体验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一)美感
美感是一种情感体验,具有情绪感染力,专题书架极富美感的导语设计展现了这种高级的审美情趣,以清华大学第四期“缪斯的歌声里”的部分导语为例:“文学是人类情感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文学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阅读大部头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像阅读教科书那么有逻辑或循序渐进,也不会像阅读一些消遣读本那么随意或自由,甚至有时是枯燥的、无趣的、坚硬的。但文学就像是灯,就像是路,在持之以恒地阅读之后,文学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具有文学美感的阅读体验凝结了阅读推广者的才情和灵感,能够积极调动读者阅读情绪,激发阅读兴趣,产生继续阅读的好奇心与新奇感。
(二)文化代表性
文化代表性是指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表现其特色而产生的某些特定文化含义[14]。清华大学在书展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清华元素,如第一期“清华人与清华大学”“这里是清华”“家在清华”等,这些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设计非常有文化感染力,能够很好地促进阅读氛围,是读者高级文化审美需求的重要满足。
三、参与: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主题书展” 服务用户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14年2月起在馆内开辟实体主题书展角。其主要创意在于吸纳多元化的策展对象,系列书展的策划囊括了馆长、馆员、学院、教师、学生等一系列读者群体,如馆长亲自策展的主题“春天里,想起了江南”,馆员策划的“万水千山,高枕游卧”,地球科学学部与地理科学学院共同策划的“走进地球科学”,学校讲师策划的“记住乡愁”……而广泛的推广与广大的参与者使得主题书展内容非常饱满,平均每年有15个书展主题,已经形成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参与是指个体与客体和环境在互动、合作中产生的一种综合状态。能够使个体更加方便和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双向互动行为可以增强个体的情感与工具承诺[15]。阅读行为具有典型的“双向性”,个体在从符号中获得心理意义的同时,自身也发生着永久性的改变[16]。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服务,是一种基于行为过程导向的阅读行为塑造[17]。其基本假设将读者作为行为变化的主体,通过自己进行阅读选择和获取、阅读反馈和理解,满足参与需求,从而持续性地改变读者阅读行为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专题书架充分利用了读者参与行为,这种用户中心模式的重要探索,是在阅读推广实践层面做出的有益创新。
四、结语
大学生认知发展已趋于成熟,阅读行为不再以认知发展为主要目标。多种类别书籍聚焦专题的不同视野,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范围与阅读深度,基于话题的书目推介既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内容的二次创作,这使得专题书架不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有了阅读之上的思考空间和与读者对话的思想碰撞。本文以心理学视角分析整合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中的用户心理需求,总结出了以圖式、审美、参与为主要需求的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广阅读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 阅读推广的服务自觉[J]. 图书与情报,2016(06):72-76.
[2] 邓林园,方晓义,万晶晶,等.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2(01):123-128.
[3] Ryan,R. M.,et a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4] Parker,B.J.,Plank,R.E.. A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net as a new Information Source[J]. Latin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2000,18(02):43-49.
[5] 叶丹. 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创新服务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7(07).
[6] 亓国,张宜军,马迎杰,等. 读者对科技期刊传播的心理需求及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01):23-26.
[7] 唐蓊,余永海. 移动阅读手机应用的用户心理及需求特征变化分析[J]. 大众文艺,2017(01):273.
[8] 杨新涯,尹伟宏,王莹. 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转型[J].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58-63.
[9] 张怀涛. 阅读推广方式的维度观察[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06):59-65.
[10] 吴锦辉. 2014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分析与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2015(10):79-85.
[11] 秦疏影,吴雪芝,关静霞.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精细化尝试[J]. 情报工程,2015,1(01):103-111.
[12] 郑晶. 图式激活理论视域下外语阅读策略探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5(01):67-72.
[13] 凌石德. 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J]. 湖北社会科学,2014(10):161-165.
[14] 张晓阳,陆欣怡. 图书馆文创产品应用于阅读推广的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4):6-9.
[15] 白璐,蒋莹. 员工参与感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6(18):79-81.
[16] 玛丽安娜·沃尔夫. 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7] 宁璐嘉,李桂华. 当代阅读行为研究:研究导向与概念构成[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04):3-12.
(荐稿人:牟成娟,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教授,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