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发声原理及音色调控探析

2021-09-10 07:22张洁敏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钢琴

张洁敏

摘  要:音色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的“形象”塑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一架钢琴,同一段乐谱,如果由不同的演奏者来弹奏,声音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朦胧、晦涩、暗淡,有的舒畅、通透、圆润,究其原因,就是演奏者在音色调控上的差别。因此,演奏者对于音色的调控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准确地表达作品,反映了综合的钢琴演奏水平。基于此,本文介绍了钢琴的发声原理和钢琴音色的内涵,分析了钢琴音色的主要影响要素,提出了钢琴音色的调控策略,以期为钢琴演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钢琴;发声原理;音色调控;心理机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58-03

音色对于钢琴演奏就像是色彩对于绘画,其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为演奏者准确地解释和表达作品而服务。音色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演奏者钢琴造诣的深浅,倘若演奏者缺乏对音色的深刻认识,不具备音色的敏感性,那么即便他有着灵活的手指、出色的音乐感受力,也不能弹奏出有意境、情感和韵味的钢琴乐曲。因此,音色的调控对于钢琴演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钢琴发声原理及音色概述

(一)钢琴的发声原理

钢琴一般包括弹奏机构、发声机构以及外装三大部分。其中,弹奏机构主要指击弦机,当演奏者发出触键动作时,击弦机使琴槌进行相应的击弦运动。发声机构的核心构件是琴弦,当琴弦振动时,音板被撼动,带动邻近的空气而发出琴声。钢琴的发声主要运用了杠杆原理,需要演奏声身体尤其是上肢各肌肉关节的动作配合,当演奏者敲击琴键时,带动弹性的琴槌击弦,引发琴弦振动,振动经琴码传递到音板和共鸣箱,引发整个钢琴共鸣体的共振,使钢琴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二)钢琴音色的内涵

音色亦称音质,是指因波型及泛音的差异而产生的声音属性。钢琴音色是指把基本频率一致而附加成分不同的声音相互区分的声音品质[1]。当钢琴被弹奏时,琴弦不但会发出全弦振动,而且会掺杂一定的分段振动,这种由分段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便是泛音,人们所听到的乐音正是由基础音与一些频率各异的泛音叠加而成。如果用仪器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乐音的音波是许多频率、振幅各异的正弦波相互合成的结果。导致钢琴音色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基础音及所掺杂泛音的数目和振幅不同。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泛音越多,琴声越显圆润、丰满。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有一个从弱到强又由强至弱的发声过程,期间伴随泛音的增加和减少,钢琴音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通过调节琴弦运动的有关要素,就能达到调控音色的效果。

二、钢琴音色的主要影响要素

(一)琴槌的速度

琴槌发出击弦动作时,琴弦迅速地向受力方向凹陷,之后立即反弹,将琴槌击回原位,在这个过程中,琴槌和琴弦只发生极短暂的接触,接触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钢琴的音色特性。一般而言,击弦时间越长,下方泛音越突出,音色越柔和。击弦时间越短,上方泛音越突出,音色越明亮,也会显得尖锐。

(二)踏板

右踏板:当右踏板被踩下时,会带动制音器脱离琴弦,此时如果让琴槌击弦,不但会使受敲击的琴弦振动,而且附近的琴弦也会产生共振,产生更多的泛音,呈现出更丰富的音色。踏板的使用必须注意方法和技巧,假若用力过度,就会让过多的琴弦进入共振状态,使声音产变得嘈杂、混浊。

中踏板:中踏板通过制音器底部的一根长木杆与之相连,被踩下时,木杆略微转动,就能将分离的制音器抓住,因此,中踏板与右踏板一同踩下时,能够将一个或几个需要延长的音保留,不会影响右踏板的使用。换言之,中踏板能够在保留一个或几个低音的情况下,使其他的声音保持清晰。需要注意的是,在立式琴中,中踏板只能减小音量,无法起到音色调控的作用。

左踏板:当演奏者踩下右踏板时,带动整套琴槌向左偏移,使得可敲击的琴弦由三根变为两根,从而使音量减弱。由于琴槌在反复敲击琴弦后,表面会产生一些沟痕,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沟痕逐渐变硬。而琴槌移动后,触弦的位置偏离沟痕,变为琴槌的柔软处,使音色趋于柔和[2]。正因为如此,左踏板又被冠以“柔音踏板”之称。左踏板被踩下时,未受敲击的那根琴弦会产生微弱的共振,使琴声中的泛音增多,继而给音乐增加一丝朦胧的色彩。

三、钢琴音色的調控策略

(一)钢琴技能方面

1. 利用触键方式调控

钢琴触键的速度、重量、接触面、深度等均会对音色产生一定的影响,触键的方式与弹奏方法息息相关。目前,比较经典的弹奏法是重量弹奏法,是让手臂甚至身体的重量经手指自然流畅地传递至琴键,还要保持手指的独立性与触键的灵活性,使指、掌、腕、臂、肩以及腰肢等关节密切配合与协调,达到张弛自如的效果。通过重量弹奏法调控音色时,可以使用纯重量弹奏法,也可以使用配合手指爆发力、手臂爆发力或身体爆发力的重量弹奏法。在运用重量弹奏法调控音色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控制好重量的“度”,既不能过度使用重量而造成人为压键,导致声音尖锐;也不能过于收敛力量而使触键不够彻底,导致声音发闷;二是要使身体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过度松懈,以免落键失去支点,导致音色发散、不够饱满。

2. 利用踏板调控

由前述可知,钢琴的中踏板、左踏板都对音色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中踏板的这种调控作用只在三角琴中有效,在实际的弹奏练习中很少用到,左踏板的音色调控一般都会在作品中标记出来,只要配合音量的强弱变化适时踩下,就能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因此,最考验演奏者功力的还是右踏板的音色调控。右踏板的运用方法变化多样,但主要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按踩下时间来划分的右踏板技巧。

节奏踏板,即按照音乐节奏,在一个和弦或乐句的开始及收束时踩下又放开,使手指的弹奏与脚部动作保持一致的一种踏板技巧。节奏踏板可以凸显音乐的节奏性,增加声音共鸣,达到丰润音色的作用。

音前踏板,即演奏者在弹奏之前,首先将踏板踩下,使制音器完全打开,然后再按键,这样可在击弦的瞬间就发出共振和泛音,达到丰满、空旷的音响效果,有效激发演奏气氛[3]。例如,在弹奏《悲怆奏鸣曲》第一章前奏时,演奏者可以运用音前踏板,使演奏现场迅速进入一种悲哀、沉痛的氛围之中。

音后踏板,即“手落”与“脚抬”的动作同时发生,当手指弹出声音后才能用脚踩下,让“脚踩”和“手弹”组成先后相反的切分动作。音后踏板可以将旋律与和声连接起来,提高和声和曲调的倾向性,使声音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大大提高感染力。

颤音踏板,主要用于急速、连续的一串音阶、八度或较长的颤音之中,动作要领就是用脚快速不停地更换、抖动踏板,在保证音量的同时防止声音混浊,达到饱满、共鸣的音色效果。

第二类为按踩下深浅来划分的右踏板技巧。

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然后彻底放空,这样可以让制音器完全打开,使琴弦的振动不受任何约束,产生持续而连贯的音响效果;半踏板,即只将踏板踩下1/2、1/3或1/4等,也可以完全踩下,但不完全抬起,保留一定的余音,这种踏板技巧是基于低音比高音更加持久的原理,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强低音的持久性,另一方面能够使高音的音色保持纯净。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根据作品风格、音色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右踏板技巧,弹奏出更加绚烂多彩的琴声。

(二)心理技能方面

1. 提高声音意识

声音意识是指演奏者在头脑中对声音进行想象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决定着演奏者用怎样的触键方式、演奏方法去弹奏乐曲,直接关系到音色的优美程度。因此,要想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色,演奏者首先要提高声音意识,声音意识的提高可通过声音审美观的培养来实现。首先,在平时的钢琴训练中,演奏者不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各种美音的听和记忆上,还要多听一些其他风格和内容的作品,努力将各种作品的听觉形象记忆在脑海之中,通过对听觉形象的巩固和再现来提高自己的声音记忆能力。其次,每一種情感和风格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音色,不同的音色要通过不同的弹奏技巧来表现[4],因此,演奏者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掌握音色之美的同时,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基调,挖掘艺术之美。

2. 提高以听觉验证音色的能力

通过听觉验证音色是否达到理想效果,进而对演奏的音色进行调整,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一环[5]。听觉的训练方式包括单音练习,当手指下键后,演奏者要将声音与范奏的声音进行对比,如声音的振动与共鸣是否良好,持续与延长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明亮、饱满、宽厚的要求;连音练习,在熟练掌握单个音的音色检测后,再以两个音为一组进行连音训练,检验第一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时在语气上是否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在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时,是否达到柔和委婉且略微衰减的效果;乐句练习,演奏者先要仔细倾听乐句的音和音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判断声音是否均匀、平衡,根据句头、句中、句尾的语气强弱,检验所弹奏的乐句是否契合乐句的行进规律。

参考文献:

[1] 吴晓的.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探析[J]. 大舞台,2014(05):211-212.

[2] 金占峰. 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与音色的关系[J]. 大舞台,2014(10):141-142.

[3] 周晓冰. 试论影响钢琴音色的因素[J]. 大舞台,2014(09):100-101.

[4] 侯宝平. 试论钢琴伴奏的音色美[J]. 音乐创作,2013(10):136-138.

[5] 童师柳. 论音色在中国钢琴音乐理论研究中的价值[J]. 中国音乐,2012(04):156-158.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钢琴
钢琴
纸钢琴
能够像书一样打开的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调音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优雅的钢琴卡袋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