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02:18江子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赣江外祖母外祖父

江子

我的外祖父,据说是赣江以西一名出色的乡村拳师,精通南拳的多种招式,不过我从来没看见他耍过,在人们的口碑中,也没有他以寡敌众的事迹传播。同时他还是个郎中,通晓草药、针灸。凭此特长,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政府安排在村庄的医疗合作社上班,成了村里少有的拿十个工分的享受干部待遇的人。

外祖父的医术到底如何,我知之甚少,一个堂叔告诉我,说曾经当场看到他治疗一个中暑的人。他随身掏出一套银针,只是简单地在躺倒的患者身上扎了几针,那名原本浑身无力、面色苍白的患者,脸上立即有了血气,走起路来也稳健如初。患者忙不迭地向外祖父道谢,而外祖父只是淡淡一笑,挥了挥手。这样的外祖父形象让我满意。不过,在我母亲的口中,外祖父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母亲偶尔说过,外祖父年轻的时候好赌,是个泼皮,经常到另一个村庄赌上几天几夜不归,把家里钱财全部输尽。有一回,我外祖母去劝他回家,输红了眼的他竟然当众把外祖母痛打了一顿。

我承认,我对外祖父的印象淡薄,因为在我七岁的时候,有病在身的他因贪吃鹅肉加剧了病情而死去。他患了什么病,竟连鹅肉也吃不得?作为郎中,他明知不能吃为何又偏要贪吃?我并不知究竟。在我的记忆中,他瘦高身材,是赣江以西的乡村难得一见的瘦长之人,身高应该在一米八左右。因为身材太高,他背部就显得有些驼,不过走起路来倒颇有风度,步码较大,喜欢背着手,一边走一边与路人打着招呼,看起来很有些身份。在我的记忆中,几次和他同走的经历,都是我一路小跑,才能与他平齐。他却并不停下来,似乎要训练我的脚力,这让我们的行走,有了一些刻意制造的戏谑之味,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无比温暖。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外祖父其实是个秃子,头发几乎没有,锃亮的光秃秃的头顶上还有几条白色的难看的花纹。他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作“炳茂腊帝”(“炳茂”是我外祖父的名字;“腊帝”为方言,秃顶的意思)。时隔三十多年,想起他来,我首先想到的是他那光秃秃的有花纹的头顶。

对外祖母的印象,我倒是深一些。在我近三十岁的时候,她才谢世。她个子不高,脾气好得很,整天一副低眉顺眼的南方乡间小媳妇的样子,老了就成了慈眉善目的外祖母的模样。夏天她一天到晚穿着青色斜襟短衫,短衫上一般有不多的几个针脚整齐的补丁。很小的时候,我经常找理由去看她,吃她做的饭菜,还有秋天堆在墙角的红薯。被母亲揍打后,我更是殷勤地跑到外祖母那里吃喝拉撒,仿佛外祖母的家成了我的庇护所。

其实,我在村庄的名声并不好,经常闯祸,挨揍是常有的事,父母和老师都不喜欢我,可在外祖母家我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我聪明伶俐,乖巧,讨外祖母的喜欢,并且有了一些朋友。等我长大了,外祖母也老了。每年暑期赣江边的村庄过新米节时,家中会宴请各路亲人,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把外祖母接来我家。我依然记得她坐在自行车后面的样子:侧坐,双手紧紧抓住后座,生怕随时会掉下来。外祖母的身体实在太轻了,我骑起来根本感觉不到后座的重量,可从我家到外祖母家都是山路,我怕颠着外祖母,还怕她老人家坐不稳会摔下来,所以每次都小心把持自行车龙头,双脚均匀地缓慢踏行,并一路问她有没有颠簸,要不要再慢一些。及至后来,我参加工作,外祖母的背驼了,腿也走不动了。我每次过去,都看见她坐在舅舅家新盖的房子后门的一条小凳子上,望着门口往来稀少的行人,似乎是想趁着还没去世多和活着的人说上几句话。

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村庄叫积富,离我家只有三里远。从我家过去,要经过一大片田野,一个叫七里坪的红土大坪山,再经过一个叫岭背的小村子,穿过一段长满湿地松的山路。村庄都是杨姓,几百年前从杨万里的故乡湴塘“分蘖”而来(这让我隐隐有些骄傲,仿佛我的血液里也融入了诗歌的因子)。我对这个村庄有很深的记忆,那里的红薯特别好吃,因为它们不像我们村的红薯长在泥巴田里,而是长在红壤的山上。

去外祖父家,要穿过一条很深的巷子,巷子开始很宽,到另一头就只能容身。过了那一头,就能看到外祖父家的房子。房子是土砖做的,上面盖着飘出屋檐的瓦,显得极其简陋,似乎是外祖父年轻时孟浪好赌的证明。不过房子被外祖母收拾得非常干净,几乎称得上是一尘不染,饭桌的木头缝里从没见过有饭粒,桌面上也没有油渍。后来,在外祖父死去多年之后,舅舅把土砖房子的材料拆下,在另一个地方盖起了一幢新瓦房。我对后来的新瓦房并没有多少认同感,倒是偷偷去看过老房子。过去的土砖房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原本人来人往的巷子里空无一人,让我不由得生出惆怅之感。

再后来,我舅舅家也搬离村庄去了县城,这个村庄和我就没有多少瓜葛。至今,我每年从省城回家过春节,偶尔路过积富村时,有时还会遇见一些貌似熟悉的人。如果他们认出我来,与我招呼,我都会慌忙回应,凡中年以上男子我統称为舅舅,女子统称为舅母,老人就一律称为外公或外婆。而他们到底是谁,和我母亲家到底有多少恩怨,只有天知道。

我的外祖父,至今已死去三十多年,外祖母也离开这个世界十余年了。他们就像空中的飞鸟,已经越飞越远。而他们身后的世界已经物是人非,比如随着他们的离世,我们一家与母亲支系的感情已远没有他们在世时浓了。我这个当年淘气的小外孙,已经长成了一个很有沧桑感的男子。他们留在世上的痕迹似乎越来越少。我没有他们的照片作为留念,他们在世时本就穷困潦倒,也没能给我留下什么金银珠宝。我只有一顶虎头帽随身携带,那是他们在我小时候专门送给我的。

在赣江以西,男孩出生三天或百日,外祖母家要给孩子送毛线和虎头帽作为礼物。毛线自然是去圩镇购买,虎头帽则必须出自外祖母的手艺。这样的风俗从何时开始不得而知,其用意自然是以血缘的名义护佑婴孩健康成长。

邪恶不在,爱的力量无穷。

我终于说到虎了,那是一只咆哮在布上的虎。准确地说,是一只露出了一个头的老虎。蓝色的布上,那老虎长着折叠的双耳,橘红色的凸起的鼻子,紫色的眼帘,白色的眼睛,黑色的眼珠。鼻子上绣着一个小小的白色的“王”字。白色的嘴里有红黄两色,红色呈“V”字波纹形,仿佛老虎似笑似怒中咧开了嘴,露出了尖锐的牙。嘴角两边还绣了黄色的植物卷须般的虎须——那是一只有几分憨态的小虎崽子,用现在的话说,有几分卡通的可爱味道。

那布帽上的老虎,针脚均匀细密,足以证明外祖母的优秀。造型和色彩都让人觉得似乎来自遥远的古代,起源于一个尚不被我深刻了解却与我息息相关的传统。

我在如此深远传统的祝福和护佑中逐渐长大,那血脉延伸的道路如此绵长。

这小小的帽子早已容不下我的脑袋,成了废品。可我仍然携带着它,从乡村到城市。只要看到布帽上的虎,我依然能感到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护佑和祝福;只要看到虎头帽的针脚,我就感到外祖母缝合时的手温宛然在握。是的,他们并没有远去。他们已经成为我所在的赣江以西的故乡传统中的一部分,而我,不管是年轻还是老迈,永远都是那个受到护佑的婴儿。

猜你喜欢
赣江外祖母外祖父
灵感不是等来的
灵感不是等来的
我爱赣江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
散步
猎犬感冒
菊香依存
“明星”外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