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现代性审视

2021-09-10 07:22戴竹君
传播与版权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语堂现代性实践

戴竹君

[摘要]林语堂是集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学者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的编辑思想及实践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林语堂编辑思想所展现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编辑风格上的审美特点等文本内的现代性,商业性运作、传播方式等文本外的现代性,结合出版实践活动对林语堂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审视。

[关键词]林语堂;编辑思想;现代性;实践

从多个视角理解,现代性既可以指时间取向上的“当下”,也可以指价值取向上的现代价值判断和对传统反思等方面的内容。从价值取向的视角来看,现代性具有追求民主、平等、正义,崇尚理性、自由、独立等主导性价值。而编辑思想的现代性是民国时期编辑思想背后的哲学因子,是现代性本质特征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体现。了解编辑思想的现代性特征,有助于编辑从本质上探寻现代编辑思想的价值。

近现代出版物在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支持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编辑出版实践,他们在与报刊的互动过程中,传播社会变革思想和人类文明,找寻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开启了现代出版的新征程[1]。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林语堂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出版了中文著作17种,英文著作及译著51种。他不仅是杰出的作家、翻译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出版家。林语堂主编了《论语》,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1952年又在美国与人合作创办《天风》,他的编辑思想及实践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的特征[2]。

一、 林语堂编辑思想的现代性特征

(一)编辑思想上的启蒙现代性

1.追求民主、平等、正义的思想观

在民国时期,特殊历史境遇的启蒙主题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求知欲望,他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投身于改良政治体制的大潮。拥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林语堂也加入了这场思想文化的革故鼎新活动。1916年入职清华大学以后,林语堂追随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袖,以果毅的姿态反对旧文学、旧文化,排击旧物,催生新物。他在《〈论语〉缘起》中说:“《论语》社同人,鉴于世道日微,人心日危,发了悲天悯人之念,办一刊物,聊抒愚见,以贡献于社会国家。”林语堂自五四时期踏上文坛到《语丝》时期,他的文章以评论为主,大多直面当时社会出现的问题。他对旧有文化的糟粕展开了疾风暴雨般的批判,他“为真理喝彩,祝真理万岁”,以源于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抗当时传统的专制文化和政治秩序[3]。林语堂在报刊编辑中提出的“公正、真实、引发讨论兴趣”的出版原则正是他思想观的体现。

2.崇尚理性、自由、独立的价值观

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认为现代性是表現理性、关注感性和欲望、追求差异和个性、寻求内在的自然和灵性的抒发。林语堂将卡林内斯库对现代性的理解融入自身的编辑思想当中。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接受了自由、平等、独立、进取等思想理念,他认为作家应该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写“热心人冷眼看人生”的文章。这也是当时众多知识分子的一种现实追求[4]。

林语堂曾经谈他的办刊理念,他希望办成一个合现代文化、贴切人生一体的刊物,让人们从世态中发现幽默与趣味,从而获得对生命现象独有的个人感悟。在林语堂所编辑的刊物中,他多是赞颂人生、重视个体尊严、展现人的自然本性,体现他对人生哲学的探寻。林语堂提倡性灵,主张在文学上张扬个性,追求闲适则是他对个人自由的发现与呼唤。林语堂在文学艺术上的这种追求是以现代性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他个人思想的显现。

林语堂很注重刊物的个性和特色。他认为偏见是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是有价值的。在《插论〈语丝〉的文化—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林语堂谈到对“偏见”的看法。他认为,“惟有偏见乃是我们个人所有的思想,别的都是一些贩卖、借光、挪用的东西。凡人只要能把自己的偏见充分地诚意地表示都是有价值,且其价值必远在以调和折中为能事的报纸之上”[5]。林语堂提倡幽默,作为把西方幽默介绍到中国文坛的第一人,他所创办的《论语》在创刊后大力提倡幽默。林语堂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观,他希望国人身上多具备幽默精神,这样有助于国人能够用一种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生。

林语堂倡导的幽默和闲适,既是他的文学主张、语体风格,也是他的办刊实践。林语堂把这种现代性的文化印痕完美地融入他的编辑理念之中,他所编的系列刊物风格独特,为现代文学和期刊建设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二)编辑风格上的审美现代性

编辑风格是指编辑在所编辑的书刊中显现的才气、学识、性情和品位。林语堂的成长经历皆与中西文化结缘,他用中西方融通的多元文化视野重新审视和解读中国文化,形成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构筑起了他多元整合的编辑风格。受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因素里所蕴含的符合现代人生活境遇的合理成分,并将它们加以整合凝聚,形成独有的生活美学观念。

1.多元整合的编辑风格

林语堂从西方的现代理论中汲取养分,他的开阔视野和多元整合思维构筑了他独特的编辑风格。他在刊物的选题确定、作者选择、内容审校等具体编辑出版流程中展现了感知、把控能力以及编辑能力。

“开门办刊”是林语堂办刊的一种理念。在文章内容上,林语堂倡导刊物要提供给大众“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作品。因此,林语堂编写的刊物在内容上题材广泛,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满足了大众对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林语堂从办刊开始就对作者群体持开放的态度,吸收不同政见和派别的作者加入他的杂志。如在《人间世》创刊时,杂志的《投稿约法》有三章,其一即为“本刊地盘公开”。他的作者群既有和他志趣相同的人,也有批评他的人。他的这种气度与胸襟,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6]。

“开门办刊”的办刊理念对刊物的生存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其既保证了期刊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新鲜度和活跃度,又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扩大了刊物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提高了刊物的影响力,客观上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提倡“开门办刊”对现代编辑出版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品牌效应的运用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在当时,刊物编辑还未意识到文化品牌的价值,出版界也没有把出版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并进行品牌建设。因此,许多刊物内容曲高和寡,受众面窄,缺乏竞争力。实际上,品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创设品牌更易于获得读者的认可和最佳的社会回报。当时,林语堂努力吸收西方杂志及其内容的种种长处并加以中国化。在编刊实践中,林语堂探索出了一条品牌规划之路:林语堂创办的刊物《论语》主打的是幽默的品牌;《人间世》是以小品文为招牌;《宇宙风》则是以畅谈人生为主旨。从《论语》到《人间世》,再到《宇宙风》,林语堂策划的三个刊物,定位越来越清晰,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品牌策划的角度来看,林语堂的這种个性化的期刊定位策略成功地赢得了读者的关注,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

(三)出版商业上的运作现代性

林语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的编辑出版家。他所创办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在出版发行后,迅速占领当时的期刊市场,深受读者的欢迎。他在办刊时还注意借鉴西方现代出版经营理念。因此,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手段的运用既是他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办刊成功的主要原因。

1.注重营销和宣传

林语堂的现代经济意识使其在刊物的商业运作上独具慧眼。他十分注重刊物的宣传和营销策略。他主编的刊物既注重刊物的内容,也注重刊物的装帧设计。他在封面设计上风格独特,经常采用经典诗词、名人语录和漫画等,刊物封面生动活泼。林语堂创办的《人间世》除封面使用插图外,其每一期开篇都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或一则手稿,以此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林语堂注重广告的宣传效应。他利用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或读者基础好的刊物为其所办的杂志宣传造势,如其在《申报》等销量好的大报上刊登所办刊物的广告,在广告中还经常打出“林语堂主编”和“中国唯一的幽默杂志”等宣传语。

2.重视刊物出版发行

林语堂还很注重编辑事务的时效性,在发行上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办刊过程中,他按照国际化的通行做法,对各类型刊物出版周期有独到、高明的见解。林语堂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确定刊物出版周期,他认为对通俗类刊物而言,最适宜读者阅读的是半月刊。因此,他所创办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和《西风》都是半月刊,以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他注重处理好杂志与长期订户的关系。林语堂借鉴西方杂志的市场发行理念,对长期订户给予相应的优惠,如以给予折扣或免去邮资等方式鼓励订户长期订阅,投合读者的订阅心理,提高订阅量。最后,林语堂所办刊物付给作者高额的稿费,让作者有动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确保刊物文章的质量。

林语堂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灵活的商业运作手段,显示其与众不同的办刊风格。这给其所办刊物带来了良好的信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得刊物取得了较大成功。

3.注重读者的传播意识

林语堂办刊目标明确,把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林语堂在《所望于〈申报〉》一文中说:“应时代之转变及读者之好恶而时时演化。”他认为,作者应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创作,提倡作者与读者多进行交流和互动。林语堂在《论语》中开设“群言堂”;在创办《宇宙风》时,他鼓励作者与读者见面,了解读者需求。

林语堂的办刊与编辑出版过程,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市场需求,认真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1929年,林语堂在编写《开明英文读本》这套读本时,考虑到中小学生读者的年龄和兴趣爱好,他所编写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配备漫画插图,成功地引发了中小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当时,很多学校都将此读本作为教材,《开明英文读本》成为当时最畅销的英语教材。

二、林语堂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现代性审视

林语堂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中国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也赢得了世人的称赞。直到今天,他的编辑出版思想及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一)探寻更符合人性发展的文化模式

在近现代出版物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进程中,林语堂书写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充分地表达该时期知识分子鲜明的个性和对现代性的独特理解。林语堂的“医治西方人的现代文明病”诸多著述,表现他对“现代文化生活”的认识[7]。林语堂通过道儒释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观,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改造;他通过实践,执着追求美和追问人生真谛,努力探寻更符合人性发展的文化模式。

(二)对出版文化角色的定位

林语堂创办刊物是以传播文化为出发点,兼顾商业性的。这与当时其所处的环境有关,也和他出版理念具有内在的、直接的关联。林语堂在创办刊物的过程中求新求变,灵活变通,将发展现代出版业的自觉追求与现代商业眼光相结合,使文化追求与市场意识融于一体,给刊物带来了独有的气质,为当时的“文人办刊”开创了新路径[8]。当时,编辑出版活动繁荣,人们追求经济和文化效益,而新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编辑出版活动的繁荣,使人们对经济和文化效益的双重性的追求有了可行性。林语堂认识到这一事实,他捕捉市场需求并积极实践。林语堂通过办刊实践,既倡导文化效益,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又兼顾经济效益,一切创作行为要符合商业原则,满足读者需求。

林语堂这种对出版文化角色的定位,既对当下出版人角色定位具有启示,又对出版企业角色定位予以思考。将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才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当前,出版人和出版企业要牢记文化使命和初心,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力求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林语堂编辑思想及其实践的现代性为当下出版人和出版企业进行文化角色定位提供了借鉴。

(三)对中国出版文化输出的思考

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出版理念以及在出版理念指导下的出版实践。对中国文化输出而言,要让世界真正而全面地了解中国,只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扩大文化输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因为这种文化输出覆盖范围与所能达到的深度是普通宣传不可比拟的[9]。林语堂最为关注的是对文化输出意义的考量。他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本土文化,选择具有时代气息、民族情怀等内容的作品,通过译作,将当时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并传播到西方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这种“现代化”的包装之后,相关作品及内容几度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同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借助美国读书会进行推广,成功地吸引了当时美国人的视线,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林语堂以其独特的出版传播策略在美国成功地传播了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林语堂的编辑出版和文化输出实践是对社会文化的一种向前推进,为当下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了思考。

三、结语

林语堂的编辑思想和实践体现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文化抉择。林语堂主编和创办的刊物虽然缺少当时主流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内容,但是他在编辑思想上的启蒙现代性、编辑风格上的审美现代性,在出版实践上的商业性运作和传播方式的现代性,都显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推动了近现代出版物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林语堂的办刊之道、出版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商业运用手段,为当前出版刊物的创办与营销、出版人及其出版企业的角色定位和中国出版文化输出与实践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林语堂.林语堂名著全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余英时.试论林语堂的海外著述[M]//余时英文集第5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冯智强.“译可译,非常译”—跨文化传播视阈下林语堂编译活动的当代价值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30-35.

[6]陈煜斓.林语堂的文化经济学理念与文化传播策略[J].东南学术,2014(04):196-205.

[7]苏娟.林语堂的编辑风格[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05):53-57.

[8]薛晖.论30年代林语堂的期刊编辑思想[J].新闻传播,2010(04):51-53.

[9]张国功.现代性视野中的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J].出版科学,2015(03):94-98.

猜你喜欢
林语堂现代性实践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重构现代性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