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分析

2021-09-10 22:13梁佳彬
关键词:思想道德家庭文化

摘 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了“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 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 影响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8

“孝”文化,一般意义上来说包含着意识与行为内容,是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延伸的总和。“孝”作为儒学的中心内容,将子辈与长辈的人文伦理关系蕴含其中。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且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 不可否认的是,“孝”文化中存在着局限之处,从殷周时期孝观念的形成到先秦儒家孝道的确立,“孝”文化是产生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所形成的“孝”文化也受一定的局限。但是“孝”文化的一些成分至今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1.“孝”文化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观念,同其他道德观念一样,“孝”文化从形成、发展演变到成熟也具有一个过程。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缘于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财产继承关系,“孝”的观念便伴随着子女在回报这种关系之时产生。这种观念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都有所体现,于是成为一种“孝”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孝文化深深印刻并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融化于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接受“孝”这一美德的熏陶,这种熏陶可能来源于书本、讲堂的学习,也可能来源于他人的言传或生活中亲眼所见的事实。例如,从小就广受传播的卧冰求鲤、小黄香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从而传递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孝”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对父母的“孝”是牢记他们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情,在“孝”文化的传递和发展中,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延伸到了感恩社会和祖国,正所谓“小孝持家、中孝立业、大孝报国”,把感恩化作为爱心,通过具体的行为帮助他人,并对社会和国家进行回馈。这是“孝”文化所展示出来的对民族的一种认同,是爱国这一传统美德的诠释。

2.“孝”文化传承中国敬老尊老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尊老敬老是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代际情感模式的独特文化,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孝”文化开始产生并不断发展以来,“孝”已经从家庭层面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孝不仅能治家,而且能够治国。在历史上,我国一直有“举孝廉”的做法,孝廉成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可见尊老敬老行为是中国古代社会很被看重的一种文化。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说道:“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 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其次是‘仁爱’,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是常讲的。 ”“孝”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孝也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尊老敬老被传承下来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孝”文化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而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个体只有被某种关系连接起来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够称之为家庭,“孝”文化就能起到這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重视亲情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心理,这种亲情由上而下表现为长辈对子辈的关心与爱护,由下而上则表现为子辈对长辈的尊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尊老爱幼”。这种长辈与子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纽带和生育与抚养的基础之上的, 它对家庭伦理体系的构建具有宝贵的价值,“孝”文化使得一个家庭能够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排除家庭成员日常的矛盾之外,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相处方式,家庭之间能够和谐地相处。俗语云“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关系着家庭成员的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由“孝”文化促成的和谐的家庭关系为社会关系的向好发展提供了润滑剂。

二、“孝”文化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孝”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孝”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为解决养老困境提供思想支持两个方面。

1.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对父母的孝、对先祖的孝、对君王的孝以及继志述事、立身扬名。传统的“孝”文化的内涵由家庭层面逐步向社会层级扩展。在当代中国,“孝”文化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家庭内部,而是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具有很大的扩展性、伸缩性。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追求高水平的精神生活,而家庭、社会中的伦理关系日趋紧张却成为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孝”文化是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孝”文化中蕴含着仁爱精神,包括亲亲,即关爱自己的亲人;仁民,即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所有人;爱物,指像爱人那样爱世间万物。仁爱精神对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孝”文化中还提倡感恩,对父母的养育进行报答,还要感恩社会和国家,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孝是展现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在父母的照料下成长,孩子懂得孝顺,一个家庭就能和谐的相处,进一步为构建社会的和谐打下基础。在“孝”文化中蕴含着和谐的价值追求与观念,这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 展现出了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们对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的一种愿望。社会环境的营造是在人与人沟通互动之间形成的,所以要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前提下进行,“孝”文化的传承对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有助于为解决养老困境提供思想路径

中国有着14亿人口,截止2009年底,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2.5%,中国已经面临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现象。中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老人遭受虐待、无人赡养的问题,空巢老人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严重,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留守在家。要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充分发挥“孝”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尤为关键的因素,基于其能够有效增强儿女的道德责任感,让他们进一步明确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而父母在晚年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使子女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传统“孝”文化体现了养亲、敬亲的普世价值,因此,“孝”文化能使社会成员树立自觉养老的价值观念,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活力。

中国“孝”文化对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对于现代文明具有普遍的精神意义。我们一方面要批判传统“孝”文化中腐朽的成分,比如否定个人价值、钳制个性自由的负面价值以及屡见于史册的愚孝行为,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现代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中的积极成分,使之传承下来, 构建符合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并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比如,传统“孝”文化中的养亲、敬亲的基本内涵不仅要保留、继承,更需要弘扬和提倡,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对“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娟《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23期。

[2] 杜玉霞《传统孝文化在文化养老中的价值作用及传承问题探讨》,《大众文艺》2018年第22期。

[3] 郭清香《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实践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2期。

[4] 汪倩倩《孝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5期。

[5] 季荣、李江南、何召建《消费文化背景下“百帕”品牌形象推广策略研究》,《大众文艺》2018年第22期。

(梁佳彬,1999年生,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家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家庭“煮”夫
谁远谁近?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