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纯 黄婉丽
摘要: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其各具特色的点心,点心是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倍受青睐。广州早茶文化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广府点心在早茶文化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原本许多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慢慢走向了国外,并被外国人传承,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而渐渐被列入外国人自己的文化内,中国的文化便是这样被一点点“偷”走的。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在后知后觉中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和遗失,是无比心痛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魅力,保护优质的中国文化迫在眉睫,广府点心也不例外。在探究这个问题前,首先明确一下 “点心 ”这个概念。饮食文化专家认为“点心” 指正餐外的精巧型的、辅助性的主食品,一般指属于主食品类,即麦粉为主的粉类制品和谷米类的粒食类制品 。具体可以指各式糕点,有时也可以是面、饭、粥及其变化品种 [ 1]。广府点心的主要特点是用料精细广博,品种繁多,款式新颖,每一款的制作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口味涉及咸和甜,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四季节令和满足全国各地人士。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尤其对中国人而言,更是把“吃”这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作为丰富性位居全国之首的广府点心,我们又怎能不好好保护和传承呢?
关键词:广府点心、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9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而广府饮早茶和吃点心的传统文化,在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经盛行了[ 4],至今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对文化保护的觉悟也日渐提高。饮食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亲友之间,在外交方面也能起到以微知著的作用。就这种情况而言,我就广府点心传承的意义及对策进行一番探究。
一、广府点心传承的意义
饮食文化是自有人类以来永远属于文化最顶端的,是不同地区文化传统最直观的代表。不管历史如何发展,饮食都是文化中很重要一部分。文化会影响食物,食物又会促成文化。想要了解一个地区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代表了这个地区的人性格、生活习性、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传承的情况。
(一)广府点心的中断
在“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期,饮早茶这一文化曾一度在内地中断,好在海外世界各地的餐馆和酒楼依旧有饮早茶的文化。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海外的各类业界同胞人士,在广东各地投资开酒楼、餐馆,又将饮早茶这一饮食文化带回南粤。
(二) 广府点心的独到之处
在2020年2月,包道成为了广式烧麦制作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作为广府茶点“四大天王”之一的干蒸烧卖,正式成为了“舌尖上的非遗”。不仅仅烧麦需要保护和传承,家喻户晓的各式广式点心也需要不断传承,否则就会失去广府美食特有的味道。
而现如今广州早茶已成为广府文化的代表,吃早茶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联系亲情、沟通客户,从小家小户到千万生意,都能在一顿早茶中搞定,这大概就是广州早茶的魅力。
(三)被“偷”走的文化
中国民间有“南米北面”一说,但稻米一直是日本人餐桌上的主食,也是日本国民料理寿司的主材料,他们用餐时少不了的清酒也是由米酿制而成的。但你们知道稻谷其实是从中国浙江引进到日本的吗?
现今脍炙人口的“日本拉面”可以说是日本最具代表性和“输出”最成功的饮食,但其实面条也是由中国传至日本的,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至日本时教授了日本人如何做拉面,后来被日本人加以口味的精细化和完美化而成为了享誉全国的美食。
除了大豆、稻米等栽培的农作物主要由中国传入以外,日本寿司必备的酱油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许多大唐时期的饮食盛况,在如今的中国已经难寻踪迹,但还能从今天的日本人身上窥得一二。比如说重阳节在唐朝时属于三大节令之一,有三大习俗: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今天已经基本没人过重阳节了,反而日本人还保持着喝菊花酒的习俗。
二、广府点心该如何推广
广府点心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中華人民知晓广府文化的“根”,体验广府文化的“涵”,感受广府文的“情”。
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这一档节目,通过记录片的形式将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渊源记录下来,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美食。我们也应该将每一种点心的制作技巧记录下来,让后人学习并发扬。再者,增强广府点心美食文化的自信,令广府点心与现代元素结合,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人的口味及审美。时代在更迭,新事物的发展必然造成旧事物的淘汰。广府点心也是一样,在弘扬广府点心这一文化上,也应该用新的方式来带动它在全国上下的兴起。
三、结语
在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我们要保护“看得见”的,传承“看不见”的。《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穷的可能。除了舌头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的文化里,对于“味道”的认识及其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3]。美食能联系的不仅仅是爱好美食的人,还有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这样的情况下,广府点心的保护和传承又赋予了一层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圣杨,马健瑜.从“可浓津”到“点心”——中国点心在泰国传播的历史考察[J].东南亚研究,2010(05):90-96. [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
指导老师:曾素梅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