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也需要民营企业助力。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农村创业就业之中,能够很好地提升传统手工业、自然产业、土特产品以及文化资源等的品牌,从而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从而为农村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的舞台。本文就此对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民营企业有灵活的经营机制、较高的经营效率、其组织架构相对扁平,且有较短的决策链,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决策。结合上述优势,将民营企业与农村创业相结合,能够结合农村本地实际情况,明确本地的优势及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业务模式有效调整,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一、民营企业于农村创业的优势
(一)国家优惠政策支持激励
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国家会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励。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企业研发机构等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优化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借助一系列优惠政策,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民营企业在上述发展环境之中,会谋求更宽领域的发展,而农村即是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方面之一,因此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民营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二)自主灵活性高
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主灵活性比较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所有权一般为家庭或是朋友共有,多为关系式、家族式企业,从而进一步形成其特有的经营形式。在该种经营模式之下,除了按照理论上的管理规则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更为灵活、方便的设置,对企业既定的目标实践。在对农村创业项目了解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将其纳入企业的组织架构之中,推动农村创业项目以及企业自身的双向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入乡发展创业项目,随之带来的是企业要素入乡,如资金、技术、人才等,同时也能够对农村资源全面激活,充分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从而最终推动农村发展。
(三)民营企业家具有敢于创新、开拓精神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民营企业家大多具有灵活的思维、敢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对于新兴事物接收能力比较强,由于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且会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应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推动乡村发展,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可以看出乡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引入农村创业项目之中,民营企业家结合自身的创新精神、灵活思维,能够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的作用,强化农村资源要素开发工作,同时也能够将新的要素资源带到农村之中,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支持等,从而更高的推动农村创业项目的发展。
二、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现状
民营企业在扶贫济困中发挥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参与乡村建设、农村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一些村民、贫困群众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工作存在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相比于发展资源丰富的城市,农村尤其是贫困群众集中的地区,缺乏发展资源,且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资源也都比较有限,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贫困群众存在依赖思想,倾向于等待救助,缺少资助谋发展的意识、能力,因此对民营企业帮扶农村创业存在抵触心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能被有效调动,民营企业的行动也比较被动。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倾向于依赖中央的扶贫资金救济,因此对于扶贫工作也并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
提升地方经济综合实力,能欧对项目运作风险有效降低,拓展消费市场,增强消费潜力。但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而言,创业项目与本地区经济综合实力之间不配套,从而直接使得创业項目发展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在创业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是制约相关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不同方面资源有限,很难吸引专业的技术人员,且培养技术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得项目发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些民营企业在帮扶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尽管采取了一些帮扶措施,但仍有待强化、改善。潜力大、优质的项目在农村之中引进较少,同时分布的村庄也都较少。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参与农村创业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阻碍和问题需要改进。
三、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举措
(一)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
对于国家而言,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工作,对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并与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完善相应的路径设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从而使得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农村创业项目之中,为农村创业项目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注意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的途径。统筹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对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有效梳理基础上,进行项目打包,积极促进金融资源、民间资本参与到公益基础项目运营、建设之中。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筹资、融资凭条,对社会资本有效吸引。
(二)加强宣传引导工作
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需要首先让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项目的优势,从而进行相应的投资。因此需要推动乡村建设资源对接、信息交流以及展示成果的平台,一方面借助网络、媒体宣传、推广地区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地区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结合上述方式,基于农村实际优势资源,并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产业能力相结合,能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产业扶贫市场化对接工作,优化地区农产品销售工作,促进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以及自然生态资源转为特色产品,促进转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三)结合实际需求,多领域全面发展
一些民营企业对教育扶贫、扶贫比较重视,对免费学校创办、组织乡村教师培训等工作,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乡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与农村地区的群众意愿相结合,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就业发展,引导农村群众掌握扎实的技术。同时也促进健康扶贫项目的创新性。促進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借助远程培训、送课下乡的方式,对乡村卫生站服务水平、基础诊疗水平有效提升。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同时推动相关项目发展工作,对农村生产要素活力有效激活。
同时地方政府要杜绝依赖思想,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责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政府要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并引导群众摒弃依赖思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农村中的贫困户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对相关扶贫政策积极宣传,积极引领指导贫困户学习先进文化,做好示范租用,促进共共谋脱贫局面的出现。还要注意以不同经济方法,促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户在农村创业中的主体作用,对农户守旧思想有效改善,提升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民营企业要对精准扶贫的使命、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勇于担当,重视市场规律,并进行科学帮扶。要积极引导乡村民营企业将绿色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促进优质生态产品发展。
(四)强化乡村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
在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的过程中,要强化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对民营企业家的不同方面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发现机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民营企业家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对全国乡村民营企业家典型积极宣传、推介,实现不同类型园区建设。除了上述举措,还要注意为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精准贴心服务,对乡村民营企业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优化,优化窗口单位精准服务。对创新创造和活力有效激发,优化科企对接公祖,积极鼓励乡村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科研项目,为提升乡村民营企业发展的创新性,可以举办创新创意大赛。
(五)优化精准扶贫
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促进精准扶贫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的实效性,需要优化精神扶贫力度。在实际优化贫富力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扶贫方式创新。对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增强,才能从根源上避免再次贫困,具体扶贫措施如教育扶贫、党建扶贫以及就业扶贫等,强化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借助产业扶贫,积极促进技术、市场以及资金等方面对贫困户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对创新的扶贫模式有效探索。积极总结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经验,并对其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以此为参考借鉴,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到扶贫事业之中,同时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事业之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可持续的扶贫机制有效构建。精准扶贫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思路,即是对扶贫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良好的辩证思维,即立足于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全局性[4]。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社会不同主体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促进社会、政府以及市场的共同参与,从而形成有效的扶贫工作格局,促进良性互动。优化精准扶贫力度,能够为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农村创业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有灵活的经营机制、较高的经营效率、其组织架构相对扁平,且有较短的决策链等优势,因此在助力农村创业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反应,在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创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农村创业的实效性,促进农村和民营企业双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