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开展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9-10 07:22黄一红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微课程生物教学

摘 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微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在数字化环境下,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及泛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微信息”,正逐渐成为主流学习模式。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方便学习者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太多的图片信息会让学生“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碎片化的阅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如何消除这些隐患,在数字化环境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利用微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线上与线下学习、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关键词:微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04-02

引 言

“微课程”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知识点(如教学要点、难点、疑点等)或反映某一教学环节和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微课程”主题突出,精练知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交流,便于学生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微型课堂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可视化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因此,微课程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中。以中学生物为例,中学生物中有很多的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认知片面,缺乏创造性,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而微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优化资源整合

微课资源是以微课课堂、微课视频、微课课文、微课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其简洁、灵活,在现代学习领域占据着独特地位。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不予以区分和选择,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微型课件、教师讲解、录像等形式被记录下来。微课主题突出,特别适合基本概念、知识点的学习。例如,“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解这一概念对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非常重要。但是,学生

对有机物质了解不多,也没有学习过化学键、共价键等相关知识,因此很难理解氨基酸的概念。而利用微课程讲解氨基酸知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动态呈现氨基酸的形成过程,在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氨基酸模型。同时,教师可提出与微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其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如要求学生思考氨基酸还有哪些官能团、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肽键的等问题。此法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征。从甲烷四面体空间结构出发,绘制甘氨酸的空间结构图,并将其推广到其他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中,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微动画

微动画的特点是将知识进行动态化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这在促进学生对生物反应机制和生理过程的理解方面尤为明显,学生常常不理解氨基酸的脱水和缩合是如何引起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的。教师将该过程制作成动画,然后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使“微观”过程“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清楚了解生物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三)微视频

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生物事实、概念和原理生动有

趣地展现出来是微视频的特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理解空间结构,发展想象力;三是教师利用视频从不同角度展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立体感强,视觉效果得到提升,降低了理解难度 [1]。

(四)微资料

微资料主要是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延伸知识,以超链接的形式存在于文字信息中,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厘清散乱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微课程提供的微观信息包括:①氨基酸的结构式和分类;②必需氨基酸;③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④蛋白质的变性。要注意的是,这些微材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更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二、构建混合学习模式

微课程呈现知识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学习模式,与当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相适应。在学习时间上,学习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学习分为个体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学习途径上,学习分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在数字化环境中,混合学习模式虽已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各种学习方法必须与学习资源相协调、优化组合,否则就会出现无序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

学前预习是指学生利用微课程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对其形成初步认识,并将其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从而在课上进行有的放矢地学习,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课中学习是指教师利用微课程直观、动态地展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知识。在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厘清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

学生要了解氨基酸,必须先提前预习,所以,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课前自学。大多数课程是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方法和资源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互联网平台使个体自主学习更加自由。协同学习有很多种形式,既可以是在线学习,也可以是线下学习。学生如果无法独立解决某个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在线讨论和离线讨论。在线平台使个人的发

言机会更多,交流空间更平等,促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中学生物学中,蛋白质结构多样化,适合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对于蛋白质结构多样化的可能性是什么等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同学的观点中得到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混合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控

(一)分配学习任务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混合学习不是随性的,教师应列出学习任务清单,明确哪些任务必须完成、哪些任务选择性完成。在学生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及时调整任务方案,帮助学生更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学习

作为基于学习的资源,微课程资源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可设定一个等级:学生如果通过了,就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如果没有通过,就继续学习这一阶段的知识,或查看微课程中相关的知识讲解和分析,从而保证学生的持续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在线课程开展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學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改革中学生物教学。同时,无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微课堂都能为学生提供“自助式”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生物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基于在线课程开展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从而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慎侠,迟庆,丁宁,等.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9,21(02):162-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20 年立项课题“基于在线课程开展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0B28)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一红(1976.4-),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微课程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