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对教育出版的思考

2021-09-10 04:57王称
传播与版权 2021年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王称

[摘要]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教育出版如何更好地发挥为教育服务的功能,顺应教育发展的局势,实现提质增效,是摆在教育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对教育出版的要求入手,探讨在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教育出版为谋求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三个服务于”的内在要求,即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服务于国家教材建设的大格局、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此外,教育出版还要达成提质量、调结构、育人才的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为教育提供知识服务的教育出版要积极提质量、调结构、育人才,服务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教育出版面临的宏观形势和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一)教育出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出版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服务于教育发展和改革事业,教育出版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变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教育出版向纵深和精细化融合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125万,占网民整体的34.6%;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较2020年3月减少7950万,占手机网民的34.6%。可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大中小学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有所回落。即便如此,其相较于2019年6月仍增长了1.09亿。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指出到2025年要建成三个体系,即“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涵盖建设运维、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推进实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体系”[2]。《意见》从国家、省级、市县和学校四个层级提出了平台资源建设的措施,针对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提出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要求和相关措施。可见,教育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教育出版也要相应调整融合和创新发展的节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出版要向纵深和精细化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发展的大局。

二、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坚守教育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標[3]。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出版也要明确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服务于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因此,与大众出版、专业出版等相比,教育出版除了具备出版的一般属性,更具有自身特殊性,肩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历史使命,其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政治导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具有更强的责任担当。

教育出版要紧紧服务于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事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出版同样也要坚持这一原则,始终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置于首位,服务于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顶层设计。教育出版更要注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密切关注并研究教育和出版等相关政策,出版和传播优质的内容,始终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与此同时,教育出版还要加强对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等方面政策的研究,做到与时俱进,在把握好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呈现最新的教育成果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面貌,推出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师生需求、弘扬优秀文化、传播科技成果等的精品力作。

(二)服务于国家教材体系建设的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这是2020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提到的。这为我国新时代国家教材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教材和教育出版指明了方向。

教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5]。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教材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和指导管理教材工作,这是对教材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根据党中央的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教材编写从2012年启动,到2017年全部完成编写。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到2019年全国所有地区小学和初中使用统编教材。2020年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继续推进使用,截至2020年底,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已覆盖20个省(区、市)。

近年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各学科的教材建设提出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随后,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明确国家、地方、学校的教材管理职责,对教材的编写、审核、修订、出版发行和选用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教材管理的规范和制度建设,要求教育出版紧跟形势,服从于国家教材体系建设的大局,尤其是与大中小学生相关的教育图书的出版,要紧密联系教材及其管理办法,贯彻教材编写精神,依据相关的审核管理规定进行教材编写和出版,真正地贯彻落实新编教材的导向和新课程标准。

(三)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融合发展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的战略选择。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等[6]。为了落实和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指出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用信息化引领和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生学习的融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7]。2018年,教育部又编制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为满足新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顺应智能社会教育发展,是对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行动和计划。其中提出,到2022年,教材教辅出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8]。

教育出版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推进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教育出版如何突破传统、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的融合发展,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局面。教育出版要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思路,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可以围绕在线课程和培训的开发和完善做文章,在保持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上,着眼于知识服务呈现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AR等新技术,为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所用,这也是未来教育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必要支撑。

三、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一)顺应线上教育发展形势,转变发展模式

线上教育发展迅猛,这给传统教育出版带来挑战。传统的教育出版以纸质的教材和教辅为主要呈现形式,其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高度强调融合出版工作的机制建设,教育出版行业积极响应,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为了满足出版融合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和线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出版要改变单一的出版形态,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形势,真正落实融合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出版融合发展的脚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在开学季发文,要求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少出版单位迅速提供了一些线上融合出版产品,但是这些出版产品大部分是基于大型突发事件而做出的应急性生产,在产品的质量、满足教育的需求、加强精准的教育服务上尚存在很多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后疫情时代教育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常态。同时,这也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教育出版如何结合线上教育模式,利用数字化、互联网做好教育知识服务,是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二)加速教育出版融媒体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多媒体的发展给教育出版带来挑战。一方面,随着教育出版和媒体的边界越发不明显,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软件技术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甚至网络运营商都陆续参与教育出版,争夺教育出版市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出版融合发展是教育出版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教育出版行业的融媒体发展进程加速,多媒体融合的教育出版不仅要求多形式呈现优质内容,并服务于课程和教学,而且对后端营销和服务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同时,虽然教育出版有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优势和专业优势,但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创新转型也面临技术、管理、资源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和成长等诸多问题。以上众多问题都要求教育出版必須加速融媒体发展,以实现提质增效。

(三)提升知识服务水平,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

出版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而教育出版更是涉及交叉专业和领域,因此,教育出版对出版人才的要求更为多元化。出版融合发展既需要学科性和专业化的人才,又需要集管理、内容、技术、推广和运营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出版方面,出版人才除了要熟悉出版的业务工作和流程,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课程研究能力,熟悉和精通相应学段的教材、考试政策和变化,而且精通教育政策,善于研究政策,能够及时了解和顺应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变化。

传统的教育出版,大多是将内容和知识传播给读者即算完成,并且呈现形式也主要是纸质书。而“互联网+”教育则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出版要完成从单纯的内容传播到知识服务的角色转换。教育出版需要的出版人才既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又要有打造平台和善于利用流量的工作思考和转变。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出版单位也面临调整人才结构,培养和储备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新型出版专业技术人才等以提升自身出版水平的任务和挑战。

四、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和部署中,教育出版要把握方向和要求,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服务于大局,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成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EB/OL].(2021-02-07)[2021-06-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102/t20210207_512888.html.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06-18].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10/c64094-30284598.html.

[4]习近平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EB/OL].(2020-12-01)[2021-06-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1201/c1024-31950106.html.

[5]教育部召开“强化阵地意识,把好教材政治关”座谈会[EB/OL].(2021-04-20)[2021-06-18]. 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104/t20210420_2098763.shtml.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1-06-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2021-06-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25)[2021-06-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