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装置

2021-09-10 07:22杭佳谈姝祺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装置艺术心理分析

杭佳 谈姝祺

【摘要】 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沉浸式互动装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沉浸式互动装置不断满足人们对真情实感,与多感官刺激体验的追求,一度使沉浸式装置展成为打卡圣地。《Rain Room》是由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在国内展出的沉浸式装置作品之一。本文通过情绪三因素理论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分析,研究《Rain Room》沉浸式裝置带给参与者,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影响,以及从艺术心理治疗的角度,分析《Rain Room》沉浸式装置如何满足参与者深入体验艺术,并从中获得非同寻常感受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装置艺术;情绪;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98-03

如今,沉浸式体验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沉浸式互动艺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使得大众不再仅仅关注单一视觉的体验,更关注多感官性的全方位体验。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是创建于2005年的一支艺术团队,《Rain Room》是“万物与虚无”主题展览的作品之一,于2015—2018年在国内展出,引得广大参与者的喜爱,将艺术作品升华为感官和情绪的盛宴。

本文从沉浸式体验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Rain Room》装置营造的超现实主义的环境,与装置作品产生互动的行为引发参与者的思考,该装置作品给每一位参与者带来的不同层面的艺术心理治疗。

一、沉浸式装置概述

沉浸式装置,最早发现于戏剧领域,通过媒介变革,使之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

20世纪,沉浸式装置艺术的出现,打破了常规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展形式。沉浸式装置利用空间优势创造了更多艺术品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形式,在材料和表现手段上,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使艺术家们能够不受限制的发挥自我想象,展示内容也更为丰富,艺术表现越发大胆自由。

沉浸式装置以封闭式的环境为参与者隔绝其他信息的干扰,带来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刺激,装置艺术作品对空间的重塑,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注意力全神贯注投入环境中,增强参与者自身的兴奋感与充实感。

沉浸式装置在艺术形式的变现上,需要充分整合、体验、沉浸、交互和情感交流,通过构建虚拟场景,将参与者融入人为搭建模拟真实的场景,获取创造者带来的信息,将互动体验作为一种艺术来创作,运用声光技术与交互技术,同时拉近了参与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关于《Rain Room》装置作品

《Rain Room》装置作品是来自伦敦Random Internation团体成员所设计,展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Rain Room》是参观者走进不断降水的地方,而不被淋湿的沉浸式装置作品。装置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和黑暗的环境,来到这个空间,参观者会听到庞大的雨声,看到大量的雨水降落,雨声隔绝外来所有声音,尽管旁边有其他参观者感受,也不会被其他参观者打扰,完全放下心来独自享受。

整个装置的空间里只有一束光线,能够为空间照明,也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作品含义。参与者不被“雨”淋湿的原因,是由于屋顶上安装许多3D摄像头,通过3D摄像头识别到参观者的位置,把参观者相应位置传输到计算机,接到命令的计算机关闭其相应的水阀,旁边不断落下来的“雨水”通过地下水循环系统会被再次利用。

在当今科技与艺术不断融合的时代,《Rain Room》沉浸式装置作品,运用声、光、电制造出多感官体验,不仅仅突显的是先进机械与高科技,更多的是科技与艺术结合营造的自愈性沉浸艺术治疗体验,深层次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参与者和作品之间发生碰撞,并产生情绪上与心理上的影响,这正是作者的初衷。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通过《Rain Room》装置作品,观察参与者对自然状态本身的反应,以及通过电子机械的方式,营造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环境,探求参与者的情绪、肢体以及心理上的反应,鼓励人们做自己。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时常会被他人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性格等,而忘记最初自己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在《Rain Room》里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目光,自己是自己的主角,通过自我对话,治愈与完善自己。《Rain Room》装置具有身体情感知的特性,通过不同意识、感知和知觉,去营造一种可能的行为环境原型,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艺术心理治疗。

三、《Rain Room》的解析

(一)情绪三因素理论

一方面《Rain Room》沉浸式艺术装置,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三因素理论,他把情绪归纳于刺激因素、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三类整合。参观者之所以会在《Rain Room》装置作品里产生不同的情绪,是因为参观者的生理会被唤出不同的归因,而这种归因是取决于有关情境的信息。

刺激因素是指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而人的主要感官来自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其人的大脑是一切感官中的中枢,也就是信息集中收集以及传输的地方,眼睛传递视觉,耳朵传递听觉,舌头传递味觉,鼻子传递嗅觉,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皮肤组织传递触觉。

《Rain Room》中的雨,参与者伸手接触雨水带来的是触觉感受,参与者身处装置之中只能听到雨声带来的是听觉感受,而顶端的光线穿透黑暗空间带来的是视觉感受,通过多感官的感受,刺激到参观者大脑中枢,使其感受到来自“雨”的外部刺激,给参与者的一种沉浸式空间体验,与装置之间产生互动,激发出内心最初感受,这种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纯粹的。

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能量变化,作用于参与者机体感受器官的变化,引发一系列刺激行为,是最直接的思维、动作、情绪等效应。

在《Rain Room》装置中,不会给予一种被恐惧压抑的感觉,反而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给参与者营造一种特殊氛围,让参与者全身心轻松。

认知因素在于回忆过去经验,评估当前情景,对情绪三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沉浸在《Rain Room》中,一方面,对环境产生认知,每个参与者对发生的事情有不同认知,参观者听不见外界任何声音,只有均匀的雨声,对所处环境的背景,和空間距离感能产生极大信任感,在此空间会自然而然发挥自己的肢体动作、声音表情等状态,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不适应。

另一方面,是对自我认知,沉浸在雨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情绪出现,如:对自我的思考、洞察,和理解。参与者身处《Rain Room》幽暗的环境中,或许会产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想法、期望、行为、自我性格等各方面的自我反思。而幽暗的、独处的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参与者对环境的信任感,对环境的信任加上自我认知的产生,情绪也就油然而生。

生理因素从概念上讲,指的是人体在内部器官及骨骼肌的活动中,产生的生理状态,同时向大脑输送生理信息,而这种生理信息的信息化,就被称之为 “生理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情绪的生理因素,比如,下雨时,天气阴沉,人体的褪黑素分泌会减少,加上空气中的气压会下降,含氧量会降低,由于交感神经摄取不到充足的氧气,人类身上就会感到困意,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休眠状态时,人的身体会产生肌肉关节放松,大脑进入舒缓运转等状态。

由于《Rain Room》装置作品是在封闭空间内,即周围环境以黑色为主,让参与者在空间内黑色素分泌减退,加上整合房间只能听到和感受到雨声,空间相对气压较低,氧气较少,对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感官直觉上,使得周围事物影响参观者生理上的反应,能够放松警惕全心贯注融入其中的氛围。

(二)心理因素分析

作品《Rain Room》主要是通过“雨”为主体,并非每个人都会对“雨”产生好感,但Random Internation的装置作品《Rain Room》引发全球的参观者前去观摩,这场“雨”出现了什么魔力?

白噪声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之一。研究表明,白噪声可以充满整个耳朵,频率稳定、平和的声音流,声音会分散或者过滤噪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睡眠。白噪声类似雨声,沉浸在《Rain Room》装置中,人们会听到频率相当均匀能量密度的雨声,这种随机的噪声是一种白噪声,这种同等率的震动频率相当的声音充满整个听觉。

由于环境空间是暗暗沉沉的,雨声带给参与者的是一种宁静的感受,内心更加平静,心灵上更感觉到了洗涤。“雨”声的悦耳,大脑会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人在放松状态时常会思考了解自身潜在的问题,缓和情感上的冲突,给予参与者心理上的能量。

《Rain Room》的“雨”声,是一种艺术心理治疗,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并获得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

人类自身拥有集体潜意识。从荣格分析心理学了解到,大多数人会对雨产生喜爱情绪,一部分原因是人类祖先的进化而产生,集体经验是精神沉淀物是心灵底层,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拥有,由遗传获得而来,也可能在一生中未被意识到。

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下雨时,最能获得良好的睡眠,因为下雨时野兽不会外出捕食,所以也不用担心在山洞睡眠时自身生命安全。

参与者在《Rain Room》表现出的自由特征,间接反映出自身的本能,放下警惕,并且众多参观者沉浸在其中情不自禁表达出的状态,反映集体潜意识是普遍共有的。

《Rain Room》的整个环境呈现黑暗,打造了与“山洞”同样的安全环境氛围,逐渐进入自我潜意识,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其打造成一个超现实主义世界,与“雨”产生实时互动,探索参与者的潜意识心理,产生各种情绪的发泄。这种不自觉产生的动作、情绪、心理反应是人们一直都未曾意识到的东西,更是反应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Rain Room》沉浸式装置作品将科技与艺术融合,产生独特感官感受,通过超现实主义展现方式,剖析人类自我心理。作品能够与参与者产生实时互动,不光视觉化的呈现,更是让感官之间产生碰撞。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探究人类运用“自然”的手段,研究使人走出内心困境的方法,同时让人意识到每个人内心真实的自我。

本文解析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团体成员的沉浸式装置作品《Rain Room》,展开了从情绪三因素理论角度和心理学角度的分析,诠释《Rain Room》这件沉浸式装置作品带给参与者艺术心理治疗的原理,参与者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参与者自发的思考,让参与者参与作品的同时解放身心,获得自我治愈,正是《Rain Room》的艺术治疗效应的所在之处。

参考文献:

[1]冯节,朱鹏飞,钟毅.光影艺匠的共感在“雨屋”的片刻狂舞[J].上海工艺美术,2017,(01):105-107.

[2]周慎易.走过《雨屋》的奇妙体验[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10):69-71.

[3]林霖.浸没?浸透!——记“雨屋”重回魔都[J].艺术当代,2018,17(06):62-65.

[4]孙博文.沉浸式艺术的应用及其未来走向[J].美术文献,2020,(06):15-16.

[5]谢榕.沉浸式体验在展陈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建筑,2020,(06):56-57.

作者简介:

杭佳,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谈姝祺,女,汉族,湖北黄石人,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装置艺术心理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