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受众面对大量信息轰炸,阅读如食快餐,好的标题成了吸引受众的第一步。因此,点亮作为文章眼睛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民生类新闻标题的剖析,探究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标题的编辑艺术。
关键词:新媒体;民生新闻;标题编辑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187-02
一、民生新闻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的新闻。“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是一个大趋势。因此民生新闻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受众对民生新闻也越来越关注。民生新闻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从积极关注民生问题入手,尽最大努力促进新闻事件产生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媒体来说,报道好民生新闻可以增加亲和力和影响力、巩固拓展受众市场。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门户和眼睛,是新闻信息的高度浓缩,是新闻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广告和招牌[1]。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化和多元化为新闻传播搭建了一个崭新的舞台,然而对标题字数的限制以及每日推送量的限制,要求新媒体用最小的篇幅吸引更多的受众。面对每天大量的信息轰炸,加上当下工作节奏加快,碎片化时间增多,“读题时代”得到了充分诠释。要使标题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获得受众青睐,就要求新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准确,从而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达到较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同时,标题的制作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脱离新闻主题,不能沦为“标题党”,从而实现受众和媒体的互动双赢。
三、以浙江报业旗下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钱江晚报是浙江省唯一省级晚报,是浙江报业第一品牌,其旗下有钱报网、钱江晚报微博、小时新闻、钱江晚报微信矩阵等新媒体。其中,钱江晚报微信矩阵中的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3批新闻信息,以新闻快、资讯多、服务全著称。本文以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标题的编辑艺术。
(一)突出关键信息或有争议的内容,抓牢受众阅读兴趣
比如《“你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女老师被喷上热搜,当地回应》,“你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这句话带有明显的话题性,将受众带到事发现场,甚至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女老师当时说出这句话的语调,不自觉地想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当地是如何回应的。
又如《杭州一套安置房卖出10万/㎡天价?!颜值、地段秒杀商品房,中介回应亮了》,关键信息为安置房卖出的天价,在受众的印象中,安置房一般不能与商品房媲美,但这里,安置房的颜值、地段却“秒杀”商品房,让人想立刻一探究竟。
再如《“姐妹们,这水太深了!”杭州姑娘花1万多做热玛吉,一个细节让她不寒而栗》,这是一篇关于目前热门的医美项目热玛吉的新闻,看到这个标题的女生会有较强的代入感,其中的关键信息“水太深”“不寒而栗”等营造了标题氛围,会使受众脑海中闪过“发生了什么事?这水有多深?”等一系列问题,有身临其境之感。
还有《“冷静期”30年!她和丈夫最终离婚,一年后又复婚:我不是一时冲动》,事件主人公在“冷静期”30年后离婚,应该是为离婚作了充分的考虑,然而“一年后又复婚”,让人心存疑虑,最后说“不是一时冲动”,让受众心里不由地产生疑问。标题中关键信息的强烈反差,使文章的吸引力大增。
(二)运用通俗化语言
地方媒体可以巧用方言,使标题鲜活起来,增强现场感和可读性,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
如《透骨鲜!浙江这里大量海味上市!这么好的小黄鱼,才4块多一斤?》,其中的“透骨鲜”在方言里是十分新鲜的意思,如果标题换成《新鲜!浙江这里大量海味上市》,就不免落入俗套,让人味同嚼蜡。运用方言,使标题更加接地气。
再如《铁饭碗不要了!浙江58岁男子做过县长、报社老总,忽然辞职养猪:痛哭过,但……》,讲述了一名58岁男子的经历,从高起点的县长、报社老总,突然一个转折,成为猪倌,让人感觉大起大落;紧接着是“痛哭过,但……”,又是一个转折,用这种通俗化的语言写标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受众的好奇心,使人带着疑惑看下去。
(三)运用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是网民智慧的结晶,层出不穷、幽默风趣、特点鲜明,辨识度和使用度极高。制作标题时应与时俱进地使用热词。
比如《神兽归笼!“双限”首日又逢开学,杭州下周一会很堵吗?》,把孩子比作神兽,用神兽归笼来形容学校开学,生动的形象跃入眼帘,非常恰当。又如《@新杭州人,送你一朵小红花!》,当时恰好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热映期间,社会关注度极高,融入这句网络流行语,标题自然有了热度。
还有《20天年假+最高4万消费券!杭州这家公司又让人柠檬精了,员工:每年都有啊》,其中的“柠檬精”写出了大家的“羡慕嫉妒恨”,酸溜溜的感觉跃然纸上;《摇号“红利”发出,东湖16800元/㎡上车盘,轻松get“买房自由”!》中,“上车”“get”“某某自由”等就像是在呼朋唤友,俏皮的话语具有贴近性,更容易引起共鸣;《微信又双叒叕更新!能和好友“扔炸弹放烟花”,网友:有过年那味儿了!》里的“又双叒叕”,把原本平淡的“又更新”换了一种呈现方式,让人会心一笑;《民警被当成诈骗分子遭狂怼:全国人民都知道我普通话不好了!》《祖籍台州!爸爸浙大毕业!28岁女孩炸翻时尚圈:最年轻“女魔头”》等都可见网络热词的身影,也使标题更加生动传神。
(四)运用动词,画龙点睛
动词用得巧妙,标题就“活”了,就有了生命力。
如《三只松鼠跑了“两只”?市值蒸发180亿!小股东边吃零食边忧伤……》,“跑了”“蒸发”生动地写出了股價腰斩的现状。金融方面的信息本来就比较晦涩难懂,如果用一般的方法编辑标题,不仅受众较难理解,而且得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在这个标题中,“三只松鼠”不是一个股票代码,而是三只活灵活现的小松鼠,它们还跑了两只,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变为具体,动词的运用使受众有了阅读的快乐。
再如《刚刚公布!杭州下周一起正式实施!》,其中刚刚公布、正式实施,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底是什么信息,读者点击进入才知道是关于小客车“区域指标”和“浙A区域号牌”设置及相关配套措施实施的消息。如果标题里就涉及这些内容,不仅显得过于冗长,而且不少读者会觉得其和自身关系不大从而直接忽视。
(五)用好标點符号
如《经历5小时“云聚餐”,杭州22岁小伙“喝”进ICU!更可怕的是……》,这里的重点在于“更可怕的是”后面的内容,利用省略号埋下伏笔,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类似的还有《皮皮虾终于降价了!舟山发来最新消息,一斤只要……》《40亿!贾玲逆袭登顶!现在8.8元能看6部贺岁片?真相是……》等。
再如《两百块钱一个纸袋还卖断货了!杭州姑娘傻眼:凭什么卖这么贵?》《猝不及防!杭州刚刚又打雷又暴雨?春天来了?》,这类标题以问号结尾,设置疑问,不仅能吸引受众点击阅读,使他们带着问题看下去,还能使受众对文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六)用好关键词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比如《外省小伙犯愁:留杭过年吃点啥好?同事这个建议,果然“超级香”》,其中“超级香”不仅指这个建议不错,更是指文章中的山核桃味道“超级香”。《羽绒服千万别收起来,下周最低温只有1℃,元宵节还要“泡汤”》,泡汤两字一语双关,不仅表明降雨要来了,还暗含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我都没脸见人了!”杭州小伙跟同事玩网红游戏,刚开始就出事了》,其中的“没脸见人”不仅有表面上的含义,还指小伙脸部受伤。《40万粉丝关注!宁波“女焊子”火爆网络,她才是该追的网红》,其中用了“女汉子”的谐音“女焊子”,将“汉”换成“焊”,不仅表明这是一个个性豪爽、不拘小节、不怕吃苦的女性,而且也点明了她和“焊”有关,使受众提前猜到文章中涉及的内容。
有些新闻标题,如果把文章主要内容直接概括写出来,很容易使受众感觉寡淡无味甚至生涩,用好关键词就能引人入胜。
(七)运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
比如《吃完杭城这碗“面中爱马仕”,我懵了》《-3℃!冷空气猛攻,今天杭城跌进“冰窟窿”!下周天气更刺激》《期末评语竟是“无字天书”?!杭州老师的破译方法,绝了》等,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如《女子刷短视频,意外发现“老公”在寻亲?原来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弟弟!》,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使受众通过标题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浙江报业旗下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民生类新闻,标题用词准确、特色鲜明、与时俱进,使其新闻作品在新媒体时代能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其推送的民生新闻头条点击量基本保持在10万以上,有的甚至破百万。如《刚刚!2吨医疗物资从俄罗斯“闪送”回杭!全部人肉背回,这就是浙江人!》在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中阅读量破208万,打造正能量舆论场,实现媒体与受众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江佳宜.新媒体时代如何制作民生新闻的标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4.
作者简介:冯晓(1984—),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