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1-09-10 18:00张永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融媒体思政教育

摘要: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共筑“同心圆”,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描绘“新画卷”,创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打好“组合拳”,营造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氛围。

关键词:融媒体;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091-02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家庭环境、教育氛围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思想观念、专业学习还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特点。要做好融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从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工作方式、打造良好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一、共筑“同心圆”,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更新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引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培养模式下,艺术生的成长有鲜明的特点,部分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自我轻群体,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相对较差。要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及时代发展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深度思考与探索融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进而引导艺术生的日常行为。

(二)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2]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要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教师。一是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艺术类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艺术类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的榜样示范效应更加明显。二是完善艺术类专业教师的选聘考核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过程评估,构建完善的艺术类专业教师选聘考核机制,使更多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高的教师走进课堂,在专业上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引领学生。三是打造一支精通艺术类专业知识的辅导员专职队伍。

一方面,建立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专业知识和学生思想的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非艺术类专业或非艺术类相关专业辅导员的艺术素质培训,丰富辅导员的艺术知识储备和艺术涵养,使艺术类大学生辅导员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又能主动科学探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教育实效。

二、描绘“新画卷”,创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

(一)创新工作平台,努力构建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融媒体矩阵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已步入微交往、‘微文化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新时代。”[3]如何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价值,已成为思考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要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紧跟时代步伐,除了传统的思政课程外,还要立足融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探索运用融媒体平台,努力构筑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五位一体的思政工作融媒体矩阵,通过媒体平台搭建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创新工作平台,激发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育形式,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

艺术生对信息的接收具有选择性,新颖鲜活的形式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融媒体时代,由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更新完善,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更加多元,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幅增强。因此,要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做好“私人定制”,用他们喜爱、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作实效。

一方面,要打造艺术类大学生思政“魅力课堂”,改“灌输”为“对话”,强化课堂互动,改“独奏”为“合唱”,强调课程共鸣,通过打造师生音乐会、师生联合画展、师生携手毕业展映等“行走的思政课”,使艺术类大学生思政课创新出彩;另一方面,要用好“微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微电影、微视频等艺术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文化传播”形式及艺术表现形式,使主流声音、主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网”住人心。

(三)创新话语体系,掌握融媒体时代网络话语权

融媒体时代,时时网、处处网、人人网,每个人手里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发言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随时通过网络,在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上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别人。因此,要做好融媒体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掌握主動权,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积极发声,掌握话语权。既要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联合发声,对艺术类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回应,使他们面对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不被虚假信息左右,理性看待问题和表达观点,切实提升思政工作实效。同时要注重和艺术类大学生沟通的语言形式,使用他们感兴趣、常用的“网言网语”。“把深奥枯燥的话语转变成简明易懂、幽默诙谐、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草根语言’和‘接地气’的话语来增强网络空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联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生活化、时代化、大众化和趣味化。”[4]

三、打好“组合拳”,营造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氛围

(一)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就是对媒体的运用能力。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介准确获得信息,提升对信息的甄别运用能力,避免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融媒体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来源,需进一步做好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对媒体信息的接受、甄别、批判能力。要健全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帮助艺术类大学生系统地认识、运用媒体,获取信息“正能量”。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引导功能,通过校园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宣传推广媒介知识的同时,培养一批校园媒体学生记者作为“意见领袖”,感染并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媒体组织开展网络文化艺术节、校园学生记者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媒介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

艺术类大学生长期接受艺术熏陶和专业训练,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对其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中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校园好声音大赛、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提供平台和舞台,使他们在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中开启心智、启迪心灵。二是根植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文化的“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长年累月流传下来的瑰宝,蕴含丰富的“营养精华”,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要在校园内以多种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多维立体的宣传,弘扬主旋律,正面引导校园舆论,使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更具有“营养”,在文化校园的浸润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构筑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监管机制,通过购置舆情监控系统或通过培训提升校园网络监管队伍的专业素养,对校园網络及高热度论坛、贴吧、微博等进行监控,减少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建立引导机制,让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舆论引导员等通过网上网下协同作战,对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既做到“键对键”,又做到“面对面”,实现网络引导的“心贴心”;另外,还要建立惩处机制,强化网络法治意识,夯实“法防”,对于在网络散布谣言和发布不实信息者,要依法惩处、严惩不贷,为构筑良好的网络环境保驾护航。

四、结语

要做好融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的新特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和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师队伍,搭建新的平台,创新教育形式,掌握网络话语权,还要多措并举,兼顾学生内因和外部环境,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筑清朗的网络环境,不断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04.

[3] 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4-119.

[4] 胡恒钊.“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把握[J].中国德育,2019(20):7-11.

作者简介:张永涛(1990—),男,湖南长沙人,博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文学与传媒。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融媒体思政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