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

2021-09-10 16:59杨简暄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高校

杨简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现如今,我国各个高校的建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新校区的建设,为了能够对不断增多的分校区实现有效的管理,很多高校都逐渐开始采用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因此,本文从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优势、应用现状及管理策略三方面,对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作出具体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2

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其管理体制也在随之进行革新和转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落实了多校区管理模式,让高校的教育事业能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高校的教育实力,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健康的发展。

一、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优势

第一,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的革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及教育资源齐全上。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对教育课程的划分中,也要不断提高精細化程度,这样就能够让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工作,能够实现较好的分化。对于高校来说,也要从内外两方面对自身进行不断完善和提升。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多校区管理模式能满足现阶段高校的扩招要求,吸纳更多的优秀生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划分和配置。科学区分高校的各个板块,能够充分按照不同校区的发展特点和自身的发展需要,推动多校区朝可持续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教育体制的革新。过去高校所采用的管理方法是确定一个主导校区,其他校区围绕主导校区发展。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招生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也就出现了多校区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高校通过对多校区管理模式科学有效地运用,能够充分满足其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需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格局的转变,将人才的个体差异性高度重视起来。高校对办学体制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从根本上进行了管理观念的革新和进步。现阶段,高校处于多校区共同发展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应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当前背景下高校的发展需要,为高校的长足、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全新的推动力量,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注入生机和活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革新和优化。

第三,多校区管理模式能够让高校获得更大的办学效益。我国的高校办学工作以综合型、多样性为办学的前提条件,强调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要具有多样性,而且内容丰富,能够涵盖多个研究领域,实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高校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办学资源,同时还要确保能够实现较好的办学效果,这就要科学有效地规划高校的实际运转情况,改变单一的运转模式,让其朝综合化方向发展,为办学效果提供基础上的保障,为高校广罗优秀教育人才。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运用多校区管理模式,并将其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能够扩大教育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保障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实现更大的办学效益。

二、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

第一,统一管理模式。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往往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以本部为中心,安排和规划高校的科研、教育以及行政方面的工作内容。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对权力进行有效集中,从而对各个校区的薄弱环节,进行更多的力量以及资源的投放,这种统一管理模式的落实,也能够对多样化的资源内容,实现有效地统筹管理。如果某一校区具有不足和薄弱之处,那么其他校区也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帮助,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实现各个校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互动,而且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不同校区之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会使得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琐、复杂,不具有较高的精细化程度,这就会使得高校管理工作,需要支出巨大的管理成本,而且管理质量和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1]。

第二,区块管理模式。校区区块管理模式就是在高校本部的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校区的分块,但是更强调各个校区的具体管理现况。一般来说,高校的本部要对其他校区,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各个校区进行发展方向的规划,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落实的时候,也要根据各校区情况,由各校区独自开展工作。在区块管理模式之下,各个校区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能够自主开展管理工作,而且管理跨度小,使得管理成本不会产生过多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实现较高的管理质量,提高分校区的管理水平。但是,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之下,也不利于实现高校各校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可能会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第三,分配管理机构管理模式。对于高校管理工作来说,以本部引导开展统一管理,但是各个校区会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进行管理机构的设立,通过管理机构来进一步引导该校区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这就是分配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通过本部对各校区实现整体上的管理,将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出现分散的问题,而且还能对教育资源实现合理化的整合和配置[2]。但是,有关分校区的人才资源等方面内容,需要完全依赖本部,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互动和交流,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在实际的协调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因而管理水平和成效都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新老校区来说,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在一些资源方面还存在着争夺现象,因此也不利于各个校区的平衡发展。

三、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策略

第一,转变管理观念。在以往的高校多校区管理工作中,一般采用垂直管理的方式。而针对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发展,也要坚持对资源集中分配的原则,有机整合纵向和横向的管理方法,对高校多校区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让新校区在建成以后,更快融入高校大家庭中,实现正常的运转和稳定的运行。因此,高校要及时进行管理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立足于实际情况,将各个校区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让各校区之间能够具有显著的特征。还要结合各校区的发展现状,对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让其能够适应高校总体上的发展需求,推动各校区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革新办学思路。对各校区适当地进行权力的下放,这样能够让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所提出的管理方式也更加科学、可靠,推动我国的高校实现多校区的平衡发展,可现实对科学管理模式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第二,创新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根本的教学宗旨,以育人为各项工作的根本目标,确保高校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并在此之上进行多校区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在进行校区划分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科学、合理,能够按照不同的教学功能,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确保每一个校区教育功能的体现,都具有自身的差异性[3]。比如说可以在新校区创新选课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开展教学实验,寻求教育功能的突破性进展。另外,在对各个校区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进一步做好相应的区分和规划工作。对老校区来说,其教育教学内容也要在传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充实和丰富。而新校区则要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利用起来,大力推进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让其能够成为新校区的主要发展优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实现多校区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校区的布局、发展方向,进一步进行区分和定位,能够确保高校的各个校区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发挥出多样化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三,合理优化管理技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各校区也应该朝多元化方面发展和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渗透有效的管理技术,通过高效、高质的管理工作,保证各校区的发展速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在高校本部发挥基地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多校区的数据信息进行整体系统平台的构建,并加强数据系统的管理工作[4]。本部在利用系统对不同分校的管理和指导开展工作时,也能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缩减所需要花费的管理时间,而且还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并且,本部能對分校区实时进行管理工作,监督和核查各个分校的工作质量和办学效果。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之下,促进不同校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校区建设背景之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阶段高校应该强化多校区管理,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内容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高校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对各个分校实现高效的管理,保障多校区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我国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忠.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1):235-236.

[2]李卫忠.浅谈多校区办学格局下我国高校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16):146-147.

[3]郑晓雯.我国多校区高校背景下新校区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J].知识经济,2020(10):140+142.

[4]张妍妮.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7):200-20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高校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