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09-10 07:22杨晓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杨晓红

摘  要:无论何时何地,文化和精神始终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建立起文化自信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可。而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动力,更应被大力宣传和弘扬。本文将目光集中于文化自信下的红色文化教育,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讨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让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得更加顺利,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引导和塑造。

关键词:高校教育;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2

文化自信的有效落实可以让高校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而红色文化是构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动力。文化自信应当建立在红色文化上,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对于革命文化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产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豪感。

一、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的教育模式建设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

现阶段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展开的过程中,教育效果与教育目标往往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秉承着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并没有参与红色文化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相对的思考和理解,参与感相对较弱。很多学生常常在红色文化教育的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关注度相对较小,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只是考前突击,争取及格即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并没有起到思想引导和塑造作用。

(二)缺乏规划

教育的开展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这样教育内容才可以环环相扣,完成教育目标,不断加深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而现阶段红色文化教育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确立科学有效的规划,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高,在课程文化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和学院给予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在内容的确定性上往往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作用,主题之间关联性相对较弱,这也导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课本和教材的内在逻辑相对较差,学生无论是从记忆还是理解上都无法得到相应的借鉴和思路,学习中困难重重。除了课程体系以外,考核评价体系的确定往往也并没有根据红色文化的特点有效规划,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因为考核评价体系被有效调动起来,这就导致现阶段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益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三)教育方法老旧流于形式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供选择和可供操作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但是在实践操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对应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在很多教师的观念和思想中并没有有效认知到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对课程开展的影响和帮助,导致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育开展过程中仍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落后和陈旧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趣味性也相对调低,进而造成學生在课堂上溜号不听讲的现象。

现阶段很多涉及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往往更加注重商业价值,因此在红色文化影片记录和拍摄以及构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如何吸引别人的眼球,融入很多消极元素,不仅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影片的播放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了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和对学生的帮助,一些高校也采取了景区旅游的方式。但是大多数旅游都是流于形式,学生在景区旅游拍照嬉戏打闹,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提升作用也相对较小。

(四)缺乏深度

现阶段高校红色教育在思想维度和思想深度上并没有与高中教育产生本质区别。高校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与高中的课程内容交叉严重,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而这种重复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挖掘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导致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没有有效拓展出来,对于学生的帮助和影响也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对于文化的解读往往在不同时代会出现不同倾向的解读方式,这样红色文化对于学生个人的引导和帮助也会更大。但是现阶段在教材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展开分析。红色文化与时代契合性相对较低,这会让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也会导致红色文化教育与实际教学的脱轨程度越来越大,让红色文化课的开展愈发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影响维度变得越来越小。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优化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实践作用

要想保障红色教育对于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产生有效引导和帮助,只有理论传输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入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意识,同时也让红色文化教育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拓宽和丰富。高校教师应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展开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文化学习,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营造学习氛围

高校教育开展往往更加依赖于校园氛围,只有校园氛围营造到位了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但是现阶段在高校中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仍旧有很大欠缺,在学生的观念中学校并不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同时红色文化教育只停留于课堂,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理念传输不到位,课堂教学效率又有所欠缺,红色教育无法有效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思想。

介于氛围营造对于教育的有效开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展开的过程中也需要强化校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活动以及完善相关的课程计划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在完善体制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营造出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当校园内部的学习氛围营造到位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大有毗益。

(三)丰富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往往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方法则会对教学内容能否有效传输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这两点上看,高校在展开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目光更多集中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升级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课堂当中引入更多教学方法[1],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同时也让教学展开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从教学资源的深化和教学内容的拓宽上来看,高校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充分研究学生特点、时代倾向和需求,由此有效调节教学内容。现阶段西方文化的融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倾向于西方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学生的民族自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高校缺乏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分析,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所传输的内容、思想和理念相对较少,并没有被充分落实于实践操作中,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相对较低,亟需解决和完善。为此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不断深化和发展,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确定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向。红色文化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可以针对性选择,如崇洋媚外、重视西方文化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红色文化中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角度挖掘教学内容,让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满足学生和时代的需求,以此来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展开。

(四)优化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的欠缺管理机制的匮乏往往会导致红色教育流于表面,让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出现欠缺,而管理体制的匮乏也会导致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的欠缺。运行机制的欠缺会导致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缺乏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使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都缺乏客观条件的支撑,难以有效地开展。信息反馈机制的欠缺则会导致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的诉求越来越远,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想法和观念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致使红色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针对性较弱,让红色教育悬浮在空中,学生接触和学习都存在阻碍,也难以对学生产生影响和帮助。为此高校就需要結合现行问题,对教学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确立教师培养机制、教师评价机制以及教学保障机制,减少客观条件对红色文化教育产生的限制和影响。同时在校园内部网络平台设置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想法,结合学生的看法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让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的诉求。当教学以学生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讲述的内容更符合于学生的兴趣倾向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杜暖男,马莹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之我见[J].新西部(下半月),2008(8):198.

[2]丁晔.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8(13):18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