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田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患者,经过两组患者同意后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A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40例)、B组行跌倒风险分级管理(40例)。比较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比较其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管理后,B组病人的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优势显著,P<0.05 显示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通过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在康复科的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后,发现使用此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项措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康得科患者; 护理管理;
所谓跌倒,是指因为意外摔倒而滑坐在平地或者低处,患者并无意识丧失情况存在。有调查显示,目前医院每年接收到的各类意外的事故中,跌倒引发的意外位居高位,高达80%以上,每年医院康复科因为跌倒进行康复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很多患者均有并发症存在。这些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机能减弱,行动不便而引发的跌倒。所以,如何更好的的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康复科护理中的主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跌倒病人,经过两组患者的同意后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研究。A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40例)、B组行跌倒风险等级护理管理模式(40例)。分析两组研究资料,A组病人年龄在35-79岁之间,均数(59.25±2.14)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8例、12例;B组病人年龄在48-82岁之间,均数(60.31±2.26)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7例、13例;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方法
将常规的护理管理给予A组病人,风险等级护理管理实施于B组病人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护理跌倒风险等级管理计划:建立跌倒护理风险等级管理的制度及应急方案,对护理人员制定倒班制度,避免科室中出现差错事件,降低安全隐患,确保护理的安全性【2】。②提升护理水平: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护理人员护理的过程发生问题进行分析,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的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对于护理人员的考试结果采用严格的奖罚制度,促進护理人员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3】。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跌倒的风险等级,低级、中级和高级,在病人的活动区域设立风险等级提示牌,在地面湿滑的情况下,提示患者在下床走动过程中应谨慎小心。定期对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防范知识宣传,保持房间通风,阳光充足。而有中级跌倒风险的患者,给予患者在用药上的指导外,对于患者活动的区域范围,确保无任何障碍物,室内地面保持干燥,阳光充足。而有高级跌倒风险的患者,除针对初级和中级患者的布置外,在患者的床边和卫生间以及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护拦扶手。护理人员提高对其的护理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管理事件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数据都行卡方值来进行检验,以n%表示,2020年-2021年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所有考核数据都进行SPSS20.0软件数据包来计算,显示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进行跌倒风险等级管理的病人所有考核之间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2 结果
通过下数据呈现:A组40例患者非常满意有15位,占比37.5%,基本满意有14位,占比35.00%,不满意为11位,占比27.5%,护理总体满意情况有29位,满意度为72.5%,B组非常满意有22位,占比55.00%,基本满意为15位,占比37.5%,不满意为3位,占比7.5%,护理总体满意有37位,占比92.5%。B组护理满意度尤为突出占比92.5%显高于A组72.5%,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高度肯定。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3 讨论
跌倒在康复科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以减少病人跌倒的风险,对于病人的护理安全有所保障,减少差错、纠纷,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跌倒风险等级管理的制定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跌倒的发生。随着医疗界的不断发展,跌倒风险等级管理逐渐被应用于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等级管理应用康复科护理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郎旭浩.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03):139.
[2]苗霞,戴元君.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3):381-382.
[3]向英,谈莉莉,何东梅.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