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燕++齐月++郝丽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185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关键词] 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8(b)-0185-0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可连续72 h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具有自动化、实时性、动态性的优点,使用相对较为便利,但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还需对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和干预,以确保血糖监测的有效性[1-2]。该研究为了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特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100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住院治疗,且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此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配合。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占比24∶26,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年龄均值为(65.17±7.32)岁,病程长达1~11年,平均(5.83±2.21)年;观察组中,男女占比25∶25,最小年龄为5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均值为(65.21±7.43)岁,病程长达1~10年,平均(5.79±2.34)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血糖进行监测。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需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操作步骤、保养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定期更换碱性电池,在安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时应将系统中原有的数据清零,一旦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出现异常警报,应立即进行处理,故障排除后15 min内需重新开启系统。②患者方面:护理人员在安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血糖监测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将患者的相关生活事件输入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使患者能够按照系统进行相应的进食、锻炼、休息等。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告知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血糖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配合的事项,指导患者按照系统制定的方案进食、锻炼,并指导患者自主输入相应的生活事件,健康教育过程中,语言尽量浅显易懂,态度尽量温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第1天和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血糖达标判断标准[3]:空腹血糖降至6.1 mmol/L内,餐后2 h血糖降至8.0 mmol/L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n(%)、(x±s),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根治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血糖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血糖水平直接反映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为血糖仪手动监测,这种血糖监测方法无法反映出血糖的动态变化,仅仅是对某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予以反映[5]。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结果具有动态性、实时性、自动化的优点,通过安装该系统,可将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绘制成图表的形式,可为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6]。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相关知识予以提高,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应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7]。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还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了解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血糖监测,并参与到血糖监测的护理中,完成自我照护[8]。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其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且其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低(P<0.05),说明在血糖监测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师新宁,卜春霞.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引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3,12(8):487-488.
[2] Zanon,M.,Sparacino,G.,Facchinetti,A. et al.Non-invas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mproved accuracy of point and trend estimates of the Multisensor system[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2,50(10):1047-1057.
[3] 张利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40.
[4] 时风杰.健康教育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5):2390-2391.
[5] 景秀荣.动态血糖连续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12-213.
[6] 袁峥,胡雪华,于宏伟,等.健康教育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61-62.
[7] 李淑华,陈小燕,周玉兰,等.CGMS引导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12-114.
[8] 柴红.老年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0-71.
(收稿日期: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