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中“胡姬”“胡旋” 意象

2021-09-10 07:22卢平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

【摘要】胡姬与胡舞与唐朝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西域文化符号,增添了诗歌文学意象、氛围的美感。在唐朝不同阶段,胡姬胡舞呈现的文化意象与底蕴不尽相同,意象的嬗变亦是唐朝兴衰变迁、民众心态转化的缩影。

【关键词】胡姬;胡旋;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29-02

颇具西域色彩的胡文化是大唐文化的精彩点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①胡汉文化融合使唐人的文学、歌舞、服饰、饮食、贸易等社会生活充满西域风情,胡姬是代表唐朝西域文化的重要形象,也是胡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胡旋舞更是胡风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胡姬、胡旋舞与唐代市民娱乐、生活密切相关,是唐诗中体现神秘西域风情的重要元素。

一、胡姬,美丽热情的西域文化符号

胡姬原指西方、北方的外族女子。唐人所谓“胡姬”主要指:北方游牧民族中的妇女。②唐代诗歌中所涉及的胡姬多为以侍酒、歌舞为生的西域美人。

(一)胡姬与诗酒文化

唐代诗酒文化鼎盛,美酒是诗人情绪与精神的寄托。李白诗云:“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且就胡姬饮。” ③唐朝胡姬酒肆盛行,酒肆中装饰充满西域风情,胡姬街市揽客、酒肆侍酒并进行西域歌舞表演。京都富豪子弟意气风发,打马入街,恰如李白所吟“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④,胡姬酒肆是品尝西域美酒的最佳场所,“酒家胡”也是诗人对于胡姬的另一种称谓。“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⑤美人热情好客,银两不足还可赊账,友好和善的待客态度招徕了众多文人酒客。

(二)异于中原女子的胡姬形象

诗人笔下的胡姬大多数是肤白貌美、碧眼深邃、五官立体的年轻女子。白居易以雪面赞扬胡姬皮肤白皙如雪。“胡雏绿眼吹玉笛” ⑥,胡姬西域面孔同样表现在不同汉人的瞳色。“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⑦“妍艳照江头,春风好客留” ⑧,胡姬如花,轻舞霓裳,惹得客人流连忘返,一醉方休。

尽态极妍的胡姬动人之处更在于其洒脱爽朗,热情奔放的性格。汉族女子受传统儒家伦理的束缚,俏丽的胡姬却带来西域的神秘与风情。胡姬酒肆是唐人推杯换盏、消愁解闷的好去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⑨。活泼直率的胡姬备受唐人青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与激扬的舞蹈,诗人举杯吟诗酣畅淋漓。不同于汉族女子的矜持,胡姬冲破中原礼教束缚,张扬坦率的性格蕴含着浓烈个性解放的倾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城市娱乐产业,“自长安以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渐缺” ⑩,中原乐舞伎不精歌舞,西域歌舞以其轻快活泼、热情激扬满足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民风开放的唐朝,文士狎妓蔚然成风。唐诗中胡姬多为风姿绰约、能歌善舞的艺妓,她们被视为西域歌舞音乐艺术的代表,为传统的华夏礼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满足了唐人对西域文化的猎奇与热情。诗人笔下的胡姬不乏颇具才情者,“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 ⑪“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 ⑫此中胡姬不是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更是与诗人谈歌论诗的知心人。胡姬代表的是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西域文明,绰约多姿、热情奔放、性格爽朗的胡姬形象是诗人对于西域边塞的主观认知,也是大唐对于文明的包容接纳。

二、诗歌中变化的胡旋舞意象

胡旋舞、柘枝舞和胡腾舞这三种来自西域、中亚粟特人的舞蹈艺术在唐代大放异彩,成为唐代社会的主要舞蹈表演和娱乐的内容。⑬胡旋因皇亲贵胄偏爱更是风靡全国,上至唐玄宗、杨玉环,下至市井百姓纷纷学跳胡旋。武延秀、安禄山都曾以胡旋献媚取宠。

(一)胡旋的特点:极速旋转、明快激昂

岑参于田使君家中作客,宴席上歌姬“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⑭,裙袖飘动宛如漫天飞雪,舞姿千变万化仿佛莲花旋转,热烈奔放的舞蹈将宴会氛围推到了高潮。胡旋也是诗人书写西域的重要意象。“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⑭伴着琵琶、横笛的乐声,边塞黄云聚拢,寒风瑟瑟卷起胡沙漫天,眼前的胡旋将诗人重新带入了雄浑苍茫的西域。“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⑮,在鼓声中起舞的舞女宛如空中飘舞的雪花,又似蓬草迎风飞舞。“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⑯,旋转的舞姬饰品的珠光犹如迅疾耀眼的流星,舞动的薄纱如同熠熠生辉的闪电。盛装金缕,翻腾旋转,胡姬充满西域风情而又轻盈曼妙的舞姿尽显大唐风流。不同于婉约温柔的中原歌舞,胡旋舞节奏欢快,极富韵律感。奔放激昂、另类风情的胡旋更能令人耳目一新。盛唐经济繁荣,文化朝气蓬勃、兼容并蓄是胡旋盛极一时的根本原因。

(二)胡旋在盛唐与晚唐中的不同文化意象

唐朝国力强盛,至于玄宗时期,多有进献胡旋女。康国“开元初,贡……胡旋女子” ⑰;史国“开元十五年……遣使献胡旋女子及豹” ⑱。识匿“开元中,献胡旋舞女” ⑲。玄宗后妃曹野那姬很大可能上是倚仗胡旋女这条行径进入后宫。⑳胡旋女通过朝贡体系进入中原正是大唐国力繁荣昌盛的体现。

安史之乱后,盛世已逝,唐朝国力每况愈下。中晚唐时期,外族对于帝国的频频骚扰使唐朝局势更为紧张。关注现实、针砭时事的文学流派“新乐府”应运而生,诗派代表人物元稹、白居易都借胡旋来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㉑,元稹认为贡献胡旋女是企图颠覆唐朝政权的阴谋。“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㉒胡旋传入中原,中原舞者趋之若鹜,技艺甚至压过了西域舞姬,大臣、女子均沉迷胡旋,以至于国家政纲、法纪松弛不振。“祿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㉒窈窕婀娜、擅长胡旋的贵妃与沉溺美色、日益骄纵的玄宗,世人往往将王朝没落、帝王荒淫归于沉迷女色。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安禄山为胡人血统,同样精于胡旋。于是胡旋舞兼备女色与胡风两重亡国特性,成为诗人暗讽统治者的重要意象。西域文化风尚也逐渐消逝。

三、结语

作为唐诗中书写西域的重要意象,胡姬、胡旋在不同的时期寄托着不同的文化情怀。欣欣向荣的初唐,胡姬、胡旋是象征大唐兼容并包、朝气蓬勃的西域文化元素;盛唐的繁荣昌盛,朝贡胡旋女是唐朝积极开放外交与国家自信的体现;中晚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社会沉溺于西域歌舞,诗人则借胡旋来抨击统治者骄纵淫奢的生活。然则于唐朝接近三百年的历史之中,唐人对于文化包容的态度也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日方升、国泰民安的大唐,胡姬胡舞胡乐以其特有的热情洋溢、奔放不羁成为繁华盛世的象征,增加了诗歌的积极氛围与动态美感,神秘的西域风情为诗歌注入了新鲜感与生命力。于动荡不安、政权倾覆的中晚唐,胡舞又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代表。西域文化符号意象的转变,究其根源,实则是王朝衰败,文化自信日益缺失的表现。

注释:

①⑯㉑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6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628頁,第4630页,第4630页。

②芮传明:《唐代“酒家胡”述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第159-166页。

③④⑥⑦⑨⑫⑭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3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710-1711页,第2058页,第1715页,第1688页,第1762页,第2067页,第2063-2064页。

⑤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1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86-487页。

⑧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5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721页。

⑩⑱(宋)王溥撰:《唐会要》卷99,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10页,第1777页。

⑪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9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773页。

⑬邹淑琴:《唐诗中的胡姬形象及其文化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版,第180页。

⑮㉒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第7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704-4705页,第4704-4705页。

⑰⑲(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20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44页,第6255页。

⑳葛承雍:《曹野那姬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45-50页。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邹淑琴.唐诗中的胡姬形象及其文化意义[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5]芮传明.唐代“酒家胡”述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02):159-166.

[6]葛承雍.曹野那姬考[J].中国史研究,2007,(04):

45-50.

作者简介:

卢平,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在读,扬州大学,研究方向:隋唐史。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关于当代意象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图像阐释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