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

2016-05-09 13:41古再丽阿依马木提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差异

古再丽阿依?马木提

摘  要:汉语与维语之间的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本文对汉维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探讨,把汉维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分为了以下五种:生物文化意象、物质文化意象、社会文化意象、宗教文化意象和与人体有关的文化意象,并对汉维文化意象差异及翻译做了比较。

关键词:汉维翻译;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差异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1

引言:

翻译不仅要把原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更为准确的传达文化意象以及所代表的本民族的更深刻的民族内涵。“翻”是对双方交谈内容的转换,“译”是对单方面说话内容的转换。郭沫若认为:“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保留原文的气韵就涉及对原文当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只有把那些民族色彩浓厚、文化内涵深刻的意象解读出来,就如瞿秋白所讲“新的言语应当是群众的言语——群众有可能了解和运用的言语”,这样的翻译才是好的翻译。

一、文化意象概述

“意象”由“意”和“象”构成,是具有某种含义和意味的具体象征,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文化意象”属于意象,具有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各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发展历史等等都不相同,他们逐渐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在这独特文化当中又有承载了民族特色、民族传说等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最早在《译介学》中由谢天振教授提出,他认为“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由于忽视了文化意象的意义,在翻译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有时会影响原作整体内容的传达,严重者还会影响对原作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

二、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表现形式

1、生物文化意象

生物文化意象有植物文化意象和动物文化意象。植物文化意象在汉语中比较典型的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雪中四友迎春、梅花、山茶、水仙等等。其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有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奋勇当先的象征意义;竹子虚心有节、高雅纯洁的象征;菊花是幽兰高雅、不畏风霜的君子的象征。胡杨林、骆驼刺、飞蓬是生长在新疆的植物,胡杨林防风固沙让人感受到坚毅的力量,骆驼刺保持水土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飞蓬随风而走象征的是自由。

动物文化意象在汉语中的有:鸳鸯是有情人相知相守的象征,鸿雁是思乡盼归的象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狗是忠诚的象征;在维语当中比较典型的是狼、狮子、虎等动物文化意象,因为维吾尔族人崇尚阳光,狼是神圣和胜利的象征,狮子和老虎是勇猛的象征。

2、物质文化意象

物质文化意象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比如,汉族人南米北面,南方人以米饭为食,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维吾尔族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喜食牛、羊肉。古代汉族穿汉服,维吾尔族人男子穿“袷袢”长袍,女子穿艾德莱斯,男女老少都带花帽。

3、社会文化意象

社会文化意象包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传统习俗等。比如,汉族的丧事以白色为主色调,又叫“白事”,嫁娶以红色为主色调,又叫“红事”;维吾尔族的nazir时要戴白色头巾,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诵经,新郎和新娘吃馕蘸着盐水,表示同甘共苦。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节日时有灯会、划龙舟、扫墓等活动;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在节日时有赛马、摔跤等活动。汉族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因为有传说正月剃头会“死舅舅”;维吾尔族在会客时忌讳洗完手后甩水,手只能用手帕擦干。

4、宗教文化意象

汉族人信奉的道教或者佛教,重视伦理道德,“道”是万物的本原,自古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供奉老君、玉帝、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等神仙的宫观祠庙遍布城乡,佛教注重因果轮回,鼓励人们做善事,以“三纲五常”的礼教约束人的行为的是孔孟儒家学派,其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等伦理;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多属于逊尼派,崇尚和平团结,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善功和“五功”: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

5、与人体有关的文化意象

与人体有关的文化意象是指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的意象,汉语当中有很多成语和俗语都和人体有关,如“提心吊胆”“耳聪目明”“心灵手巧”“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五脏六腑”“心肝宝贝”“浓眉大眼”“首屈一指”“别出心裁”“千头万绪”“居心叵测”“忠言逆耳”“抬头挺胸”“首当其冲”“别开生面”等等。而维语中的身体部位也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头”是指最高首领,“脸”是面子和威望的象征等等。

三、汉维文化意象差异及翻译探讨

对不同的民族来说,相同的意象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这些含义区分开来才能保证语言让大众理解,文化让大众接受。在汉语中经常有一些俗语、歇后语,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等,直译恐怕会产生误会,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除了直接翻译,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把文字翻译成当地民族能够理解的形式,以此来促进文化信息的交流,实现汉维两族人民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王德怀.从维吾尔熟语看维吾尔族的园艺文化相[J].语言与翻译,1996 (3).

[3]彭桂芝.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保留[J].华中师范大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差异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相似与差异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