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明 刘岩
【摘要】 泰山风情绘画具有浓重的时代和文化色彩,本文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将新时代“国泰民安”的文化理念和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进行融合,审视和解读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的当代图式,挖掘具有鲜明个性和正能量的“挑山工”人物形象,丰富提升泰山“挑山工”精神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究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的美学思想与“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泰山文化理念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挑山工精神”的具体践行。
【关键词】 泰山风情绘画;挑山工精神;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92-02
泰山以其雄伟伟岸、稳健厚重的身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示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稳重刚毅的气度和风范。泰山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核心是“国泰民安”,本质上是“国求安泰,民求幸福”的家国情怀,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流经千年的人文景观、民间风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成为人们“祈福求祥”的可视化载体,反映出高尚的民族精神。
泰山文化是不斷向前发展的文化,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将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新时代泰山文化融合,探究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新时代泰山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其当代情境的文化内涵,审视和解读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当代图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很好的艺术文化价值,也是“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
一、影响“挑山工”画像创作的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泰山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泰山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地域文化也折射出泰山自然环境的特征。泰山雄伟、稳健、厚重的特点造就了泰山“挑山工”坚韧的性格,自然淳朴、勤劳、善良的个性,这在他们的形体、生活用品、服装、装饰器物中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表达。登山时,挑夫们肩负重担,倾斜着身子,一步一个台阶,稳健、有力地缓慢上行,友好和善地主动避让行人,静静地穿梭在游客的隙缝中,让人感到一种坚实有力的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元素,是对生活直观热烈的体现,泰山的自然景观为泰山“挑山工”的创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为创作提供了天然的个性语言。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其表现形式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二、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与民族性、地域性、
时代性的融合
艺术创作是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泰山自古以来即有象征国泰民安之义。泰山地区传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富地方特色,泰山的风俗风貌承载了泰山各时代劳动人民对国富民强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泰山“挑山工”是泰安特有的文化资源,选取以泰山“挑山工”形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内涵的载体,是表现泰山地域文化特点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人们在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状态。人文主义精神和时代审美的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凸显,表现出时代美,亦是艺术创作与民族性、时代性相融合的大文化倾向。
三、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方法研究
凭借泰山这块地域沃土的文化滋养,本着向生活深处挖掘艺术,突显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审美感受,将以“挑山工”为载体的艺术创作规范化。从材料技法、艺术语言和形式观念的精神追求方面展开一个多元的平台,尝试多种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真实面目。
四、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传统风情绘画的比较
与借鉴研究
(一)传统风情绘画《清明上河图》研究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五代而盛于两宋。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百年无事”的安定局面,经济的迅速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反映城市经济发展与市井小民生活的绘画题材大量出现,这是北宋绘画发展的特点之一。
宋代描写市民生活的画家有很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绘画的最高水平。《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河沿岸及东门角里市区清明节的风貌,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画卷描绘内容丰富、繁多。《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物象,画卷中商铺林立,城楼、府第、茅舍、村居密集。人物、牲畜,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赶集、闲逛、买卖等情节,繁而不乱。整幅画卷结构完整、长而不冗,层次分明。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布局合理,繁与简,大与小,密与舒,跌宕起伏,安排得合情合理,都体现了北宋末年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这较好的再现了宋代人民的生活状态。画家对世俗生活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使人有置身其间的真切感受,古朴的历史风尘扑面而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情感的冲击力。
(二)传统风情绘画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画家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生活,中外风情绘画大多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例如,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擅长表现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米勒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作和生活为主,他从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乡村生活,创作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夏尔丹出生于第三等级家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没有贵族的游乐,没有神话的场面,没有浮华做作的气息,主要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画面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具有更加朴实,更加单纯的特点。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受时代艺术思想观念的影响,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与《金明池争标图》就以描绘现实的生活题材为准则,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也真实地再现了北宋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民间的艺术土壤之中,因此与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格外的贴近。
(三)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传统风情绘画艺术特征的比较与借鉴研究
泰山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时代泰山文化在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中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将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艺术特征与传统风情绘画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1.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再现真实的生活
如上文所述,国内外风情画有一重要的共同特佂,都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物象。现实主义要求描绘真实人物的形象、表情、心理、衣着等,以及人物生活内容、环境的真实性。风情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具有画风纯朴、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感人,生活气息浓厚的艺术特点。风情繪画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的、民族的与地域的生活百态,这为了解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切实可信的资料。
上文中提到的勃鲁盖尔、维米尔、米勒、张择端等国内外风情风俗画家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物象真实的、生动的再现,泰山的挑山工风情绘画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展现了挑山工身上朴实无华的美,将风情绘画的朴素与真实,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反映时代的风采
风情风俗绘画宛如心灵的一面镜子,能够晶莹明澈的反映出时代的风采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纵观中外民俗画家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生活,具有更加朴实,更加单纯的特点。泰山文化的内核“国泰民安”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是当代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精神的重要支柱。所以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创作主张美的客观存在,强调真、善、美的统一,朴实、自然、温情的风情画,描绘了泰安地区的风俗民情,契合了泰山精神的文化主题,抚慰心灵的作用日益突出。
3.强调描绘生活的独特性
风情风俗画不同于一般的现实主义绘画,强调描绘生活的独特性。泰山雄伟的气势体现出的阳刚力量,泰山挑夫体现的“肯登攀”的意志力等等,都是泰安人民所独有的,亦是中国人民所独有的。
五、结语
泰山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科学价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系统地去研究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一是丰富泰山文化的艺术作品,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其次是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泰山文化品牌,为泰山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绘画艺术提升泰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文化扩展对泰山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途径,是对泰山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是 “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涛.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利用[J].人文天下,2015(53).
[2]卢英.试论中法风俗绘画的艺术魅力与价值[J]. 艺术科技,2013,(1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蒋力,刘刚,刘绘中.泰山美术特色课程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霍明,女,山东泰安人,美术学油画专业,研究生,泰山学院工作至今。
刘岩,女,山东泰安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