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阳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了国家至上,团结协作;崇尚道德,恪守诚信;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可以增强思政课程的社会吸引力,有利于促进青年学生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推进高校的思政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国家至上,团结协作
我国人民始终都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觉悟,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曾有过互相侵扰和攻击,民族压迫和政治剥削,但始终在逐步接近、相互依存、友好合作、共同进步。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维护国家统一,阻止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精神,为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各民族都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战争中有很多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惧怕牺牲的英雄,他们把国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顾全大局、死而后已,他们的这种牺牲和团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
(二)崇尚道德,恪守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在儒家学说中,一直强调“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五常”,古人认为“五常”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用以处理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人提出了许多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例如,立志、克己、内省、实践、慎独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可以修身养心,还可以约束自身行为。在传统文化中,同时也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儒家经典《大学》中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表明,修身前提是正心,而正心前提是诚意。孔子曾提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文化认为做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自身的品格修养,关键在于“诚”。
(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中的“仁爱”意为“同情、爱护和帮助他人,“共济”就是“共同度过难关”,“”立己达人”意为“自己想要成功要先让别人成功,自己像被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这种思想,用来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主张人与人相处,要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作为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五千年而不断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可以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青年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既是文化传播和引领的重要力量,又承担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青年学生需要在教育者的带领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其中的丰富内涵。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我国各方面发展都有极大的进步,社会快速发展虽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年轻人被太多有趣的东西所吸引,越来越没耐心,越来越不懂思考。新媒体具备极强的娱乐性特征,我们日常用的一些媒体软件,例如,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都是现在年轻人非常热衷的软件。如果在这些软件上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可以找到许多资源、但大多是在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搜索,很少有主动在这些软件上学习,每天打开手机,铺面而来的都是娱乐性新闻,其中有些文化知识,也很难有人认真浏览。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提高当代青年人自觉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堂,提高青年学生保护、传承中华文化意识,通过教育者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境界,牢固树立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一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政治认知模糊、政治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贪婪懒惰和诚信缺失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诗词歌赋、传统民间故事等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同时从中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探究核心精髓,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青年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提升他们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民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爱国主义人物、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在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从小较多的接触西方文化,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缺乏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兴趣讲座、其中加入生动的富有爱国情怀的小故事,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使青年学生耳濡目染的认同国家、民族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青春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融合,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目标的新时代青年。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
思政课堂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入思政课堂是主要场所。可以通过《道德经》、《论语》等著作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学习古人的智慧谋略;从《史记》、《贞观政要》中的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处事模式和政治思想等等。思政课教学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汲取精髓,运用传统文化故事与新时代发展结合,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内化为道德规范,外化为行为准则,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优势
除了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浏览各种软件,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所以在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更大程度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动画、PPT等新型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可以将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分析抗疫精神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推动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组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通过定期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首先,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参观当地或者其他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等,通过到现场亲身体验,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其次是可以通过校园社团定期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读书会、成语接龙赛、诗词竞赛等活动,增強学生对传统诗词歌赋的了解,丰富自身的知识学习;然后是经常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普及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知识,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究[J].公关世界.2021年(02):10-11
[2]付星吉;杜晓婷.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08):11-13
[3]李宇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J].求贤.2021年(01):60-61
[4]刘广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2021年(03):77-81
[5]聂翔雁;田馨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价值意蕴[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