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遵循小学生学习书法的规律,在楷书临摹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笔画处理与内在笔意联系,在结字处理时体验汉字结构之美。与此同时采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解析结构布局,欣赏单字,体会颜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的端正之美。
【关键词】相同笔画;相同部件;结字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3-0049-04
【作者简介】王祥凤,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一级教师,句容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设计理念】
1.欧阳询在《三十六技法》里说筋骨不立,不成结体。学习结体时先布大体,由浅入深,横直分布均匀,再加入细微的穿插避让,应带顾盼,观察各部分的关系,大小适当,错落有致。
2.在本节课的结体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结体的法则很多,本节课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颜体字的相同笔画或部件的结字处理方法,感受颜体的结字规律。
3.《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学要突出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颜体字的相同笔画或部件的结字处理方法,了解颜体的结字规律,感受颜体字中蕴含的端正之美。
2.欣赏书法结字的美,培养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颜体字的相同笔画或部件的结字处理方法,了解颜体的结字规律。尝试欣赏书法结字的美,感受字的端正之美。
【教学准备】
教师:PPT、笔墨纸砚等。
学生:笔墨纸砚、颜体字帖等。
【教学过程】
一、由人品导入到字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见图1)
师:这些作品都来自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风格厚重沉郁、字势雄强,给人“端严”的感觉,这是其人格天性的外在显露,由内而外,和谐自然。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勤礼碑》的书写特色。
二、笔画相同,取势不同
师:在学习一个字时,应由浅入深,从内部入手,先掌握笔画间距的排叠匀称,再关注外部,注意笔画间的穿插避让。横画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笔画,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出现,那怎么处理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真”字的横画处理。(见图2)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些辅助线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上面的5条短横的方向差不多,间距也差不多。
师:唐高宗《书法》中称,如“堆垛”状。写字注意分间布白,疏密有致,且笔画生动。也就是说,这些横之间间距均匀,笔画的方向稍有不同。
生:最后一筆的横方向与上面不一样,这是长横,倾斜角度没有那么大,让人感觉比较稳。
师:是的,一个字的主笔影响整个字的字势。长横给人的审美感觉是势如横梁,稳重挺秀;运笔过程步骤分明,一丝不苟。
师:颜体的“悬针竖”锋芒毕露;“垂露竖”圆浑劲挺。那么,多个“竖”集中到一个字上,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见图3)
生:我注意到“川”字笔画比较粗,第二个字的笔画没有“川”字重,而且笔画有粗细。外面的两竖和中间的一竖比较粗,里面的两竖稍微细一点。
师:是的,颜体的“竖”给人的审美感觉是势如支柱,劲健挺拔。你采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仅注意到笔画间的细微之处,而且从整体上感受到结字的特点。
师:从这个提示中,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见下页图4)
生:老师,你用红色的线提示我们竖笔的起笔和收笔,它们都有变化,不在一条线上。有的相差大,有的相差不大。
生:图中的圆圈告诉我们竖画的间距差不多。
生:这和上面的横一样,相同的竖之间注意排叠,间距相差不大,呈现平整的感觉。
师:是的。结字有技法,注意笔画间的排布讲究均匀。南宋书法家姜夔称,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川”和“册”的纵间距疏密停匀。当疏不疏,反为寒乞;当密不密,必至雕疏。
师:我们了解了含有“横”“竖”较多的字的结体规律,是不是同样适用于撇和捺呢?一起来看一个撇多的字——从这个“家”(见图5)字,你们发现撇书写的秘密了吗?
生:左边的三撇长短不同,但分布比较均匀。
师:红圈里的撇该如何处理?捺多的字又该怎样处理呢?
生:这个“遗”字(见图6),里面上面部分与撇连起来,似乎是个“人”字。因为有走之底,有一个一波三折的长捺,所以要改为反捺。这两笔呈现出相合之势。
师:对。一个字里有两个捺要变换成不同的形态,相互照应,错落有致。
师:说到“点”,大家肯定会一下子想到“冫”“氵”“ 灬 ”。下面这个字只有两个“点”,却写得非常奇妙。
师:从这两个红色圈的“点”(见图7),你们看出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点”一个雄浑厚重,一个清秀挺劲。
生:这两笔的角度不一样。上面的“点”与左撇形成上开下合的字势;下面的“点”与左边撇折组成一个三角形。
师:是的。这两个“点”分别组成开式和合式,让这个字疏密有致。横竖撇捺点是一个字最基本的组成部件,我们书写首先要关注的是内部笔画的结体法度,当一个字里有相同的笔画,要注意横多、竖多分布均匀方向微变;撇捺相互支撑,凸显主笔,注意避就,感受情感的表达;点画书写灵活多变,自然而然又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读帖”是“观帖”之意。即仔细地去观察和思考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采等,将它们的点画、用笔、结构都用眼睛捕捉到,铭记于心,然后再去临习。
从横竖撇点捺分开观察比较笔画相同的处理方法,这无形之中有了“意在笔先”的意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帖能力,而且能够唤起他们的审美直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部件相同,结体不同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个字里相同笔画的处理方法,那么像“从”“林”“昌”这样纯粹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合体字,又该注意些什么呢?有何书写规律呢?庆旭主编的《书法技法导学教程》中论及颜真卿《勤礼碑》时指出:“楷书既要写的庄严端重,又要参差错落。”相同笔画和部位要讲究变化,使之错落有致。
1.学习“林”。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字规律呢?(见图8)
生:左边窄一点,瘦一点,“木”的捺变成了点。
师:为何要变呢?这是避让,两个“木”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站在一起彼此谦让、穿插,亲密无间。
师(出示小儿歌):一左一右两个木,你亲我爱好朋友,伸伸缩缩巧合作,谁也别想拆散伙。
2.学习“昌”。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林”,发现了它的结字规律。现在请你们先自主学习读帖,再书写这个上下结构的“昌”字。(见图9)
生读帖书写。
师(展示一个同学的作业):上下两部分正好被横中线分成两半,上小下大,上窄下宽。在书写“日”时,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
师(出示小儿歌):下面“日”字扁又扁,仿佛一尊胖身体;上面“日”字宽又宽,活像一个小脑袋。上下都有小开口,横细竖粗记心头。
学生再练一个“昌”。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发现在书写汉字时,除了运用掌握的笔法,还要观察相同笔画与部件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而感受汉字的结字规律,由字的美联想到颜真卿的人品,做真事,不虚伪,端正一生。
相同的部件组成一个字,有很多,本节课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字(林、昌),采用先扶后放的学习方式,既顺利地展開了教学,又教给了学生迁移自主练习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颜真卿的人品,引导学生感受人品和作品的一致性。文章结尾再次点明颜真卿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教学后记】
学生学完笔画之后就面临着字的书写。这节课的内容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颜真卿的《勤礼碑》作为本校学生书法学习的教材,有一定的基础。本堂课的教学将观察、比较的学书方法贯穿始终,在实例的呈现中发现书法结字之美。在遵循小学生书法学习规律的同时,感受颜真卿的人品端正、真实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