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战线筑牢意识形态堡垒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

2021-09-10 00:37邓德祥梁佳妮周熹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课程思政

邓德祥 梁佳妮 周熹

摘要:艺术专业教育与美育通识教育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构建起我国新时期的新文艺战线,红色艺术课程思政教学为新文艺战线铸魂。新文艺战线夯筑起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构筑起抵御西方各类意识形态攻势的心理防线。

关键词: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文艺战线;意识形态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30日的中国文联十大、中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我国文艺战线的传统荣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筑牢意识形态堡垒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而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可通过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和美育通识教育课程来筑牢意识形态。所谓艺术课程思政,是把思政课程内容通过艺术化的方式直观、生动、深刻地传递给学生,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价值,能成功培育文艺战线的生力军,筑牢保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钢铁长城。

1 传统文艺美育与思政基因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功能

我国文艺教育自古以來就以厚植美育与人文思想为最终目的。“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一词,而只有‘技‘艺‘道‘术‘法等与现代艺术概念相近的词汇。”[1]因此中国古代艺术更加注重实用中的审美,古代民间艺术的师徒式教育是一种集审美与应用为一体的教育,主要是应用经验下的美育教育,着重通过培养技艺实践能力提升审美,而非说理教化;而文人的艺术教育则更注重美育与精神、品格、道德等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寓意的抒发与表达,与我国儒道文化精神和政治取向较为契合,具有一定的思政精神内涵。传统的科举教育以孔孟的思想及其政治价值为核心,而传统艺术的教育与时代的思政基因相结合,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 文艺战线夯筑意识形态堡垒

2.1 文艺战线夯筑意识形态堡垒的传统

左翼文化运动伊始,文艺便成为广泛开展社会革命运动的有力工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文艺作品宣传马列主义、共产党主张,文艺在宣传革命、发动革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筑起了苏区意识形态堡垒。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抗战时期的艺术创作,是中国艺术史、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一时期的创作者们将艺术作为反侵略斗争的锋利武器,以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表达深蕴其中的抗争精神,发动群众抗战、激活民族精神,较好地配合了抗日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有力地鼓舞了人民,凝聚了强大的战斗力,在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分散于各地的文艺抗战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9年2月16日汇聚成坚固的“文艺战线”。“文艺战线”以延安时期共产党创办的《文艺战线》期刊为精神内核,构建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的全民族抗战防线,成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文艺战线》在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正如它的名字所表示出的,它是一个战线,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民族自卫战争的意识形态上的一个战斗的分野。”[2]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战线,是抗战时期发挥文学艺术作用进行抗日救亡的思想战线,其在唤醒民族抗争意识、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股特殊的、重要的、不可抵挡的抗日力量;是抗战胜利后推动中国共产党成功解放中国人民的思想冲锋战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夯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的战线。

2.2 文艺战线续筑意识形态堡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思想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全球两大主流意识形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企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围攻。因此,筑牢意识形态堡垒、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坚定思想的根本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续筑意识形态堡垒的行动定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全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等的关键时期,文艺战线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中国也会继续得到弘扬,将对续筑我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堡垒发挥积极作用。

3 艺术专业教育课程思政与美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构建新时代文艺战线

课程思政教学是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抉择。2017年,上海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试点城市,这是我国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协同立德树人的新纪元,构建起我国新型的思想教育特色制度。在课程思政的时代强音中,我国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等艺术教育中被再次激活,高校的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成为新时期中国重要的思政教育手段,艺术教育构建起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战线。

3.1 艺术美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构筑新时期文艺战线之基

美育是净化心灵的教育,我国历来注重美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将德智体美劳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美育教育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而艺术通识教育是实现广泛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因而,艺术美育是当代美育的核心。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截然不同,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侵蚀与颠覆,但被中国共产党构筑的文艺战线一次次击破。当今,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围攻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隐蔽性、间接性的特征,并妄图从“三观”还在成长的大学生群体突破,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因此,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防线。弘扬党的文艺战线传统,加强与巩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新时期的文艺战线筑起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这极具战术价值和战略意义。

高校艺术美育通识教育是构筑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重要路径,而艺术美育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战线建设的强心剂,构筑牢不可破的文艺战线,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高校应以艺术美育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有力抓手,筑牢新时期文艺战线之基,培育具有高水平審美能力和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3.2 艺术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构筑新时期文艺战线的钢铁长城

我国艺术专业教育蓬勃发展,艺术专业教育几乎普及所有高校,形成庞大的艺术专业教育网,形成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艺术专业教育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哲学思想,支撑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也受到挑战,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所谓多元艺术文化的包裹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侵蚀,并妄图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渗透;由于我国大学生普遍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表现出意识形态模糊、易受外来意识左右,加之思想开放、崇尚自由,自身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很容易受经过西方所谓的多元艺术文化包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

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从业者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应通过艺术专业教育课程弘扬中国艺术文化,以庞大的艺术专业教育网络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构筑起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钢铁长城,阻挡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3.3 红色艺术思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构筑新时代文艺战线之魂

红色艺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孕育出的世界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其中的部分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成功构筑起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文艺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精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艺术又以文化自觉续筑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文艺战线,夯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粉碎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围攻,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及推动我国德育与美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艺术光芒再次闪耀。红色艺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红色艺术是中国党史、现代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可视化叙事,其与高校“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同属、同向和同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述人、叙事、明志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同构性和同一性,在目标、方法、功能等方面具有互通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红色艺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思政、历史思政、政治思政同构的“大思政”中铸起新时代的文艺战线之魂。

4 新文艺战线夯筑新时期意识形态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各种外来的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冲击愈演愈烈,新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空前扩大,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借助经济和文化手段向我国国民输送,中西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加剧,国民意识形态仍需进一步筑牢,急需建设新文艺战线来夯筑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堡垒。

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与美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真正使大学生成为文艺战线的一员,长久下来,新文艺战线越来越宽、越来越高、越来越厚,新时期的文艺战线网就织得更加紧密严实。在新文艺战线建设中,高校艺术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和推动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以及意识形态建设,引导艺术人才的创作、演出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职业自觉和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参与到国民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高校美育通识教育主要覆盖非艺术专业领域的其他专业学生,美育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艺术课程,其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民族复兴使命等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与美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是开展我国新文艺战线建设工作的重要路径,新文艺战线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统一战线,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防线。高校艺术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应以引导、鼓励创作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目标一致的艺术作品为教学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创作更多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应用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与思政课程相比,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是通过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对大学生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并在贴近学生专业、提供鲜活案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高校美育通识教育的艺术课程思政,以可视化、生动化的思政艺术作品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与价值引领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澄清大学生的模糊认知,巩固与提升大学生对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道路方向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辨别大是大非、坚定政治原则、把握法律底线、把控道德尺标的基本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信者、捍卫者,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构筑意识形态堡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根铸魂,发挥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功效。

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与美育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协同育人的价值,以大学生群体的艺术思政教育为路径,构建新时期文艺战线,筑牢意识形态堡垒。

5 结语

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及美育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筑起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新文艺战线,新文艺战线的建设将不断筑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高校艺术专业教育要培育出社会主义新文艺战线的冲锋铁骑,艺术通识教育要培育出全民文艺战线的生力军,艺术课程思政教学为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战线铸魂,文艺战线的价值在新时期得到弘扬,促进筑起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防线,这有利于中国早日迎来民族复兴,在国富民强的伟业中开拓奋进。

参考文献:

[1] 朱梅新.孔子体育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21-23.

[2] 林夏.《文艺战线》与何其芳、卞之琳、沙汀[J].河南教育(高教),2014(10):62-63.

[3] 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作者简介:邓德祥(1970—),男,重庆丰都人,博士在读,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梁佳妮(199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周熹(1983—),女,重庆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