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视域下泛道德化批判归因及对策

2021-09-10 11:03袁晗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归因市场经济对策

袁晗

摘 要:市场经济下,道德现状出现了道德语境淡化、道德标准模糊以及道德作用异化等问题,人们对于非道德现象呈现出泛道德化批判趋势。市场经济下的泛道德化批判形式表现为道德綁架、唯道德论和道德审判等。这一现象产生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影响舆论环境、干扰司法公正以及阻碍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下泛道德化批判产生的原因有媒体刻意引导、审辩式思维缺失和相关部门监管缺失等。基于此,从增强媒体从业者职业素养、自觉培养审辩式思维能力和健全平台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市场经济;泛道德化批判;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2-0150-03

一、市场经济下的道德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加入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市场经济体系下,人们难免被舆论影响自身道德判断,在网络空间中尤甚。现如今,人们的道德现状呈现出道德语境淡化、道德标准模糊和道德作用异化等特征。

第一,道德语境淡化。受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比于追求道德水平,更注重的是追求经济利益,即以资本逻辑思考问题。所谓资本逻辑,是指追求利益最大化、为资本服务的一种思考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唯利是图。在这样一种前提下,道德语境自然受到了冲击,人们在追求利益时陷入了资本的陷阱中,变得无暇顾及道德,网络中“能赚钱谁讲道德”等种种舆论层出不穷,道德似乎成为了人们逐利的枷锁,而另一方面,对于不适用道德的行为,人们对其的态度却完全相反。道德语境总体上呈现淡化趋势。

第二,道德标准模糊。道德语境淡化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们不再拥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很多人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但道德的标准应当是统一的,多重标准不利于人们正确处理道德问题和非道德问题。一方面,模糊的道德标准体现在标准上,以何为标准,众口难调,但众口难调并非意味着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模糊的道德标准体现在对道德问题的模糊理解上,即在什么问题上适用道德标准,这一问题才是讨论的关键。现在人们热衷于对非道德现象进行道德批判,即所谓的泛道德化批判,这是一种错误的批判方式,因此亟须寻求对策。

第三,道德作用异化。道德本该规范人们的行为,成为人们心中的法律,可是在现今市场经济下,道德成为了资本把控人心的工具,企业家为了资本利益最大化,通过向人们宣传资本逻辑,利用人们思维的缺陷,对人们进行错误引导,以达到其自身的目的,从而使道德失去了其本质,道德作用的异化正在进行。如果不能很好地恢复道德在其语境下的题中应有之义,道德将彻底失去其作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二、市场经济下泛道德化批判的表现形式

第一,道德绑架。道德绑架,是用“道德”标准绑架某个个体或群体的言行,使其达到符合既定的预期目标。网络中,网民的言论客观上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往往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判断。网络空间中,对于某个案件,多数人若持有一致的某种观点,便会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道德绑架,试图统一所有人的观点。例如,在张扣扣案中,多数人认为张扣扣为母报仇情有可原,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事实上,对张扣扣的量刑与其是否为母报仇无关,大量网民试图以此来绑架部分秉持理性观点的人,实际上是一种泛道德化批判的表现。

第二,唯道德论。人们在审视一个案件时,理性的做法是从多维度着眼。媒体是网络空间舆论的引领者,然而在很多时候,媒体报道和分析新闻事件只注重从道德的高度去理解,反而忽略了更为主要或者深层次的问题。唯道德论会使得人们被道德蒙蔽住双眼,而只拘泥于问题的表象。

第三,道德审判。道德审判相较于法律审判,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个所有人公认的原则。道德审判基于个人的道德判断,甚至主观臆断,一方面表现在对非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谴责,如鲍毓明案;另一方面表现在遇到符合情理的案件时,人们希望通过降低刑罚来“奖励”罪犯的合乎情理的违法行为,如张扣扣案,实际上却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

三、市场经济下泛道德化批判的社会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下泛道德化批判的社会危害

1.影响舆论环境。网络环境由网络舆论和网络舆情构成,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社会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如果网络中充斥着泛道德化批判的内容,便会误导人们朝着大家“认同”的方向思考,这恰恰是网络泛道德批判者的目的所在,这种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的合理性往往与其信奉者规模成反比。久而久之,会使一开始具备审辩式思维的人也陷入自我思考,最终对网络舆论环境造成破坏。

2.干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求在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因素达到理想状态,其实现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网络舆论的盲从性、倾向性以及夸大性会“绑架”公权力,干扰司法的独立性。例如,在鲍毓明案中,人们在案件事实尚未明确前,对鲍毓明可能的犯罪行为进行泛道德化批判,试图通过网络对其判刑。虽然案件深入调查完毕后,并不能找到证据证明其犯罪行为,但网民依然希望处罚鲍毓明。整个案件占用了大量公共、网络资源,司法公正被随意践踏。该案案件事实充足,本无二审的必要,最终结果也并未因二审而改变,因此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3.阻碍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的法制框架已初具轮廓,但依旧任重道远,泛道德化批判更是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为加强我国法治建设,我党在2014年12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一条便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求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但我国网络中尚未完全推行实名制,境外势力通过网络引导舆论的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监督的合法性有待考究,这样势必对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造成阻碍。

(二)市场经济下泛道德化批判产生的原因

猜你喜欢
归因市场经济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走,找对策去!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