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英
摘 要:区域活动是整个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也是大小幼儿在幼儿园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和成长心理特点的不同,对区域活动的持续兴趣一般不会保持太久。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有效投放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应用优势,努力做到材料和活动完美结合,最大限度提升区域活动价值。
关键词:有效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提升;价值
一、材料投放要做到有的放矢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良师益友。幼儿要在活动过程中对投放的各种材料完美操作、有效使用,使活动材料的隐形优势在不同区域活动中得到彰显,这就要求教师投放区域材料时必须要心中有目标,只有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这样区域活动材料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才能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
幼儿有效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致和活动过程的强烈持久,与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合理投放有必然联系。种类多、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怎样和“材料”交朋友,怎样和“材料”积极沟通,真正让材料起到教育的作用。想要有效地诱导幼儿的学习冲动,教师提供的材料务必能够吸引幼儿的眼球,凝聚幼儿的注意力,让这些无声的材料扮演“隐形教师”的角色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话。
二、材料投放要挖掘其多功能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丰富程度与幼儿区域活动后的收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准备材料务必要做到数量充足、形式多样,还要尤为注重材料的多功能性,发挥材料的延展性。例如,进行观察区域活动时我们可以在活动区投放各种植物的种子及叶子,让这些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均的种子和叶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利用发芽的种子吸引幼儿,先让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种子,然后老师和他们一起种下种子,最后定期观察种子成长的具体过程,采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区域活动流程。
实现材料的多功能性,教师应清楚哪种材料的投放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漫无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例如,废旧易拉罐可以经过装饰在早段时让幼儿拿在手里做器械操,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踩“梅花桩”锻炼幼儿的协调性,还可以在美工区让幼儿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可爱的图画作品。这样投放的区域游戏材料,不仅体现了区域活动过程中材料的一物多用功能,而且大大节省了区域活动材料放置的空间,保障了幼儿活动的充裕空间。
三、材料投放要凸显层次性
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运用,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能力表现的折射,是幼儿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教师判断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标准。如果离开了活动材料,区域活动就很难优质地进行下去,也很难达到和实现提高幼儿各种技能的教育目标。所以活动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不但可以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尽量要平衡和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就必须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品种不同、数目不同、结构不同,有层次性的区域活动材料,让区域活动材料同时尽可能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思维水平,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一个孩子。
在科技区活动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本次活动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层次性地投放活动材料,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真正满足了每个幼儿的活动需要、是否按照需要增减或更换,以便在下次活动前及时得到改善。在美工区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准备相对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材料,对不同层次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投放不同的材料,这样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能很快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感到乐趣,同时也实现了投放材料的層次性。
四、材料投放要实现互动性
区域活动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双向的学习模式,主要目的是运用多种游戏方式,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如何提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幼儿融入材料中,真正实现材料投放的互动性,提升区域活动的最大价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幼儿,借助开放性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互动,并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让所有的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实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快乐地成长,让“个性”在玩中尽情绽放。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效使用投放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完美演示,引导幼儿积极互动,并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正确引导幼儿使用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师生共同精彩演绎活动,真正实现投放材料的互动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怎样更好地运用材料,发挥材料的潜在功能,实现材料与游戏活动的完美融合,有效开展优质区域活动,提升区域活动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区域游戏活动中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26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