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向进行及时的引导与调整,加大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并为后面接续而来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帮助他们体会阅读的快乐。从小学阅读教学视角出发,提供了一系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以期给予优化阅读教学一些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媒体;阅读能力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阅读感悟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成效不理想的情况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讲课形式的局限性,教师通常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固化,不仅难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与这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不相符,无法更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而这关键就在于良好阅读环境的构建,创设特定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融入其中积极思考与主动学习。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搜集与整理各种各样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包括报纸、童话故事书籍等。之后组织集体阅读活动,营造优质的阅读氛围。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读后感悟。只以阅读环境为支撑,不能实现理想的阅读效果,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内容,并细致分析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时,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先将延安的相关图片贴在教室内比较醒目的位置,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与延安精神息息相关。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章,领会延安精神的深刻含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聚精会神地阅读,在阅读过程和整体阅读氛围中都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感受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
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阅读方法较为抽象,教师很难将其直接展示给学生。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利用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探寻答案的过程,同样是学生进行自我体验的途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池子与河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整体阅读一遍文章,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如池子与河流分别持有怎样的观点呢?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对文章内容进行精读。教师也可提一些深入的问题,如这首诗歌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呢?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的感受。这种方式能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知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强人生感悟,继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媒体占据情感领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并使其发展成阅读教学的重要信息媒介。一方面,教学中的一些困难,通过应用多媒体便可迎刃而解;另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占领情感地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历有限,认知能力并不高,导致其在阅读时,感知和阅读能力均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因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利于阅读教学成效的提高。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实现对抽象内容的转化,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以动态的模式而存在,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更好地突破难点知识,为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黄山壮美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黄山的奇妙景色。视频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因此产生的感叹,并进一步体会黄山的壮丽。这样一来,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功突破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知识,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做好铺垫。
综合而言,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利用阅读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另外,还能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学生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具体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多媒体的运用,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桑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27-28.
[2]刘玉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1(2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