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 柳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陕西基础教育坚持推进内涵发展,引领育人实践回归初心、回归本真、回归生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凝练本土实践创新经验成果,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体现了立足新时代、发展新理念、基于新手段,彰显了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地方智慧。锚定“三个课堂”主音调、调准“课堂革命”主旋律,面向未来推动育人创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定音:“三个课堂”坚守教育本真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课堂的价值功能决定教育特质。传统课堂主要承载了知识传递的价值功能,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注重效率,过于强调“知识为本”,容易导致教学实践以理论知识、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导目标的局限,相对忽视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日常习惯形成、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意志品质养成。培养人离不开知识传递,但知识传递又不能完全解决培养人的问题。“三个课堂”立足时代新人培养,基于教育普及普惠背景和受教育者群体现实特点,倡导对教育资源科学重组和充分利用,创新课堂理论与实践,守正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立德树人“大路标”。
第一课堂守好教学主阵地,主要传授理论知识、教材内容等体系化的间接经验,是传统意义中“上课”概念的深化。做到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以统编教材为基础,拓展充盈教学内容,巧用活用教学方式,丰富深化教学评价。第二课堂强化教学主阵地,延伸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态,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等校内设施设备和学校文化大环境,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感悟,强调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课后服务为主要载体。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通过一次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演练”,锻炼了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发展了动手操作技能,陶冶了生活审美情操。第三课堂拓展教学主阵地,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场域限制,让学生带着第一课堂的间接经验、抽象知识和第二课堂的活动体验、实践感悟,走出教室与校门,走入社会与自然,通过各种活动体察民情社情国情,体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让知识更加鲜活生动,让实践印证知识原理,让学习实现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有机融合。让家庭参与教育过程,让自然和社会成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历练,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让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行为,从而真正做到多主体参与,各司其职。“三个课堂”各有所施但异曲同工,各有差异但相辅相成,使得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实训,课堂内外有效利用整合,同向同行,共同发力服务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准律:“三个课堂”遵循育人要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关系学生发展,关乎民族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革命发端于课堂“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当下的“实然”课堂形态未能充分体现基础教育和受教育者群体的阶段性特点,时代呼唤充分支持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应然”课堂形态。“三个课堂”指出了一条“实然”课堂向“应然”课堂迈进的理性逻辑和实践思路,不仅把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学生发展素质拓展课及学生健康成长修养课分为不同层次类别,根据轻重缓急和属性予以不同方式打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让因地制宜的课堂激活教学,使教育教学规律得以充分彰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充分张扬。
具体而言,“三个课堂”的流动应当具备:一是打破空间边界,发展灵活度。传统意义中的教学只发生在教室的课堂上,而“三个课堂”旨在引导教师以更加灵活的形态去拓展第一课堂的教学场域,不仅包括了学生在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与生活场域,还将虚拟场域与社区场域均囊括其中,真正做到让书本知识活起来,让实践经验用起来,让自主学习有意义。二是延伸时间维度,塑造生长力。随着空间维度的灵活拓展,时间维度也必将紧随其后,延伸至其他场域,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打造有品质、为健康、促成长的课后服务及校外实践,站在生命发展的视角助力学生成长。三是打通学科壁垒,倡导综合式。知识有其内在逻辑联系,提倡“三个课堂”的生态循环,就是克服孤岛样态知识教学的弊端,要求教师突破单一学科思维,超越自设界限,以大教育、大课堂、大单元理念为主导,统筹各科知识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四是打造能力本位,体现革新性。知识有其外显实践根基。“三个课堂”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燃起求知欲与好奇心、鼓励动手实践与创新、引导自主探究与反思。要让学生掌握已知,建构新知,探索未知,培养真正的科学精神,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齐奏: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旋律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核。只有不断深化“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不断促进“三个课堂”在时空流动中的发展融合,依据课堂不同特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科学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是打造一批中小学“金课”,推动“课程”变革。“课堂革命”需要重构课程理解。课程是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载体,学生从学校里感受到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就是课程。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整,课程改革的共识逐渐形成,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生。我们将通过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分级培育和择优树优,发动全省中小学校积极参与,把课程作为推进“三个课堂”的有效载体,贯彻落实“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所提出的更新教育物态和教学形式,力争培育成长一批基础教育“金课”,着力塑造出基础教育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努力推进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切实推进学校进行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从而打造出有特色、有质量、有实效的精品课程,支撑“三个课堂”全面推进。
二是依托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推动“教学”变革。课堂革命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学校的课堂教学由学生“同客体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对话”组成。倘若教师无法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世界,学生与三者的对话就难以产生,学习也难以深化。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理念与行为同频,不仅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偏重灌输、死记硬背的倾向,还要积极探索基于情景和问题导向的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我们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适应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培育成长一批与时俱进的基础教育“名师”,通过课堂创新大赛让每位教师自觉投入教研教改,自觉钻研教育教学,自觉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故事、每一次讲座,站好广阔讲台、育好时代新人,为陕西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狠抓中小學生“五项管理”,推动“治理”变革。教育部今年全面部署了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通过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这五件“小事”,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这不仅解决广大家长的急难愁盼教育需求,更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我们将以“三个课堂”为载体,全面推进“五项管理”,以小切口、大改革的方式,由“堵”变“疏”,使“三个课堂”充分发挥助力作用,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优化学生作息、调整学习结构,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学生充足睡眠,让体育锻炼与阅读经典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必然。“三个课堂”既是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发力点,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点。
(高强系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柳铭系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