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10 20:19吴斯科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慕课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吴斯科

摘 要:文章主要圍绕慕课内涵、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慕课背景下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借助慕课优势,更好地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为现代化物流行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促进我国物流领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慕课;课程改革

1 慕课内涵分析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正在发生重要转变,逐渐朝着“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我国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出越来越多现代化物流领域专业人才,满足我国物流行业日益迫切的人才需求。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共享教学模式,可以从资源、方法、考核、评估等多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积极影响力。

慕课[1]指的是一种开放型、大规模、在线化的课程。慕课可以理解为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目前,在国内,慕课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致力于打造“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的高效课堂。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面临“无方法、无路径、无成效”的苦恼,导致教学改革工作很难向前推进。慕课教学为教师教学开创了新局面[2],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新体验。

2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部分教师更偏重理论知识讲解。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教师用大量课时讲解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安排的实践教学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这导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有很多[3],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有些教师长期待在学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自身缺乏物流领域的实践经验。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有些学校没有从实践教学的角度,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教师不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教师主要讲解物流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原理,很少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重难点、应用注意事项等。这也是教师过于偏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一种表现。学生将来从事物流行业后,如果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4],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5],很难引起学生共识。具体来说,第一,有些教师根据教案,习惯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提问和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单向输出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如果教师不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不利于实现“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第二,有些教师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过于排斥信息化教学工具。比如说,学校已经开设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有些教师仍然习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单一的文字信息,很难达到图片信息、视频信息的冲击力,容易让课堂陷入沉闷、枯燥之中。而且,“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技术性原理,很难通过文字呈现,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2.3 考核体系不健全

从考核的角度来说,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部分院校考核体系不健全。一方面,关于考核体系的设置,主要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设置考卷,没有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创新考核形式。“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不从考核上强化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不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物流领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考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结果,很少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估。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经常需要完成特定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综合素质,都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如果高校忽略这方面的评估,就偏离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标,不利于高校深化素质教育工作。

3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结合慕课平台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慕课背景,为了更好地优化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调整: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慕课平台资源,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任务,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比如说,“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仓储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货运代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等。以“系统开发”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物流领域系统开发相关知识,并在慕课平台上进行自主检测,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物流管理软件的各种功能模块,提高学生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慕课平台资源,教师不仅要讲解物流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原理,还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细致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重难点、应用注意事项等。比如,关于“系统开发”相关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企业来分析,将物流系统开发知识放到某个具体的企业环境中。慕课平台上包含大量的企业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布置“企业物流系统架构分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进行拓展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通过慕课预习、复习,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为了构建互动式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学习“仓储管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布置“慕课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慕课平台学习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了解入库、出库等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答疑。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二,在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慕课教学,教师可以布置“慕课复习任务”,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比如,学习“货运代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在线下讲解完EDI货运系统之后,可以布置“货运系统实操作业”,让学生在慕课平台的物流仿真系统中,自主进行货运订单生成、货运订单管理等操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总体来说,通过慕课预习、复习,不仅可以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3 利用慕课平台工具,健全考核体系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改进:(1)关于考核体系的设置,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考核,还要关注实践应用考核。结合慕课平台特征,利用慕课平台多样化工具,教师可以很好地创新考核形式。比如,学习“配送管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上的学习工具,搭建“物流业务流程操作系统”,让学生进行库存检索、订单管理等操作,考核学生运用条码、RFID等信息采集技术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对于学生的考核,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结果,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系统评估。利用慕课平台上丰富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们在实践项目中的分工表现、创新贡献、团队贡献等,教师可以客观评估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这样的考核体系,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物流领域专业人才。

4 结语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市场呈现出“复杂化”“多变化”“智慧化”等特征。高职院校进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时,相关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慕课优势,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掌握物流市场最新动态,不断根据物流市场实际情况,优化、完善“慕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为学生带来与时俱进的优质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慕课教学,高职院校还要有“全员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相关教育部门的辅助作用,不能将慕课教学简单地归结为专业课教师一方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董云花.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8(51):218-219.

[2]李然.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7):167-168.

[3]韦兰萍,魏小林,胡立琴.基于TOPCARES—CDIO“物流信息技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0):170-171.

[4]王冬良.基于“缺陷”探究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技术,2017(3):318-320.

[5]罗有光.慕课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经济,2018(7):106.

(编辑 王永超)

猜你喜欢
慕课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