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
“双减”对于中外現代教育而言,从来都不是新鲜话题。进入新时代,教育焦虑更是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嘈杂喧嚣之中,理性地发声和规律地践行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作为一名校长,我们无法左右客观环境,但做好自己,弱化甚至引导外围不利影响是任何时候都应坚守的职业价值追求。“双减”政策背景下,校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主动作为。
一是客观分析,冷静对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焦虑是全社会的长久焦虑之一,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校内减负名不符实,校外增负混乱无序,不仅违背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初衷,也违背了学校规范办学的教育要求。“双减”政策的出台,只是重视教育的诸多举措之一。学校发挥轻负优质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每一名教职员工厘清这些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是当下校长的重大职责和首要工作。
二是理性发声,执着坚守。“减负”不是消除负担,“减负”不是放弃质量,“减负”更不是取消考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主要成因不是教师“该教不教”,学生身心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氛围的异化、以考试为人才选拔的指挥棒,等等,可能都是更为重要的滋生土壤。作为一名校长,善于就教育及与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说出真话,敢于理性发声,对于引导校内外舆情,坚守教育本真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三是践行规律,智慧作为。教育是有规律的立德树人活动,按规律办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设课程是基础;提高师资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是关键;优化作业设计,科学管理时间是核心;开展课后育人,满足个性需求是补充;改革检测方式,激励每个学生是导向。就目前而言,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要求,是绝大多数学校面临的难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亟须履行到位的教育职责。面对困境,江夏区文化路小学进行了不少探索,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使得一所城镇边远薄弱学校晋级为区域优质学校,但对比区外“高水平”优质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双减”,只要我们坚持践行教育规律,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持续作为,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为达成“双减”目标作出贡献。
“双减”从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家意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政策的落地落实,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教育担当,考验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智慧,考验着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教育情怀,也考验着社会和家长的定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若要“减负”有长久之效,需要每一名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