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强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是明末清初文化名人傅山先生从道家所学。傅山与戴廷栻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反清同道,关系非比寻常,将此道家养生绝学传与戴廷栻,故戴氏心意养生功是原汁原味的道家养生术。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对易学、哲学、医学、内丹、佛学、武学、诗文、书法,绘画、音韵等无所不通,是一位罕见的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其诗文、书法、绘画、医药皆造诣极高。民国梁启超先生将傅山与顾炎武等六人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走到了末路,二月李自成攻陷太原,三月进北京;八月清兵入关,十月清兵攻占太原,三十八岁的傅山先生携母避乱寿阳盂县山中。为了保持气节,免遭剃发和从事反清活动的便利,傅山到寿阳五峰山龙泉寺拜当时负有盛名的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第六代传人,潜心修习内丹、岐黄之术及内家武功,对炼养之道颇为精通。后又曾师事全真隐修道士卢丹亭真人,尽得内丹功法要诀。此后,傅山以道人身份行医作掩护,四处云游。
戴廷栻(字枫仲、补岩,号符公)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收藏家、反清领袖。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家境十分优裕,戴廷栻的曾祖父戴宾曾为直隶大名府通判;祖父戴光启是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其父戴运昌,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明朝灭亡后,戴运昌不仕新朝而归隐。自幼受文化熏陶的戴廷栻喜欢研经读史,爱好收藏古籍书画,在当时全国的文人圈内享有较高声誉。二十岁时,戴廷栻被选拔入太原三立书院读书,与太原名士傅山先生为同窗学友,共同受业于山西提学袁继咸门下,并结为莫逆之交。
戴廷栻与傅山先生同样喜欢华夏文明,怀念明朝,反对异族统治。他们经常秘密与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进行交流往来。为了联络全国各地仁人志士,戴廷栻曾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九月开始在昭馀(今祁县)城内,兴建了一座三间四层规模宏大的建筑,起名曰“丹枫阁”。傅山亲笔为楼阁题写一匾一记一跋,匾额题字“丹枫阁”,文章为《丹枫阁记》,还撰有《丹枫阁记》序跋。丹枫阁建成后就成为明朝遗民秘密活动的胜地,戴廷栻与傅山、顾炎武、白孕彩、胡庭、薛宗周、张天斗、李中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反清志士和文人学者,经常在丹枫阁聚会。在傅山家道中落时,戴廷栻给予了傅山全方位的帮助,生活中从买米、买面、买布、买油、卖字画筹措经费,到提供出游时所用的脚力和牲口,戴廷栻都曾出手相助,有时就像是傅山先生的经纪代理人。戊午(1678)年傅山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被迫入京,意外病倒。戴廷栻牵挂千里之外的老友,专门赶到北京看望病中的老友,在京师传为佳话。傅山先生去逝后,孙子年幼,戴廷栻到太原主持操办丧事。此外,二人来往的书信也是其亲若手足的友情见证。在《傅山全书》中收录的信札里,傅山写给戴廷栻的信最多,这些信札可以作为他们友情的有力佐证。从信札中可以看出戴廷栻的号“补岩”是傅山先生所起。正是二人这种非比寻常的关系,才促使傅山先生把道家密而不传的吐纳导引、内丹修炼的养生功法倾囊相授于戴廷栻。
傅山传授的功法在戴氏家族里一脉相传,世代研习,对后世的戴隆邦、戴文熊父子创立心意拳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传承过程中,先师要求后人不得对养生功法有任何改动,故时至今日戴氏心意拳养生功始终保持着古朴的原始动作,不曾改变,是原汁原味的道家养生功法。养生功是戴氏心意拳的精髓部分之一,是古人学习拳术筑基的强身功法,也曾经是戴家拳术中秘不外传的功法之一。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有静功和动功两套功法,所谓静功是相对于配有步伐移动的动功而言的,静功以原地练习为主,动功则均需要配合步伐移动进行练习,故这里的静并非不动。静功和动功法都有九势,核心身法为束身法与展身法(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两套动作都比较简单,左右对称,安全易学。静功九势名称为:吐故纳新、束身法与展身法(或称蹲猴势等)、大鹏展翅、双肘护肾不离肋、扭转乾坤、打通三关达四梢、猿猴献桃、引气法、童子拜观音;动功九势为:踩步子、云摩膀、鲐形、地盘、撕棉手、摩经抹镜、猿猴献桃、引气法、童子拜观。两套功法后三势名称相同,但动作稍有区别,静功为原地练习,动功是配合步伐练习,身法动作相同。
图1 束身法-1
图2 束身法-2
图3 展身-1
图4 展身法2
重视养练丹田是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法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法中的每一势动作都要求有丹田运动的参与,强调丹田带动身体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养炼的目的。丹田位于脐下三寸关元穴之腹内,古人认为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是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古书《难经》中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中医理论也认为“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推动五腹六脏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造化之机全赖丹田真气之盛衰。”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养生理论认为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劳作、情绪波动、修复创伤、抵抗疾病、适应环境变化等都要消耗真气,当真气耗损过多时人体就的问题,乃至形成疾病,如果经常正确地养练,则能在丹田储存较多的真气,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和抗病能力,使人精力旺盛,百邪不侵。戴氏心意拳养生功重视对丹田的养炼是其有别于其他养生功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戴氏心意拳养生功通过不同的身体运动从不同维度上练习丹田,然后再让丹田带动身体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以达到激活丹田、强大丹田的目的。此外功法还强调通过呼吸出入丹田、意观丹田等辅助手法练习丹田,以实现最佳的锻炼效果。为了强调养练丹田的重要性,引起后人重视,拳谱中更有歌诀云:“静养灵根气养身,养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久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予人。”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还十分重视舒经活络。人体有以任督二脉为主的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在人体躯干与四肢,除带脉是横贯于腰部,其他经脉都为纵向排列于人体之上。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正依此理,通过纵向牵拉,横向扭转、弯曲躯干和肢体等动作梳理经络,运用肢体的摩擦来刺激相关经络,以实现舒经活络的目的。养生功中的束身法与展身法是养生功的核心动作,贯穿于许多动作之中。这一身法主要是在纵轴上梳通任督二脉,束身动作要求脊柱的命门穴和夹脊穴向后运动,尾骨前提,含胸弓背,整个脊柱向后弯曲,类似弧形或“C”形,回归胎儿一样的脊柱形态,实现了道家认为的后天返先天的脊柱形态,以此激发肾水,生发阳气,含胸又使身体前侧任脉放松贯通,促使气血回降丹田(如图2所示);展身动作则是上下牵拉刺激督脉活跃,引导精气沿督脉上行,如此循环往复刺激经络循环流通。此外,养生功中还有左右旋转、摩擦动作以重点刺激带脉和肾的动作,如“双肘护肾不离肋”和“云摩膀、底盘”等;还有扭转牵拉、弯曲牵拉刺激经络的多个运动,如“大鹏展翅”、“打通三关达四梢”等;有循经络而慢慢摩擦疏通经络的“摩经抹镜”手法,还有翘脚趾、提肛、翘舌、瞪眼等舒活人体末端的动作,大大增强了功法舒经活络的健身功效。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是一种强调内外协调统一的健身运动,外在主要是指呼吸和身体的运动,其核心是“均匀细长”和“松柔”;内在主要是指心境的控制和意念的运用,其核心是“松、静、空、守”。从理论上看也只有这种身、心、意、气协调统一的运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目前“医学界已经逐渐了解了这个基本概念,认同人们需要整体的疗愈,而非仅仅治疗某一特别的疾病或是某一器官的病变。人们与本身的疾病是无法分开的,因为疾病的病因其实是显示身、心、灵在更深层次出现不和谐的现象……除非身心灵达到和谐,否则任何治疗皆不能触及疾病的根源。”洛克菲勒大学生化、医学双博士杨定一先生在《真原医》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人的身、心、灵都处在安静祥和的状态下最利于健康,这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最佳状态。“由于人的身、心、灵是一连串密不可分的能量流,在谐振状态时,它与天、地、万物是和谐、也是合二为一的,这是人类与生具有的能力。”事实上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心理调节对人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简短的诗意一般的文字,揭示了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其核心健身理念就是要清除欲望,安静放松,专心练功,不被诱惑而散乱其心,这样才能发动先天之气,促进身心健康。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练习正是依此理,要求身、心、意、气协调统一地运动。在练习开始时要求练习者抛开杂念,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心理状态(或称为气场)再开始练习;练习过程中也要求心无杂念、专心致志于动作,在动中求静、求松,乃至于“空”的境界,即达到忘我状态或物我相融的练习状态。功法为了强调对心理的重视,在拳谱有“锁住心猿拴意马”的要诀,并且给出了具体心法,“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控制练习者的意念。强调练习者要在束身时观鼻、观口、观脐;在展身时观百会,以此引导气血沿经络循环,同时有效控制心理,大大增加了练习者入静的概率,更大幅地提高了功法健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自古拳家有论:“快练是拳,慢练为功”。所谓“拳”即技击之意;“功”则有强身健体之意。古代道家养生理论也有“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之说,即强调从锻炼身体的效果看,剧烈的运动不如舒缓的运动,舒缓的运动不如柔和的、缓慢的运动,我国的太极拳、各种导引养生术皆循此理创编而来。此外,我国古人还认为身体保持婴儿一般的“柔软”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故古代养生术都十分注重身体柔韧性的练习。西方也有“关节多年轻你就多年轻”的说法,日本有医学研究证明,假如一个人不断做伸展运动,持续一年以上就可延长寿命。从生理学角度看这种柔和、缓慢的牵拉运动,不仅可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还有利于气体的交换,使内脏得到挤压按摩,让细胞液、组织液得到充分流动,为细胞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改善细胞生存环境。身体的放松和缓慢运动,也会促进人心理和精神的放松,起到增进健康的作用。戴氏心意拳养生功也是一种轻柔缓慢的运动,功法强调动作起落如“鹅毛沉底”,每一节都是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轻柔、缓慢牵拉,势势相连,紧密无间,整套动作练习时像太极拳一样,如行云流水、松静无滞。由于功法节数不多,动作简单易学,风格轻柔缓慢,练习也变得十分安全,不易受伤,适合各种人群学习健身。
人体脊柱内有31对脊神经,上连脑,下接内脏和四肢等人体部位,是人体神经的大通道,有传导信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协调运动等重要功能,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理论都认为,脊柱的锻炼与养护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中医经络学认为脊柱是人体督脉通行的路径,督脉有总督诸阳经的作用,贯通四肢百骸,行于背部正中,为阳脉之海。脊柱的弯曲、旋转、牵拉、伸展等运动,能够有效地刺激督脉的流通、活跃,达到舒经活络、扶正升阳的健身作用。古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脊柱锻炼。如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手攀脚足;易筋经的倒拽九牛尾、青龙探爪、卧虎扑食;达摩古法洗髓经的灌顶洗髓功等,都是重点锻炼脊柱的动作。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广的各种健身气功都是强调要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从而达到健身强身的目的。戴氏心意拳养生功的核心动作——束身法与展身法就是一种典型脊柱的运动,贯穿于功法的大部分动作之中。此外功法中还有许多左右旋转、前后弯曲的动作,从不同维度上全方位地活动脊柱,牵拉脊柱,使脊柱得到了最直接和有效的锻炼。脊柱多维度运动的同时也会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脊关节之间的韧度和灵活性,使脊柱更能适应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运动,以保护身体不易受伤。
戴氏心意拳养生功在山西祁县一带已流传很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目前该功法正在大范围推广,已有许多练习者深受其益,许多慢性病的患者都已经痊愈或大大减轻病痛,山西黄河电视台也就此事进行了多次报道。尽管我们还无法使用一些医学和生理学的数据来证明戴氏心意拳养生功法的健身功效,但许多习练者的真实案例,已经证明其强大功效,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来应加强该功法实效的数据采集,并从多重维度上解析功法原理,以便更好地弘扬和推广戴氏心意拳养生功,丰富我国健身气功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身心健康、富有精力地去建设我们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