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戏曲危机延续的时间多年了。然而,当许多地方的人们仍然为如何振兴戏曲感到回天乏力、一筹莫展、双眉紧锁的时候,在广东的潮州和海陆丰及福建的诏安、东山、云霄、平和等地,潮剧的演出却十分活跃。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些原因“戏曲危机”而停办的剧团已复苏,还陆陆续续新办了一批市、县级潮剧团,许多半专业和业余潮剧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巩固和发展们这些地区的业余、半专业、专业潮剧团多年来的活跃演出,满足了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使剧团的经济大为改观,使潮剧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这些地区的潮剧团和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演出团体一样,城市立不住足,剧场进不了,但他们很快找到了剧团赖以生存的绿洲。这就是演出民俗广场戏的天地广阔的农村。当然,他们买进这块绿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 世纪80年代初,有一些业余剧团率先应聘演出民俗广场戏。接着,潮阳,普宁、澄海、揭阳、潮安、饶平、南澳等县剧团也陆续跟着应聘演出民俗广场戏。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化,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几乎所有专业、半专业的潮剧团都以农村为主要基地,大演民俗广场戏。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至1989 年冬,汕头市文化局面对广场戏现实,制定了《农村“广场戏”演出管理暂行规定》。虽然广场戏被政府文化部门纳入管理轨道,但对于广场戏仍然有种种非议,报纸、电台不时发表要求禁演广场戏的文章及“读者来信”。对于这一“广场戏现象”,省文化戏剧节表示了极大关注。
管理与否,正名与否,潮剧广场戏在潮州大地又迅猛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令戏曲界为之惊叹不已的当代“广场戏”,被誉为“南国希望的田野上盛开的戏曲之花”。
潮剧广场戏的兴起主要是有赖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化。广场戏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既浅显又内涵丰富的道理,就是:民间是戏曲生命的源头。
潮剧和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一样,是一种民俗文化。它发生在民间,源于先民自我宣泄和愉悦的要求热产生的。地方戏曲的一切艺术创作,都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与地方的民风民生相谐,因而自古以来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中国的戏曲在古代有三次十分辉煌的发展盛期,就是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清代地方戏。这三次盛期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十分深远。促成这三次盛期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以吸收民间的艺术营养而壮大起来。
近现代人民群众善戏之风和民间戏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现实,我们许多人仍历历在目。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初期,那个时期贯彻了“人民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思想,戏剧艺术生机勃勃,繁荣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批戏曲艺术人才。20 世纪60 年代初期,专业、业余潮剧团多次上京上省会演获奖,多部剧作拍摄成电影,使那个时期有“潮剧黄金时代”之称。揭阳县在民间小戏创作和演出十分活跃,优秀剧本不断涌现,戏剧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曾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业余文艺会演获奖,被誉为“南国小戏之乡”
戏曲生于民间,兴于民间,民间是戏曲生命的源头,戏曲只有重返民间,才能回到生命的源头,才能恢复其蓬勃发展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然而在广场戏问题上,还是有些人说三道四。大家都希望戏曲振兴,广场戏的兴起表现了戏曲已经迈上振兴之路,我们要为之欢呼叫好,不要为之指手画脚,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做起叶公来。
戏曲因为有着民间的属性,所以必须是人民大众直接参与其活动。潮剧的民俗广场戏的兴起,已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欣赏部分,还必须解决直接参与部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戏曲再造辉煌的必由之路。之又让人民群众投身到戏剧艺术创作的活动中来,才能算是戏曲重返民间之大功告成。广泛的业余创作是保证戏剧精品问世的最坚实基础。被誉为“小戏之乡”的原揭阳县,所以能出现《李队长等粮》 《恩怨宋家妇》等一大批优秀剧作,是因为该县当时的业余戏剧创作十分广泛和活跃。许多优秀的传统的戏曲剧目,如《琵琶记》 《焚香记》 《白兔记》等,千百年来所以能够历演不衰,就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来自民间,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情调。业余剧团是人民群众参与艺术创作的园地,民间戏剧活动是戏剧艺术发展的摇篮,历代许多戏曲艺术行家里手,多数实力来自民间业余戏剧活动的积极分子。因此是来自民间业余戏剧艺术演出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开展。专业和业余戏剧团体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广场戏的兴起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广场戏的演出是戏曲走上振兴之路的表现,但不能以此踌躇满志。广场戏是戏剧艺术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戏剧艺术作品好坏和艺术品味高低的最公正裁判者。因此,要做好戏曲艺术的继承和革新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改革创新。一部戏剧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史。没有更新和创造,戏剧艺术就不会发展。因为戏剧艺术赖于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于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而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范围、数量、质量及其满足方式,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文化。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更新,构成了文化艺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趋势。如潮剧广场戏的演出舞台从古代的四柱、六柱、九柱到现代十二柱、十六柱等;舞台灯从豆油灯、大光灯(汽灯)、电灯到现代电光的科学运用;行当角色从古代的七角经近百年演化发展到现在的生行五类、旦行七类、净行三类、丑行十类等。这些都说明戏剧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戏曲艺术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不断创造,使戏曲艺术能和时代的脉搏同步,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新的追求,使人民大众在戏曲艺术方面也能咂摸出传统醇酒里一点点分寸得当的白兰地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