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张萱、周昉的工笔重彩人物画
——以代表作为例

2021-09-10 03:59杨小鹏
艺术品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图工笔

杨小鹏

工笔有淡彩和重彩之分,重彩画主要以矿物色为主。矿物色是通过对天然矿石(经过亿万年地质变化形成的)加工制作而得来的,我们通常叫作石色。石色的特点是附着力强、不变色、色质稳定、色彩鲜艳、色相纯正漂亮等。

一、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历史背景

在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工笔重彩人物方面,主要以贵族妇女为题材。唐代仕女画是绘画史上具有唐风色彩的人物画,与其他朝代的仕女画相比较,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给人以丰满的视觉美。在鼎盛的时代下,唐人的思想活跃,女性的地位、权力有所提高。从初唐到盛唐,妇女的穿着打扮发生了改变:服饰从较保守到袒胸露面,妆容从淡施妆、薄黛粉到浓妆艳抹并且步骤多样化。这给女性带来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此外,画家们对社会的积极观察,尤其是对贵族妇女闲逸生活的密切关注,贵族妇女就成为画家笔下的对象。唐代的绮罗人物发展成熟,这种表现贵族、宫廷妇女的喜怒哀乐生活的仕女画也就成为画坛独立的画种。盛唐时期的张萱,他把工笔重彩人物画从以前的平涂发展为晕染(进行分染、罩染等),同时使用矿物色与植物色混合渲染作品,丰富了重彩画的色彩,在初唐仕女画初步探索的基础上使仕女画在盛唐走向成熟。中唐的周昉继承发展了张萱的画法,把绮罗人物画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张萱、周昉的代表作品赏析

(一)构图

张萱现存的作品都是后人摹本。《捣练图》(图1),此作品绘有宫廷妇女十二人,作者把画面以工作的形式分为三组,分别为捣练、缝制和熨烫,三组人物依次通过地毯、火炉把画面连成一个整体,使画面非常完整。可见,作者对整体布局的重视和精心安排。画面开始部分为捣练,这组妇女有四人,都是站立姿态;缝制一组三人都为坐姿和蹲姿;熨烫组有五人,四位妇女站立,虽有一小女孩半蹲侧身在其中,却不影响这组人物呈站立的视觉效果。作品采用高-低-高(S 形)的节奏关系来处理画面,使画面有了动感,也缓解了视觉疲劳。从空间上看,作者采用了平躺的S 形构图(无论是以组还是按单个人看),人物的前后错落,给观者带来了宽敞舒适的空间感。从聚散关系上看,作者的安排更是精妙,整幅作品前密后疏,第一、二组为密,第三组为疏,由于第二组人物为蹲、坐以及人物空间关系,使得整幅画面密中有疏,第三组人物是整幅画面最疏的部分,而小女孩的出现,使这组人物有了聚散关系,使得整幅画面疏中有密。

图1 张萱《捣练图》(摹本)①

《虢国夫人游春图》(图2),画面有九人八骑,画家以北斗构图(也为S 形),当然,整体画面也可以看作是三角形构图。作品疏密对比强烈,前疏后密(或前松后紧),人物、马匹的前后遮挡关系处理得当,画面主题突出,这样的布局更容易传达出虢国夫人游春的故事场景,表现了当时悠闲、愉悦的情景气氛。

图2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②

周昉的代表作有《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等。《簪花仕女图》(图3),画面绘有妇女六人(五位贵族妇女和一名侍女)、两只小狗、一只鹤、蝴蝶、辛夷花和湖石,画家以平躺的S 形布局,使画面空间深远及节奏明确。画面右起的第一位妇女向左顾盼,整个身体姿态呈向左弯曲的弧线,而最后一位妇女则向右回顾,身体呈向右弯曲的弧线,故而,两位妇女的姿态使画面有了首尾呼应。动物的位置安排将独立的人物联系了起来,并且画面有了动静结合的效果,画面的留白衬托出鲜明的主题人物,清晰地展现了宫廷妇女戏犬、赏花、弄蝶、赏鹤等悠闲而凄寂的生活。

图3 周昉(传)《簪花仕女图》③

《挥扇仕女图》(图4),全卷共有十三人,画中描绘了嫔妃和侍女在庭院纳凉的情景。画面从右到左用S 形构图,呈右聚左散,画面人物高低错落、有正有侧、有聚有散、有站有坐,并且通过对人物的姿态和神态区分主次尊卑。长卷前后两人的姿态和顾盼进行了呼应,也使分段式的安排人物布局有了联系,让画面有了完整性更加耐人寻味。

图4 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④

(二)线条、色彩

中国画的线在唐代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进行设色。张萱的人物画造型生动,线条细而有力,他的线条不像铁线描一样生硬,也不像莼菜描一样具有运动感,作者而是结合了这两种描的特点来描绘人物,线条得到了中和,有了铁线描的力度,同时具备了莼菜描的运动感。在《捣练图》中,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此画中的人物线条在描绘过程中不断对毛笔进行提按,从而线条有节奏变化和粗细变化。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马匹的形体结构处用线粗细变化明显,骨骼、肌肉处的线条力度、线条转折等变化丰富,表现出了马匹的体积与质感以及马匹在运动过程中健硕、丰满的肌肉张力。在设色上方面,张萱用色艳而不俗,色彩绚丽,画面色调和谐。他善以朱色渲染仕女耳根,仕女服饰多以红、蓝、绿等色渲染,对颜料的使用很成熟并有一定的方法,从他的代表作中可以看出,对植物色和矿物色的结合使用(主要以矿物色为主)、颜料的层层晕染与胶矾的使用(三矾九染),使画面薄中见厚,色彩浓丽而沉着,进而表现出了对象的质感和重量感。在《捣练图》中,画家分别在画面的前、中、后运用蓝色,这不仅使人物有了呼应,也使色彩有了呼应,在大面积的使用蓝色后,画家又以蓝色的互补色——橙色小部分地出现在画面,使画面有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也调节了观者的视觉疲劳,同时画面有了节奏感,体现了画家对色彩规律的巧妙运用。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画家以暖色调为主,以少量的蓝绿色点缀画面,画面色彩活泼明快,大面积的黑色与色彩的搭配,又使得画面庄重、优雅。

周昉在人物用线上较为中和(是对铁线描和莼菜描的结合,与张萱不同),但线条含蓄有力且极具质感,以柔美的线条表现妇女丰满的身姿。在《簪花仕女图》中,画家以含蓄、柔和有力的线条表现了人物舒缓的姿态,衣纹用线流畅自然,描绘了不同服饰的质感,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用线技法。在《挥扇仕女图》中,线条变化丰富、遒劲有力,提按变化明显,衣纹的转折处用笔或方或圆,较《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线条生硬,这也表现了画家对不同人物动态、服饰的用线特点和变化。周昉注重线与色的融合,色彩运用精妙、丰富华贵、庄重典雅、和谐统一。尤其是《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服饰,画家多以朱砂、朱膘等色多层渲染,通过不同的颜料、渲染遍数,对色彩微妙变化的把握,画家表现出了衣服的薄、厚、透的质感,透过柔软纱衣可见雪白的肌肤,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的效果。画面大面积的使用红色,却没有一丝艳俗气息,加以紫色、绿色等色彩的搭配,反而更加雍容华贵、沉着庄重。在《挥扇仕女图》中,画家设色丰富,依然以朱色为主,搭配绿、紫、青等色,色彩对比鲜明。

(三)人物形象、画面气氛

张萱与周昉笔下的仕女都是以肥硕为美的审美特征的人物形象。所绘仕女为丰腴姿态、浓妆艳抹、穿着华丽、袒胸露背。张萱笔下的仕女主要具有肥脸、圆润、着装艳丽的特点。周昉所画的妇女主要具有体态丰满、曲眉丰颊、雍容高贵的特点。他为寺庙所塑的观音像也是如此,时人称为“水月观音”,所创作的样式称为“周家样”。

张萱主要处于唐朝中期,是唐代的全盛时期,国富民强、社会安定。所以,画面常以叙事性表现宫廷贵妇女的闲适、愉悦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强盛。《虢国夫人游春图》以游春表现了贵族妇女的悠闲、骄奢的生活,《捣练图》以妇女捣练制衣的过程来表现女性劳动场景、宣扬劳动美以及来传达创造灿烂文明的唐代。周昉生活在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环境下,画面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复杂变化。《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妇女在庭院游玩的场景,无所事事的生活表达了她们内心的烦闷、伤感、忧愁等情绪。《挥扇仕女图》中人物慵懒的对镜梳妆、低落的神情、忧郁的面容等,流露出了妇女们内心的空虚、寂寞,也反映了唐代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四)小结

张萱、周昉两人以仕女画著称,是绮罗人物画的代表。两人在绘画上却有异同,在相同方面,他们都以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人物造型肥硕,构图为S 形,无背景,设色艳丽而庄重等。在不同方面,他们所表现的人物心里活动、社会环境不同,当然艺术水平也不同(周昉把唐代仕女画推向了极致)。

三、张萱、周昉的地位及影响

张萱、周昉使工笔重彩人物画在唐代达到了成熟,完善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材料和技法,大大丰富了中国画颜料,尤其是对矿物色的使用。张萱、周昉不仅是唐代仕女画家的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画家,他们的艺术影响了后世人物画的发展,随之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人物画家,如,唐代画家韦偃、程修己等,五代画家周文矩,明清画家唐寅、仇英,同时也影响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

注释

1 图片来源: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页。

2 图片来源: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

3 图片来源: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3页。

4 同上。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图工笔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洪福绵绵》《唐代仕女图的现代再设计》《梦》《夜》《解忧杂货铺》《勤俭节约—节约用纸》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