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问题培养”手段促进高校教育产教融合

2021-09-09 03:05李蓉王军峰
公关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程建设产教融合

李蓉 王军峰

摘要: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当前大学生网络状态和分科学习的状态下,碎片化知识没有整体性,教学效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学习教育模式改革十分有必要,根据现在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特征,针对当下产教融合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最大化的发挥产学研在高校学生学习和择业上的优势。

关键词: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 教育改革

一、引言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国家将逐步从注重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建设转变为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上的建设。而教学相对脱离社会实际,产教融合不充分、学科独立,教育功利化等问题将是国家教学新一轮改革中从质变到量变的绊脚石。本文将尝试以“问题培养”为手段,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校专业系部的学风文化建设,从而在文化体制上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解决教学相对脱离社会实际,产教融合不充分、学科独立,教育功利化等无法满足学生对教学质量要求的问题。

二、山西某高校教学现状

2.1以教学发展为目标建设大学学科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设立各学科体系存在以教学发展为目标的现象痕迹,部分专业学科机械化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专业体系设置,学分固定制度,学期学科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连贯性以及专业培养性缺乏考究,存在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提升学而无用,学而匮乏的问题。

2.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升;在人才培养上,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管理机制上,多部门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归根到底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2.3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目前通过高考方式进入大学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学习风格,且长期处于重学习轻技能的学习生活环境,于是对于基本的生活学习技能缺乏。而大学设计的课程中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通识教育课程缺乏,造成了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仍旧以初高中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没有大的提升,对于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没有起到积极的提前准备工作。

2.4学生学习功利化心态严重

高校不少学生参加一些学校比赛等是出于加分评奖评优的目的,考试不考的或者不加分的东西不想学,更加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带有严重的功利化色彩。

三、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3.1学科建设

首先通过“问题培养”进行学科建设。目前的学校教育体系为工业化社会的教育体系,以独立的科目教学为依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以教学发展为目标而并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这样的教育虽说是历史的必然,但却使得学科教育的进度与学生自我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自己应有的人格。“问题培养”需要强调教师不能干预,使学生可以自己使用一切资料进行学习。自主查找网络,主动发掘自己所学的科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科直接的联系,不再是教一个理念,给一个环境,做一次题的不断重复,而是培养学生和科目之间的联系。如:让学生自主寻找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生活问题。“问题培养”手段将实现学科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是解决学生对学科教育无法联系自己生活,缺乏“社会性”的重要手段。使其在“工业化”的教育体系中拥有自我独立寻找自我发展道路的能力。

3.2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

树立“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必须使学生拥有學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改变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否则学校和学生将永远会是两个“阶级”,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问题培养”的设置在评价要求中要体现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改变世界的方法,作为“问题培养”的加分项。这样可以间接去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阅读文献,学习网课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将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联系起来。

各个专业学科发展至今,无论是传统学科还是新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有一代人又一代人不断的科学贡献,为学生以“问题培养”进行立德树人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而又因为现实中许多学生会对人文社科类不重视而进行作业的抄袭等行为,因此学校应当针对这一问题,对提交“问题培养”作业的学生进行抽查面试,保证“问题培养”的有效性。

3.3促进通识教育进课堂

在美国一些私立的一流大学有很长久的重视通识教育的传统。像斯坦福大学就明确把通识教育作为大学部的办学宗旨,像哥伦比亚大学也非常重视传统。中国目前的大学几乎都以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主,缺乏仰望天空的能力。因此发展符合中国目前时代发展变革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问题培养”在问题设置时注重学科建设和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程的建设同时,使得学生关注学科和自我生活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育通识课程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注重生活技能的人才。

3.4碎片化知识整合及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爆炸式知识的增长,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的多元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便捷,但也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缺乏深度的知识的碎片不成体系,增强了学生的见识却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锻炼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需要进行问题引入,以问题为方向,思考碎片化的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有无帮助与问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将没有深度的知识碎片聚合为真正的智慧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在进行“问题培养”的设置时应该关注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培养和互联网易获取知识,知识碎片化的环境特征。以问题为导向教育发展是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审辩式思维的有效手段,是使得网络教育真正融合到日常教学当中的重要方法。

3.5产教深度融合建设

学校要依据社会对该专业领域的人才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进行共同培养。促进高校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百花齐放的探究和针对性培养。当然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同时要防止教育的功利化,保持大学的学术建设的传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大学之德就是学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学术文化的建设与营造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即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大学的文化的产生,在于每一个系部文化的产生,一个个系部的文化组成了特色的大学。这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形式。大学需要以此依托建立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到,建设专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让学生以此为依托思考自己的发展历程,不是束缚学生的思考。文化是来自于生活,学校不能将文化直接灌输给学生,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的生活和所学习的课程融为一体,使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3.6教育百花齐放

差异化容易产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数人因材施教。未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必然是百花齐放的而并不可能千篇一律。而要实现这一点必然使得高校会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以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更应当发挥其作用。同时“问题培养”由专业系部负责,每一个专业系部都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培养”特色形成自己的文化。要在立足解决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风建设,核心素养的建设。

在进行“问题培养”建设的同时,课程建设中要时刻注意国家发展的走向,注重学生在整个大环境下的发展。尤其是要注意公平公正的建设,因此“问题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确保其可以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确保其不会因为过度重视或者随意敷衍,而造成反向效果,其“問题培养”的问题是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出题环境,评价环节都需要极度重视。

3.7解决功利化学习问题

国家奖学金起源于政府应对高校贫困生的措施,在政策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奖励优秀的政策功能转向。发展至今,奖学金的种类已经包括很多种,其主要作用变为以奖励优秀为主。

由于学生的教育模式是考试分数为重大,使得即使综合测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许多学生也是考试加分的不管有没有用都想学都想参加,不考试的只是看着学,成为了学校的常态。部分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奖学金分为了多种类型,如“三好学生奖学金”“健康奖学金”等,但为了保持公平性依旧以综合测评为主。

而“问题培养”可以当做学生在进行综合成绩是评价奖学金的门槛,不作为任何加分项。如:学生要评价奖学金,就必须有“问题培养”的成绩,而学生如果对“问题培养”有异议,可以要求重新评价成绩。对于其他类型的非依靠综合成绩发放奖学金的模式也是同样。

四、结论

从山西某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出发,可以折现出许多中小型院校共通的问题。在新的时代召唤下,国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立足于打造教育强国、文化强国。高校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仍旧需要不断探究不断完善,做到学以致用需要高校教师共同打造更加合理、科学的高校学习课程与高校学生学习方式。

[基金项目]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管工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192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颀.我国国家奖学金制度的演变历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1-5.

[2]王建华.创新创业的挑战与大学发展范式的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20(03):57-63.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课程建设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