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2021-09-09 19:07张方婷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7期
关键词:商业信用应收账款国有企业

张方婷

摘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运用商业信用已成为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但是,商业信用是把“双刃剑”,在增加企业营业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和坏账风险。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商业信用

一、引言

在2018年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提出:“如果把企业经营当中资金和资本形象比喻成经营当中的血液,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要想办法止血、想办法补血、想办法造血的问题。”“央企降杠杆要严控两金、高风险的业务”等观点。2019年10月末,央企“两金”同比增长4%,低于收入增速1%,为深入了解央企“两金”的构成,进一步加强分类管理和减少无效资金占用,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分类统计的通知。随着国资委对国有企业“两金”占用的高度重视,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压缩“两金”占用成为现代国有企业的关注重点。

二、国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从应收账款的定义可知,应收账款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采用赊销手段来提高营业份额的市场占有率的产物。但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张,应收账款占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增长率远远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建立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直接影响资金周转,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保障。国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降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采用适当的优惠和催收政策,可以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使企业保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支付,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降低了企业财务支付风险;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血液,企业有了充足的现金流就能够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降低了企业财务违约风险。

(二)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运用商业信用,采取赊销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序上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但可以使销售范围得到扩大,在客户资金周转暂时性不佳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潜在客户,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销售业绩也得到增加;赊销价格一般不享受现金折扣,能夠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如果企业资金有所结余,可以发挥闲置资金的作用,利用赊销使企业增盈。

(三)防止国有资金损失

近年来,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案例时有发生,经济损失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没做到位,缺乏风险意识,最终成为企业不良资产被核销。因此,对应收账款实行良好的管理手段,精细化、分类管理,把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落实,可以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资金流失。

三、当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应收账款指标的关注度不够

在开展经济业务时,企业管理者大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而缺乏对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关注。一味的追求业绩的增长,采取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额,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为了一张“漂亮”的利润表,不顾企业财务风险是非常危险的,企业实现了利润,但却是虚的,是没有现金流入做支持的。同时,销售额的扩张在带给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同时,也同比例增加了企业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的资金支付,导致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久而久之,即增加了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损失的风险,又为企业正常的经营增加了资金难度。

(二)应收账款催收责任不明确,奖惩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对各业务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对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考核经验较为充足,而对应收账款的考核却比较缺乏。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度较差,不能形成完整的从销售到收款的整个环节。各业务部门开拓市场、招商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认为催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财务部门仅对账面上应收账款余额较为清楚,对客户没有前期销售环节的接触而缺乏了解,在催款过程中,经常出现公司各部门相互“踢皮球”的情况。

在国有企业考核制度中,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手段,导致没有责任部门或责任部门相互推诿。缺乏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导致应收账款的经办人积极性不佳,催款力度低下,如缺乏监管,客户和企业经办人员串通谋取私利,最终会导致坏账。

(三)对客户的违约风险评价不充沛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信用政策更新不及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比如,对客户进行赊销时,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适用同一授信条件,或者直接按照销售额设定一个授信比例,缺乏灵活性,没有按客户商业信誉和经济实力进行审查后加以区分。同样的授信政策,对于资力雄厚、还款意愿高的客户来说,可能授信比例过低,影响销售额度,而对于一些现金流紧张、运营较为困难的企业来说,可能过于宽松,从而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催收难度和企业财务风险。再如,对于一些市场影响力较大、口碑较好的企业启用较大的宽松信用政策,对其表面的资质过于自信,不实地调查其企业情况,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其后期应收账款的督查也过于疏漏,最终形成债务危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信用应收账款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家电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浅析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