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漪雯
在幼儿园的空间中,虽然转角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处地方,但在对转角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后,它具有丰富的欣赏价值,或富有艺术气息,或蕴含科学知识,是体现幼儿园文化特色的平台之一。
我园自主研發了“探究性活动课程”,支持幼儿亲历“激趣—探究—表达”的过程,我们的转角环创主题也遵循着这一课程理念。在其正确的引领下,建设别样的转角文化,让转角变得更加“童趣”,更符合幼儿兴趣需求,使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让孩子在与环境互动中畅所欲言、畅快欢笑。孩子们在转角处或思考或玩闹,这样的画面,才是转角环创文化的真正价值体现,也是我们转角环创建设追求的目标。
一、转角环创主题的选择之趣
挖掘转角环创主题,创设属于幼儿园独特“气质”的转角,让主题环创中的转角成为体现整个幼儿园文化建设特色的一处角落。
1.择经典传承主题
我们在转角环创中挖掘经典主题进行安排设置。如大班选择了经典主题《管子》作为转角内容。《管子》主题可探索的内容丰富,根据这一特点,在转角环创中我们设置了管子迷宫作为主要元素,整个转角环境就是一个大型的管子科探区,让孩子们能够在转角中持续地对管子进行探索。此外《街道》《春天》《丰收的秋天》等也是园所活动和环创布置的经典主题,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分别在不同班次的转角进行了布置,幼儿可以在不同主题的细节中穿梭、感受,不断地开拓和延展主题活动中的内容。
2.择经典文艺作品
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陪伴着一代代孩子的成长。深度挖掘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价值,并应用在转角环境创设中,对幼儿而言也是一种别样的熏陶。小班选择经典绘本故事《爱吃水果的牛》为转角环创资源内容,将爱吃水果的牛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我看过这本书”“奶牛吃了苹果,就挤出了红色的奶”。在这样有话题的“主题下的转角”中,何愁孩子们对环境视若无睹呢?
3.择原创生成主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示我们: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跟随《指南》的引领,我园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生成原创主题,并以其中优秀的幼儿原创作品为来源进行转角环创。在以中班原创主题《童画创想》为内容的转角环创中,有孩子们的个人作品、小组作品和集体作品,也有孩子们一起布置装饰的痕迹。每每走过转角,孩子们都会谈论起自己的作品以及参与转角布置的过程,主题下转角的意义自然凸显了出来。
二、转角环创内容的取舍之思
主题内容丰富,要把它的全部内容完全转化到转角环创中仍旧有着不小的难度。转角毕竟只是一处比较狭小的转折空间,如何将丰富的内容因地制宜地与转角结合好,使之适合环境、适合孩子,能删繁就简、思路清晰地呈现主题的要点和特色?在中班《潮乡海宁》这一主题环创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海宁之名,寓“海洪宁静”之意。浙江海宁市的皮影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最具地方特色。海宁作为我们的家乡,对中班的孩子而言有着丰富的探究内容,因此我们将地方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生成了《潮乡海宁》这一主题,带领孩子们追寻人文踪迹,尽享海宁文化。
主题探究按照“灯彩文化——皮影文化——潮文化——食文化——景文化——名人文化”的线索进行,在转角的环创设计思路中,我们也依据此式将这个主题的行进脉络展现出来。整个转角设计以米黄色为主色调,与楼层的整体色调相一致,再辅以深色线条,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景象。如何将潮乡海宁的特色文化在小小的一方转角环创中体现出来呢?在创设环境时,我们运用了“舍、定、融”的策略。
1.“舍”
舍,即舍去,对于如《潮乡海宁》这样元素与内容众多的主题而言,必然需要舍弃一些冗余的元素,优化转角的内容,使其“有痕迹”而非“全是痕迹”。如何进行舍弃呢?这需要教师对主题进行判断,依据表现形式与环境的匹配程度,舍去不适宜或不能完整地以艺术形式展现在转角空间中的版块。在《潮乡海宁》主题的营造中,我们运用这一策略保留了“潮文化”和“皮影文化”两大版块。其他内容则以精简的小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走廊的小景中,营造主次分明的感觉。
2.“定”
要使转角环境“立体化”,必然需要给观众呈现一种错落感,让观众在欣赏时感受到主次分明且相辅相成,那么就需要“定”下主体。环境中的主角特色明显、互动性强,能在整个转角环境中承担“动态交流”的任务,而环境中的配角观赏性强,能配合主角烘托出环境的主基调。《潮乡海宁》主题以“皮影文化”为主,“潮文化”为辅。“皮影文化”结合了作品与互动小场景,“潮文化”以孩子们的作品为背景,以蓝布为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让幼儿、教师,甚至家长都能直观地通过幼儿园转角环创了解主题内容。
3.“融”
在转角环创中,谁与谁融合?该怎么融合?首先是选择的版块之间的融合。转角是“美”的体现,它的第一特质是能给人带来欣赏的美感,在思考版块的融合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特质。色系上的统一是大前提,按照“70—20— 10”的配比,在《潮乡海宁》中,我们选择了原木色、米色作为大色块,与园所的整体色调相一致,蓝色为潮水的象征,占20%面积。而皮影的表现上我们则借助了刮蜡画纸“浓墨重彩”的特点,勾勒出皮影人物的动态,再添加一些装饰,恰好贴近了海宁皮影戏人像“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的特点,但其主要为黑色,若大色块出现则会破坏整体氛围,因此我们将其定位点睛色。这样,不同版块之间通过色彩线索的隐线达到融合。
其次是主题与园所文化的融合,实现转角的互动性,促进幼儿的表达与表现。在欣赏类元素的基础上,加入吸引幼儿参与互动的元素,让转角环境变得更加生动,并给予幼儿亲身体验与表达的机会。《潮乡海宁》转角环境创设中,以一个小舞台的形式,给予幼儿表演皮影、感受皮影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转角与同伴一起演一演、说一说,感受海宁皮影戏带来的文化冲击力,实现环境与孩子“交流”。同时整个场景增加了一些鹅卵石、浪花等点缀,从前到后,错落有致,营造出“潮起海宁”的氛围,使欣赏性与互动性在一个转角环创中实现较好的配合,也助力园所形成鲜明的文化氛围。
孩子们沿着走廊,如同小脚丫在偌大的海宁城里逛了一圈,每一处线索都有他们留下的痕迹,每一处线索都有他们可以谈论的话题。
孩子们在这些转角走过,真正实现与环境互动,在环境中学习与游戏。我们期望,主题下的转角环创不只是装饰,更是课程走过的痕迹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