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明
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超声科,江苏 如皋 2265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1]。临床上在对糖尿病进行诊断时,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为主要指标[2]。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其中下肢血管病变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进一步提高[3]。下肢血管病变的出现会使患者心肌梗死与脑梗死风险得到一定提升,部分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而需接受截肢手术治疗,使患者的痛苦增加,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尽早诊治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使患者疾病预后改善。目前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引发的下肢血管病变时,血管造影属于金标准方法,但该检查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且检查费用高昂,因此患者接受度低,用于下肢血管病变筛查存在明显局限性[4]。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其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好,可使血管得到清晰显示,在血管病变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5]。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2例,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45~79岁,平均(65.20±4.50)岁;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7.25±2.30)年;合并疾病:18例糖尿病足,14例周围神经性病变,12例糖尿病肾病,5例视网膜病变,25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以及17例脑血管疾病。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男54名,女46名;年龄45~73岁,平均(65.05±4.3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观察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6];具备良好下肢血管状况;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单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e8以及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6~14.0 MHz,指导受检者保持仰卧位,对下肢予以充分暴露,通过探头对受检者下肢实施全面扫查,扫查开始位置为腹股沟处,在扫查过程中确定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走向,对不同患者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闭塞或是出现斑块进行分析。在与股动脉分叉位置剧烈为2 cm的位置,对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取样容积放于动脉狭窄病变位置,使血流和声束的夹角小于20°,对具体的频谱特征进行观察,对收缩期的峰值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进行测量,检查完成后开展阅片。
①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影像结果;②两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③两组下肢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与阻力指数;④两组下肢动脉狭窄段与闭塞段检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对照组的下肢血管走向平直,同时具备良好充盈度,具备正常血流颜色。观察组患者下肢血管狭窄位置的走向呈弯曲状,具备硬化斑块,呈现为颗粒样钙化斑、硬斑与软斑;重度钙化斑块后部有声影存在,斑块使管腔狭窄位置的血流出现明显充盈缺损,表现为花彩血流或稀疏血液。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对照组的血流信号呈现为三相波,频带窄,在收缩期时有无血流信号窗出现,观察组的血流信号呈现为单相波或两相波,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存在湍流且连续频谱,具备较宽的频带,同时频窗完全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对照组的下肢血管腔得到清晰显示,内膜未发生明显厚度增加,同时光滑度良好,其中10例下肢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形成,且均呈现为单发,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下肢血管腔厚度增加,表面光滑度欠佳,其中73例患者下肢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形成,向管腔方向突出,大多呈现为高回声,发生率为65.17%。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19,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内径与足背动脉内径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及腘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内膜-中层厚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股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与足背动脉阻力指数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与阻力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与阻力指数比较
组别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对照组(n=100)内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阻力指数观察组(n=100)内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阻力指数t内径值P内径值7.18±0.25 0.88±0.10 0.64±0.08 4.87±0.21 0.63±0.08 0.63±0.08 2.19±0.12 0.35±0.08 0.69±0.18 1.92±0.17 0.23±0.06 0.73±0.12 t内膜-中层厚度值P内膜-中层厚度值t阻力指数值P阻力指数值7.17±0.32 1.28±0.30 0.82±0.17 0.251 0.802 12.715 0.001 9.673 0.001 4.80±0.35 0.89±0.17 0.85±0.12 1.740 0.083 13.972 0.001 15.511 0.001 1.83±0.15 0.57±0.15 0.92±0.22 19.144 0.001 13.096 0.001 8.271 0.001 1.68±0.13 0.35±0.09 1.00±0.26 11.615 0.001 11.280 0.001 9.517 0.001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闭塞与狭窄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段与闭塞段检出率比较[n(%)]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明显增加,如暴饮暴食、久坐、熬夜等,使机体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且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机体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7]。糖尿病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血管病变属于主要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水平会使机体代谢发生障碍,导致下肢动脉内膜脂质性质发生改变,并使脂质出现异常沉积,对内膜平滑肌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内膜厚度增加以及内膜纤维化,加之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血小板功能发生降低,纤维蛋白酶水平降低,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影响,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引发硬化斑块。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发生率呈升高趋势[8-10]。
下肢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会使患者机体下肢肌肉萎缩,引发间歇性跛行,甚至导致下肢坏疽[11]。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具备广泛范围,多对外周血管造成影响,又以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变化为主[12]。有研究报道,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是引发机体下肢动脉闭塞以及残疾的重要原因,因此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并发症减少,是临床上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内容[13]。但糖尿病导致的下肢血管病变在早期阶段,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受到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腔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下肢血管发生异常,特别是狭窄以及斑块程度的加重,缺血部位的皮肤温度逐渐降低,且下肢病变位置的皮肤组织颜色发生变化,且范围逐渐扩大,引发糖尿病足[14]。
动脉造影技术属于临床上对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金标准方法,但该检查方式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检查创伤,同时检查费用高昂,不利于筛查普及。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推广应用,其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率不断提高[15]。彩色血流成像清晰,可使下肢血管病变闭塞或狭窄的有效显示;在出现较大以及数量较多的斑块位置,超声检查图像上可发现充盈缺损,而闭塞的位置血管则显示为管腔消失,管壁厚度增加,狭窄位置的血管内血流束直径缩小,不存在明显血流信号[16]。在对下肢血管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图像检查时,不但可对病变位置、严重度进行显示,同时还可对内膜、内壁以及斑块情况进行显示,安全无创。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5.17%,高于对照组的10.00%(P<0.05),与前人研究报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58.00%,高于健康对照人员的8.00%(P<0.05)基本相符[17]。同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闭塞与狭窄段检出率,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位置的斑块、狭窄与闭塞。
有研究报道,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加重,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对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可使动脉硬化的病情发展情况得到有效评估[1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内径与足背动脉内径均更小(P<0.05);观察组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更大(P<0.05);两组股动脉及腘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与足背动脉阻力指数更大(P<0.05),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容易有斑块出现。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内膜也会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又以足背动脉发生的变化最为显著,管壁上有颗粒样钙化斑块出现,同时血管内径减小,因此内膜厚度增加会使血管内径变得更为狭窄,容易出现闭塞的情况,甚至导致下肢坏疽。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阻力指数提高,提示通过测量下肢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可使血管功能变化得到有效反映。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使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与程度得到明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