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耀 解智慧 王建军 秦长江
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肿瘤科,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普外科,河南 开封47500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目前CRC 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研究发现与遗传、饮食不均衡、癌前病变、环境等因素有关[3]。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有癌基因C⁃myc、ras 突变、过度表达及APCC、MCC、DCC、p53 抑癌基因的突变与缺失。而微卫星序列在DNA 复制过程中易出现错配,需要错配修复基因(MMR)进行修复。MMR 缺陷可引发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导致基因突变不断积累,诱发肿瘤[4]。研究证实,MSI 是CRC 重要发病机制[5]。mCRC 治疗以姑息治疗为主,化学治疗主要包括XELOX、FOLFOX4/mFOLFOX6,FOLFIRI 等方案,因此了解患者MSI 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MSI 的研究多集中在mCRCⅡ、Ⅲ期患者,对Ⅳ期患者化疗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MSI 与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相关性。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mCRC 姑息化疗患者154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纳入标准:①经肠镜病理或术后病理确诊为CRC,影像学检查或复发后转移病灶穿刺病理证实为mCRC;②KPS 评分>80 分;③肿瘤组织行MMI 检测;④随访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②严重造血功能异常;③预计生存期<3 mon;④化疗禁忌证。
1)化疗方法。均接受XELOX、FOLFOX4/mFOLFOX6 或FOLFIRI 方案化疗。XELOX: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2 h;第1~14 天,卡培他滨850~1 000 mg/m2,口服,2 次/d;3 周重复。FOLFOX4:第1 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 h;第1、2 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 h;第1、2 天,5⁃氟尿嘧啶200 mg/m2,静脉推注;第1、2 天,持续静脉泵入5⁃氟尿嘧啶600 mg/m2(22 h);2 周重复。mFOLFOX6:第1 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 h;第1 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滴2 h;第1 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持续静脉泵入5⁃氟尿嘧啶2 400 mg/m2(46 h);2 周重复。FOLFIRI:第1天,伊立替康130 mg/m2,静滴1.5 h;第1 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滴2 h;第1 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 天,持续静脉泵入5⁃氟尿嘧啶2 400 mg/m2(46 h)。均至少完成两周期化疗。
2)疗效判断。根据RECIST 1.1 标准[6],行胸部CT,上腹部、盆腔MRI 或CT 平扫/增强检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CR+PR 为有效率,CR+PR+SD 为疾病控制率。
3)MSI 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PMS2 的表达,任一蛋白表达缺失,即为dMMR/MSI⁃H;四个蛋白都表达为pMMR。瘤组织固定,包埋,石蜡切片。烤片、脱蜡后,PBS 清洗3 次(3 min/次)。30%过氧化氢⁃甲醇混合液浸泡切片(10 min),放入染缸(柠檬酸钠),煮沸10 min,恢复至室温。按1 ∶300 稀释兔抗人MLH1、MSH2、MSH6、PMS2、,50 μL滴至切片组织上,置于湿盒,4 ℃过夜。室温平衡0.5 h,PBS 洗涤3 次,二抗于组织上,放于湿盒,温育0.5 h(室温)。染色,水洗、吹干、树脂封片,镜检。
①MMR 蛋白表达情况;②MSI⁃H 组、MSS 组基本临床特征;③MSI⁃H 组、MSS 组化疗疗效;④MSI⁃H 对晚期CRC 姑息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154 例晚期CRC 患者肿瘤组织中,14 例为dMMR(占9.09%,纳入MSI⁃H组),140 例为pMMR(占90.91%,纳入MSS 组)。
MSI⁃H 组、MSS 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病理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MSI⁃H 组、MSS组病变部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MSI⁃H 组、MSS 组基本临床特征对比n(%)
MSI⁃H 组、MSS 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MSI⁃H 组疾病控制率高于MSS 组(P<0.05)。见表2。
表2 MSI⁃H 组、MSS 组化疗效果对比[n(%)]
随访1 a,MSI⁃H 组无进展生存率85.71%(12/14);MSS 组无进展生存率57.86%(81/140)。MSI⁃H 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SS 组(χ2=4.129,P=0.042)。见表3。
表3 MSI⁃H 对晚期CRC 姑息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CRC 具有复发率高、疗效差的特点,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7⁃8]。dMMR/MSI⁃H 是CRC 重要分子病因[9]。相较MSS 的CRC 患者,MSI⁃H 发生以Ⅱ、Ⅲ期为多[10]。目前,dMMR CRC Ⅱ期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已达成共识,而其对晚期CRC 患者姑息化疗及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目前,MSI 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①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微卫星位点序列,判定MSI 状态;②免疫组化法,检测MMR 蛋白表达[11]。与聚合酶链反应相比,免疫组化法操作简单、快速、价格相对低,且易于识别特定蛋白缺失,已广泛用于CRC 组织MSI检测[12⁃13]。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4 例晚期CRC 患者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 蛋白表达情况,发现14 例(9.09%)患者存在MSI⁃H,与既往研究报道[14]一致。进一步分析显示,MSI⁃H组、MSS 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转移、病理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发病部位存在明显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右半结肠MSI⁃H 比例较高且对比左半结肠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基因编码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可能与CRC 的左、右结肠不同相关,可能对临床医生选择姑息化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国内学者吴雨辰等[15]研究显示,在姑息性切除的Ⅳ期CRC 患者中,MSI⁃H 与无疾病进展时间、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本研究数据显示,MSI⁃H 组无进展生存率、疾病控制率高于MSS 组(P<0.05),提示MSI⁃H 患者有着更好的化疗反应。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0 版)推荐针对MSI⁃H/dMMR 的晚期CRC姑息一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 单抗)二级推荐[16]。结合本实验结果,能不能指导临床医生针对伴有MSI⁃H/dMMR 的晚期CRC 患者姑息一线优先应用姑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呢?由于晚期CRC患者中MSI 发生率低,本研究仅发现14 例MSI⁃H患者,样本量小,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MSI 在晚期CRC 患者姑息化疗的化疗反应及预后影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在姑息化疗前行常规MSI⁃H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