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 瑾
最近,江苏南通市市民房女士在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信息时发现,自己的征信报告“职业信息”栏,竟赫然写着“专业做鸡十年”几个大字。事情曝光后,立刻引发关注。网友们表示很是讶异:内容严肃、影响广泛的征信报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妥当的表述?
在今天,个人征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呈现逐步增加趋势。
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张子红介绍,目前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比如房屋租购、交通出行、集中采购,还有产品项目的招投标、招商活动等等,商业交易和商业合作过程中都在用这些报告。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司法办案,还有社会各方面的评先评优,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执法的过程中,都在大量应用信用报告。
大家都知道,征信报告不能“花”,否则后果很严重,不仅可能到银行贷不了款,还会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社会上一些评先评优,都可能因为信用不好,而无法顺利进行。
“按照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们行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贷款担保的相关数据,都是要录入到人行的征信中心数据库里面的。”广东某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就他所在的银行而言,个人的征信信息,都是由省联社抽取,然后统一报送到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
“但这些信息的报送,不是我们人为发起的,而是在日常建立业务关系时,客户的信息就会录入到系统里,然后广东省联社会在我们的核心数据库里自动抽取对应的字段,比如姓名、住址、婚姻状况、工作单位这些信息,然后统一报送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但他表示,不同银行及金融机构,会有不同的报送流程。据该人士介绍,在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方面,银行客户经理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在录入信息的时候,都会有规定要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客户经理是信息录入准确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都会对这块进行把关。”
在客户信息录入后,银行一般会有审核的步骤。“建立客户信息的话,包括我们前台如果有对公客户过来开户,这些信息建立都是需要授权的,也就是说,会有人专门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次事件涉及的是金融公司,公司这块可能跟我们银行不太一样,我也不好评价什么,可能这种公司信息录入严谨度会比较差一些。”
他表示,当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信息录入有误等问题时,金融机构只需要帮客户申请修改,而对造成的后果目前尚无明确的惩罚机制。
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因为金融机构疏忽,对个人征信信息录入错误导致的诉讼案件并不少见。
一则公开的判决书显示,2018年11 月,河南的张艳女士在办理贷款购车手续时发现自己于2001年11 月在上蔡农商行有一笔不良贷款未还,并被列入失信人。张女士随即与上蔡农商行交涉,上蔡农商行认可,将借款人张彦误报写成了张艳,致使张艳个人征信出现不良记录。法院最终裁定,上蔡农商行工作疏忽存在过错,侵害了张艳的名誉权,上蔡农商行赔偿张艳3000 元。但因张艳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所以法院并未支持张艳要求上蔡农商行赔偿精神损失的请求。
然而,在另一个案件中,原告因为《个人信用报告》中的部分时间信息有误,而将央行敦化市支行、央行延边州中心支行一同告上法庭,但法院并未认定征信机构录入征信记录信息有误涉及侵犯当事人名誉权。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原告刘玉伟名下的《个人征信报告》,其中确实有一些内容录入有误,但主要的贷款数额,以及还款逾期的信用不良记录,是符合客观事实的。银行录入的不良记录只是存在时间上的错误,并未降低原告的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