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红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有关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特点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要想了解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就有必要从多角度对其亲属称谓系统进行细致地考察和分析。
1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
上蔡方言是通行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的方言,首先明确上蔡方言的语音分区,有利于后续对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语音特点的考察。语言学家贺巍将中原官话分成了八片,上蔡方言因其古精组字和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都读[]、[、[]而被归入了漯项片。
亲属称谓语是人和人之间血缘关系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复杂的亲属关系必定会产生出多种多样的亲属称谓语,从而构成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在上蔡方言中,每一位亲人都能在庞大的称谓系统中找到与自己身份相对应的称呼。
我在亲戚、朋友间展开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总结出68个上蔡方言中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并和普通话中相对应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以求从多角度对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进行细致地考察和分析。
2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特点考察
通过对上蔡方言常用亲属称谓语的调查可以发现,上蔡方言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1 语音方面
2.1.1 无卷舌音
前面提到上蔡方言归入了中原官话区的漯项片。该片和其他各片的最大区别就是古精组字和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都读[]、[、[]。如:之=资 、吹=催[55]、商=桑[55]等。在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语音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叔”这个称谓语,“叔”在普通话中的字音是[55],而在上蔡方言中读作[55]。还有“侄儿”这个称谓语,“侄”的字音在上蔡方言中没有卷舌的动作,读作 。“老丈人”和“丈母娘”等称谓语中的“丈”字通常读作[51]。
2.1.2 声调有差异
普通话亲属称谓语和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差异并不大,要说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们的部分声调不同。如:
爷[35]爷 —— 爷[51]
奶[214]奶 —— 奶[55]
姥[214]爷 —— 姥[55]爷
姥[214]姥 —— 姥儿[55]
妈妈[55] —— 妈[35]、娘[53]
姑姑[55] —— 姑[35]、娘[35]
姨[35] —— 姨[51]
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普通话亲属称谓语中读一声的字,在上蔡方言中大多变为二声,如妈[55]变为[35]、姑[55]变为[35],部分阴平字在上蔡方言中依旧读一声,但是声母有变化,如叔[55]变为[55];普通话中读二声的字,在上蔡方言中大多读四声,例如爷[35]读为[51],姨[35]读为[51]等;普通话中读三声的字,在上蔡方言中多读为一声,如奶[214]读成[55],姥[214]读成[55]等;普通话中读四声的字在上蔡方言中依旧读四声,例如爸[51]、舅[51]等;普通话中读轻声的字,在上蔡方言中依旧读轻声,只是轻重程度不同,上蔡方言中轻声读的更重一些,比如姑父、姨父中的“父”在普通话中读轻声,在上蔡方言中也读轻声,但音调更加接近四声。
2.1.3 有儿化音
上蔡方言中有许多亲属称谓语和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语一致,只是在词的后面加上了儿化音。词尾的儿化音使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了卷舌色彩,形成了“儿化韵”。如:“孙女儿”读作[55],“婶儿”读作[55],“妮儿”读作[35]。有的亲属称谓语可以靠儿化韵来区别词义,如表示自己妻子的“媳妇儿”和称呼自己儿媳妇的“媳妇”,两个词的不同之处只是有没有带儿化音,但表达的意思确是天壤之别。
2.2 构词方面
2.2.1 单音节词多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中单音节词比较多,几乎看不到叠音词和重叠词的身影。普通话亲属称谓语中有许多叠音词和重叠词,例如爸爸、奶奶等,它们在上蔡方言中只读第一个字的音,直接变成单音节词。例如:爸爸—爸、奶奶—奶、姐姐—姐、叔叔—叔等。普通话中的这些叠音词和重叠词在上蔡方言中除了会变为单音节的形式外,部分词还会在变为单音节后,在词的后面加上儿化音或是词缀“子”,例如:嫂嫂—嫂儿/嫂子、婶婶—婶儿/婶子。
2.2.2 后缀用“子”和“哩”
前面语音部分提过,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除了将普通话中的叠音式称谓语和重叠式称谓语直接变为单音节的形式外,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会在变为单音节词后,在词的后面加上词缀“子”,例如:嫂—嫂子、妹—妹子、婶—婶子等,加上后缀“子”后这些亲属称谓语更加口语化,口气显得轻松、随意,和儿化的作用十分接近。
除了常见的后缀“子”,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中还有一个后缀“哩”偶尔使用,如稱呼自己的丈夫为“当家哩”、“掌柜哩”。亲属称谓语加上后缀“哩”和加上“子”的表达效果一样,都可以使语气更加通俗化,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
2.3 语义方面
2.3.1 平辈间多用统称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系统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平辈间多用统称。不论是堂兄弟姐妹还是表兄弟姐妹,在面对面称呼时大都直接称呼年长者为哥或姐,不会细分为“堂哥/姐”或是“表哥/姐”,我们往往习惯于在称谓语前加上对方的名字以起到区别的作用,如马旺哥、月儿姐。此外,在上蔡方言中,“姐夫”通常称呼为“哥”,当“姐夫”和“哥”都在时,称呼其中一人就需要在称谓语前加上称呼对象的名字来避免混乱。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会用“老表”来统称自己姑家和姨家的兄弟姐妹,比如说:
“这恁哩孩儿吗?”——“这俺老表家哩妞!”
“恁俩啥关系啊?”——“他是俺老表!”
只有在向非本家族人具体介绍自己兄弟姐妹的时候才会详细区分开堂亲还是表亲,“堂哥”、“表姐”等称谓语通常是在背称中使用。
2.3.2 称谓语有色彩义
同一亲属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称谓语称呼,但不同称谓语的色彩义也不尽相同。例如子女在称呼父亲时有不同的称谓方式,在书面语中多称呼为父亲,口语中可以称呼为“爸爸”、“爸”、“大”、“老爹”、“老子”等,但是在感情色彩方面,“爸爸”、“爸”和“大”都带有中性色彩,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互换;“老爹”带有子女和父亲关系亲昵、向父亲撒娇的感情色彩;而“老子”多带有贬义色彩,如在“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这句话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说话人处于气愤的语境之中,语句粗俗。
在称呼配偶的父母时,“爸”、“妈”的亲昵色彩最为浓烈,而“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一类的称谓语带有尊重、敬重的感情色彩,适用于背称和正式场合。
2.3.3 有同称异指和异称同指现象
在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系统中存在着“同称异指”现象,同一个亲属称谓语可以用来指代不同的亲戚对象。比如“大”这个称谓语通常要根据其读音来判断说话人所要称呼的对象,在称呼父亲时“大”读作[51],称呼叔叔时读作[35]。称谓词“娘”用来称呼母亲时读作[51],称呼姑姑时读作[35],而在称呼伯母时多用“大娘”。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词,上蔡方言中还有一个最特殊的同称异指词就是“外甥”。以我家为例,我姐姐的儿子是我的“外甥儿”,同时也是我爸妈的“外甥儿”。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不同,在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中“外甥儿”的含义更丰富,包含有“外孙儿”的意思。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中还有一类“异称同指”词。同一位亲属可以用不同的称谓语称呼。例如在平辈称谓语中,最明显的异称同指词就是老公和老婆,老公能称呼为“他爸”、“当家哩”和“掌柜哩”,老婆可以称为“他娘”、“老婆子”和“媳妇儿”。在子辈亲属称谓语中,儿子的媳妇经常被称为“媳妇”、“儿媳妇儿”,女儿也有很多种称谓方式,如“闺女”、“妮儿”和“妞”等,“女婿”在背称时也可以称为“姑爷”。
3 上蔡方言与商丘方言亲属称谓语之比较
不同的汉语方言之间差异很大,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分化、人口迁徙、地理阻碍和语言接触等。位于河南最东部的商丘市和位于河南东南部的上蔡县,两地相隔较远,商丘方言和上蔡方言的差异也很大。但由于两地相互之间经济往来、男女婚配、人口迁徙等,商丘方言和上蔡方言也出现了共通的地方。本文将上蔡方言与商丘方言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求能更深入地探讨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
按照贺巍的观点,上蔡方言被划分在中原官话区的漯项片中,而商丘方言则被划分为商阜片。对二者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方言的亲属称谓语之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异:
(1)构词方面
商丘方言亲属称谓语多用双音节词,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舅母也能称呼为“妗妗”,而上蔡方言多用单音节词,如“爸”、“妈”、“哥”、“姐”等。
(2)语音方面
商丘方言多把声母sh读作f。如“叔”读为[55],“书”读为[55]。而上蔡方言多把声母zh、ch、sh读作z、c、s,如“叔”读成[55],“侄”读成 等。在商丘方言中,女儿同样可以称呼为“妮儿”,只是发音不一样,商丘方言读作[35],而上蔡方言读为[35]。
(3)语义方面
和上蔡方言不同的是,在商丘地区嫂子也可以称呼为“姐”,这多是因为在兄嫂结婚前,家中小辈会称呼哥哥的女朋友为“姐”,而在兄嫂结婚后,因已习惯“姐”这个称呼而继续使用。商丘方言中儿子多称呼为“小儿[51]”,而上蔡地区一般只有老人会这样称呼自己的儿子。
上蔡方言和商丘方言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二者同为河南方言,且两地相互之间经济往来频繁、男女婚配自由,其亲属称谓语中也出现了部分相同的地方。例如:“外甥”一词都可以指代自己姐妹的儿子,也可以用来称呼外孙儿;姐夫都可以用“哥”这一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只是使用的频率不尽相同。在商丘方言中“大大[5151]”可以用来指代自己的父亲,而在指呼伯父、伯母时读为[3535],并没有性别的区分。“叔[55]”不仅用来称呼叔叔,也可以指代自己的爸爸。在商丘部分地区,有的老年人还会把爸爸称为“大爷”,把妈妈称为“大娘”、“婶儿”。可見,在商丘方言中“同称异指”和“异称同指”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
通过和商丘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简单对比,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同时也发现了更多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独特魅力。
4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亲属称谓语作为中华民族宗族文化的积淀,一直传承至今。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我希望借此论文,能让更多人了解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并对上蔡方言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研究上蔡方言的行列中来。
众所周知,亲属称谓系统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具体地研究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将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鉴于本人当前的知识水平,文中对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特点的分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