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长义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做好对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生活与课堂之间的合理融入,这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更给学生带来了新颖的学习体验。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基础,分别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堂训练几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模式予以讨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生活
在初中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关键学科。纵观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的知识内容,所有都是基于生活而存在的,这说明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提升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有必要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工作,情境教学法由此得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被应用,并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巧用情境教学法,做好生活化课前导入
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将生活内容融入课前导入环节,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带来了重要助力。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在以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时,必须要体现趣味性。以“参与民主生活”的课前导入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了投票活动。投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哪儿上课”,一共有“班级”“多媒体室”“户外”三个选项,我会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选择下周的上课模式,并进行对应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这种互动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课前互动体验,同时他们还能够通过活动感受到民主,尤其是享受授课模式中的决定性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投票之后,教师必须按照投票结果进行备课,很多教师只将其当作一种导入模式,而在后续教学中并不履行诺言,这会让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所以保证从一而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生活化课前导入的重要方法。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其能够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的辅助作用体现在教学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以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应用为前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法不可违”的知识点教学时,我就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几个生活中非常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予以探究和分析。考虑到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当他们分析时,我并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指导。在学生完成分析之后,我会与他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因为主要是考查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价值观念,所以此环节的互动讨论也是以学生的表达为基础,我则会根据他们的观点进行补充,由此实现相互之间的思维互动,并让他们获得正确价值观念、思维水平的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让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优秀学生。
三、妙用情境教学法,组织生活化课堂训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课堂训练是强化学生认知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然而,受教育环境影响,再加上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很多训练环节中他们并不能进入到真实的生活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由此来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例如,在完成“遵守规则”的学习之后,我就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了几个不同的生活情境,具体包括十字路口、售票厅等。在情境体验当中,我会提前与几名同学做好沟通,让他们扮演扰乱秩序的人,如十字路口闯红灯、售票厅插队等,观察其他不知情同学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作何表现。在完成课堂训练之后,我会进一步与他们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不仅方便他人,更方便自己。
或者在完成“法律保障生活”的学习之后,我在课堂训练环节设计了一个“高空抛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体验,意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还会告诉学生在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中,专门针对高空抛物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条款,由此来提升学生对法律在生活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道德素质提升助力。
综上所述,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生活化转变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选择,其能够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仅要做好对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还要让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和应用,由此实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与价值观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47-148.
[2]施凌岚.情境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模块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0(2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