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苗苗
【摘要】本文基于评价系统的介入子系统,探讨辩论赛立论稿中对于介入评价资源的使用情况。以介入系统中的收缩和扩展两个次系统为标准,对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决赛、半决赛、八进四晋级赛和十六进八晋级赛的立论稿进行深入分析,并说明在立论过程中,辩手如何借用介入评价资源来阐述己方的观点与立场,从而使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辩论语体介入资源的运用。以期对辩论者立论稿的阅读和撰写或是辩论文体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辩论;立论;评价理论;介入资源
近年来,辩论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大,参与辩论相关赛事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在辩论赛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立论。立论是对持方观点的浓缩精华,对整场辩论比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论稿中所展现的论点和举例需严谨且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本文选取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决赛、半决赛、八进四晋级赛和十六进八晋级赛中的5场比赛、10篇立论稿作为语料,借助评价理论介入系统对语料进行分析,并总结辩手如何利用有效的评价资源进行开篇立论,以期对辩论者阅读及撰写立论稿或是对辩论文体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理论框架: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由语言学家Martin创立的,其本质是在扩展和延伸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原功能中人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而庞大的系统性分类。评价系统分为态度、介入和极差三个子系统。在评价理论中,整个评价体系的中心系统是态度系统,而极差和介入系统主要起辅助或支撑作用。其中介入系统是本文主要涉及内容。
White在Martin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介入系统,提出了单声介入和多声介入模式。多声介入模式的语言资源可分为“对话延展”和“对话紧缩”。对话延展可分为引发和摘引。引发暗示一种可能性,扩展对话空间。摘引则是引入外部观点或看法,不进行加工,只是一种态度转述。摘引分为承认和疏离,承认含有肯定的态度,疏离则含有疏远的态度。对话紧缩分为弃言和宣言。弃言是使用否定词汇或者转折对立词汇反驳某种观点或看法。宣言则是使用肯定词汇或者是引用其他观点或事例来支持自身观点。以上提及的几种类别在辩论话语中大多有明显的词汇或语言特征。介入系统偏向于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路径,能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观点和态度,从而使得发言者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立场争得人际空间,这体现了语篇的多声性和互動性。因此,本文采取其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辩论立论稿中介入资源的功能和分布特征。
二、辩论话语
辩论是一种特殊话语类别,包含“辩”和“论”两个方面。“辩”是指辩驳,即根据一定的逻辑与理据质疑或者反驳某个观点。“论”指论点,即根据某种立场阐述己方观点、论证数据与事例。辩论旨在双方用一定论理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者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从而能最终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立论则属于“论”的部分,在辩论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论,旨在针对辩题,提出己方的见解和主张,即为论点,并对论点进行阐述与解释,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立论稿需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提出的论点要具有准确性及正确性,能够充分表明己方的观点和态度,且提出的看法要符合客观事物,不可瞎编乱造。
在立论中,如何给对方留下辩驳空间或者是对话空间,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哪些论点留给对方比较大的反驳空间,哪些论点不容对方质疑,这都需要好好思考与设计。而这与介入系统密切相关。换言之,辩论话语中势必含有较为丰富的介入资源。
三、辩论赛中介入资源实例分析
本研究所分析语篇来自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决赛、半决赛、八进四晋级赛和十六进八晋级赛中的5场比赛、10篇立论稿,共约一万一千字。
评价资源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以上数据揭示了此研究语料中介入资源各子系统以及它们所包含的评价参数的使用情况。表1中显示该语篇含有丰富的介入资源评价表达,多达186次。该研究结果与立论的表现形式是基本吻合的。介入系统对语篇构建人际意义有重要作用,决定了留给对方的对话空间是扩大还是缩小,而立论也旨在影响对方的辩驳空间。本语料的参与者是持有相反立场的正反双方。双方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立论,目的在于论证自己观点的精准、正确性,同时要缩小对方的辩论空间。
1.弃言。弃言是使用否定词汇或者转折对立词汇反驳某种观点或看法,在立论中多选用这些词来否定对方立场或者反证己方观点。弃言共80次,占总介入资源的43.01%,是介入资源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这说明,在立论中,辩手多选用否定词或者对立词来支持己方观点或者抨击对方立场,辩论者选取较为直观且明显的表达方式表明他对己方评价对象的肯定或者对对方评价对象的否定。在所分析的语料中,辩手通过使用合适礼貌的弃言,不仅有助于支撑己方观点,而且能增强接收者对论点的接受程度。
下面从语料中找出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例1.在精神文化的培养方面,文化内核被打破和颠覆的现状需要我们慢一点。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尤其是经典文化,它所追求的不是速成而是一种缓慢的、深刻地对生活体验的积累。(辩手持方:生活应该慢一点)
在例1中,该方辩手选用了“不是”一词较为强硬的否定了精神文明尤其是经典文化的建设是速成的这一观点,反证出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慢一点这样鲜明的情感态度,更容易说服观众与评委团。
2.宣言。宣言则是使用肯定词汇或者是引用其他观点或事例来支持自身观点。宣言在辩论赛话语中的使用频率同样较高,出现71次,占总体介入资源的38.17%。立论中的论据环节与宣言关系最为紧密,运用宣言功能最为频繁。论据要求确凿、恰当,可信度高,能够很好地支撑己方观点,宣言主要作用也是肯定自身观点,其在立论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较大。
例2.在信息时代,生存需求得到了整体意义上的满足,人类普遍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理想、情感、认同、知世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使得幸福的主观色彩得以呈现,幸福由单一的模样演化为多元的心理满足,我们无法再归纳出一个统一的所谓的客观标准去定义和评价。(辩手持方:幸福是主观的)
该辩手想论证信息时代后,人类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使得他们追求精神需求的欲望高涨。之后又用“统一”一词来说明,每个人关于精神需求满足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得到的幸福也不一样,是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的,从而论证幸福是主观的。该辩手充分利用同意这一功能,从而引起观众普遍认同,引导比赛走向。
3.引发。引发暗示一种可能性,表达作者自身观点只是其中一种观点,愿意接纳其他观点,扩展对话空间。引发出现15次,占总介入资源的8.07%。由于引发蕴含可能性,所指出的观点可信度不是很高,对支持己方观点或者打击对方观点的作用不够明显,所以在立论稿中比较少使用这种方式。
例3. 当今时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有一句话,它虽然很俗,但是说的很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社会,若选择悠闲未必会过得更好,因为很可能会面对竞争的失败,失去现有的东西。(辩手持方:生活应该快一点)
例3中,该方辩手使用了“未必”“很可能”两次,表达出选择悠闲可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这段话的力度是不够强的,因为“未必”“很可能”发生的几率到底是多少,没有具体数据证明。如果没有数据或者实例,这个观点的论证力度是很低的,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对方辩手、观众和评委的认可。
4.摘引。 摘引是引入外部观点或看法,不进行加工,只是一种含有承认或者疏远态度的转述。在辩论中,通过摘引引入的观点,可能是作为一个铺垫,其本身不具有偏向性。摘引的次数为21次,占总介入资源的10.75%。
例4. 公元前五世纪,随着梭伦回答了吕底亚国王关于幸福的诘问,古希腊先贤们展开了对于幸福的深刻思考,亚里士多德相信追求幸福的行为本身即是至善,伊壁鸠鲁认同幸福即是获得快乐的行为,边庆把它理解为社会福利的实现,而回溯中华,儒家的幸福是孔颜之乐,执中致和,道家的幸福是生命本真,顺其自然。历史的长河匆匆流逝,幸福的定义纷争不休,究其本质,均是主观与客观之别。(辩手持方:幸福是主观的)
例4中提及了“梭伦”“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儒家”等的观点,这些观点本身并没有偏向性,没有论证出幸福是主观的,也没有否认幸福是客观的。该方辩手只是选择通过这种表达形式切入辩题,在立论稿中起着润色或者承上啟下的作用,对本身论点的证明并无太大关系。
本文运用评价体系中的介入系统理论,探析了辩论赛中正反双方辩手如何选用精准的词汇、数据与事实来论证己方论点,通过利用充分的介入资源来表达己方观点或者反驳对方观点,以此提高表述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研究表明,在介入系统各评价功能中,弃言最多,其次是宣言,然后是摘引,最后是引发,这一研究结果恰巧符合辩论立论稿的撰写结构。
参考文献:
[1]Martin J,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New York:Continuum, 2003.
[2]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3]White P R R. Beyond modality and hedging: A dialogic view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subjective stance[J]. Text, 2003(2):259-284.
[4]韩瑞芳.辩论赛中的态度评价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85-88.
[5]林美珍.农业语篇的介入资源分析:基于评价理论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