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晶颖 杨忠敏 张 洁 高辰玲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目前,汽车行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提高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迫在眉睫。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和转换两阶段效率以及整体效率,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环境规制、政府支持、自主创新能力与平均企业规模等因素对我国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效率高于创新转化效率,创新转化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平均企业规模的增大会抑制汽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环境规制以及政府支持强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因此,政府通过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和支持创新力度、企业通过控制自身规模,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我国环境污染总体上较为严重,能源和资源耗用量较大,工业行业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汽车行业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废气、废水等物质的产生会造成环境污染;当汽车产品投入使用后,尾气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考虑到汽车行业存在环境污染的特性,加快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有助于实现汽车节能、降耗和降低环境污染,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本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变化,并研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为我国行业和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研究角度集中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孙欣(2019)探究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陈晓等(2019)通过系统GMM方法来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少的文献是从中观行业的角度出发,成琼文(2020)立足于我国各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发现各行业之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少数学者以单一行业作为研究角度,张静晓(2020)揭示了建筑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内部机制以及不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
现有文献多从经济、市场、政府等角度来研究影响因素。王俊鹏(2019)从技术、政府等因素对汽车业生态系统分析,发现市场经济和政府扶持影响较大。程小佩(2019)研究发现汽车产业皆存在着产能过剩情况,市场化、环境和政府因素对产能会产生影响。Li等(2018)发现政府提供研发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时,会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对于变量的选取方面,成琼文(2020)从市场、政策和技术方面选取变量指标,发现平均企业规模、环境规制等因素有助于提高行业绿色创新效率。
结合上述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围绕绿色技术创新有了丰富研究。但更多文献是聚焦于宏观区域或是微观企业,较少学者从行业视角来分析,本文将立足于汽车行业来研究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将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汽车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通过Tobit回归模型从政府、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影响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汽车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Tobit模型。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其效率值取值受到约束并且被截断。当因变量取值在某个范围内被截断时通常采用Tobit回归模型处理,见公式(1)。
其中,y*为潜变量,yi为因变量,β0为常数项,xij为自变量,βi为估计参数。
本文将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为因变量,将自主创新能力、平均企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强度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构造Tobit模型如公式(2):
其中,GTI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AES为平均企业规模,IE为自主创新能力,G为政府支持强度,ER为环境规制强度。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数据来源。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报》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变量选取
(1)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指标选取
①研发投入阶段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一般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常用指标有研发人员总量与研发经费支出,本文采用R&D人员当年总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为研发环节的投入指标。参考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专利可以衡量某一区域或行业绿色创新能力以及潜在的市场收益,因此本文选取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有效数量作为研发环节的产出指标。
②使用转换阶段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专利需要其他非创新性要素的投入才能转化为实际经济价值。企业会在中间环节加大投入资金来支持产品和技术改造升级,本文选取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投入指标。本文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期望产出指标。汽车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本文将汽车行业中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
(2)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指标
①行业自主创新能力(IE)。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行业本身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汽车行业试验发展支出占行业R&D经费比值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
②平均企业规模(AES)。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本文选取汽车行业各年的生产总值与企业总数量两者比值作为指标。
③环境规制强度(ER)。环境规制通过增加对环境的约束,促使行业不断调整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采用“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数额作为环境规制强度指标。
④政府支持力度(G)。政府会对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投资或是优惠政策支持,本文将以政府投入资金数量作为政府支持强度的指标变量。
(一)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测算。行业在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阶段、使用转换阶段以及整体效率数值的数据,如表1所示。从整体效率上看,在2007~2017年间汽车行业的总体效率均值是1.0410,整体创新效率存在着提升空间。除了2016年以外的其他年份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效率都超过了数值1,DMU相对有效。其次,研发投入阶段效率均值为0.9995,使用转换阶段效率均值为0.9498,两者DMU相对无效,表明汽车行业在研发投入和使用转换效率需要提升。(表1)
表1 2007~2017年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一览表
从汽车行业研发阶段来看,其效率均值为0.9995,低于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汽车行业中创新投入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从2007年到2017年研发投入阶段的效率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在汽车行业中研发投入造成了资源浪费。在使用转换环节中,其效率均值为0.9498,低于研发投入效率和整体效率均值,说明汽车行业研发成果在转化时转化率较低。从2007年到2017年汽车行业的产品创新使用转化率处于上升趋势,意味着环境规制或是政府投入等因素有利于加快汽车行业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分析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明,2007~2017年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效率较高。但是,将整体效率分阶段来看,创新研发阶段效率和转换阶段效率都有待提升。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说明汽车行业内部结构调整。
(二)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从表2的回归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整体效率中各变量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0假设,数据拟合程度较好。(表2)
表2 Tobit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平均企业规模与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5%水平上呈负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974,说明汽车企业的规模扩大会抑制汽车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这一结论与成琼文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他研究发现行业中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随着汽车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行业可能会面临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创新成果产出慢于创新资源投入速度。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5%水平上呈正向影响,表明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以加快行业资源利用率。在创新两个阶段中,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研发效率呈不显著负向影响,与创新转化效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资源转化为创新成果。
政府支持强度对创新效率正向影响较小,回归系数为0.0157。这与谭健芳等(2020)的研究结果相近,政府关联可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政府通过制度法规等方式诱导企业增加投入资金,保障行业创新有效性。
环境规制强度与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1%水平上呈负向相关,回归系数为-0.372,正向影响程度最大。说明了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政府通过增加“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额和征收排污等环境规制相关措施,企业会增强治理环境污染的意识。
通过对2007~2017年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计算,得出我国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水平较高,研发阶段和转换阶段效率都有待提升。从影响因素来看,平均企业规模、行业自身创新能力、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平均企业规模对汽车行业创新效率呈负向影响,行业自身创新能力、环境规制强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与汽车行业创新效率呈正向显著影响。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环境规制监管。政府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应加大对行业创新投入资金,减缓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压力,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政策。激励政策要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引领更多企业加入到绿色创新方向。同时,政府加大对尾气污染超标的惩罚力度,与环境规制相辅相成,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二)行业提升产出效率,突破技术升级瓶颈。汽车行业创新转换效率较低,制约了行业绿色创新产出能力。为了提升汽车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需要重点抓住创新成果转化阶段。行业和政府严格把控创新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可以通过引进创新型人才、合理利用绿色创新平台等措施保障创新有效进行。(三)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规避组织惰性问题。企业应根据发展特点以及规模报酬的体现规律,规避企业内部资金、运营体系固态化。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发出纯电动式新能源汽车等,汽车企业应抓住产品创新机遇,加快产品创新速度,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