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Δ

2021-09-08 06:18张英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嘧达非典型丙种球蛋白

张英旭

(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北京 100080)

川崎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病、体温升高、眼结膜及咽黏膜充血、颈部伴有淋巴结肿大以及患儿手足出现红斑和硬性水肿,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2]。患儿符合上述症状的2~3条,可称之为非典型川崎病。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可以封闭血小板表面、单核吞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Fc受体,降低血管免疫炎症反应[3]。丙种球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抗体,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预防感染[4]。双嘧达莫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能有效减少血栓栓塞发生。王玉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64例,男性33例,女性31例。纳入标准:符合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指南[6],发热5 d的患儿及持续发热5 d以上的患儿;非典型川崎病至少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中的2~3项,(1)手足出现红斑及硬性水肿,(2)皮肤病,(3)眼结膜及咽黏膜充血,(4)体温升高,(5)颈部伴有淋巴结肿大[7];患儿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通知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疾病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0.8~12岁,平均(6.5±1.0)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0.5~12岁,平均(6.5±1.0)岁。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退热、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相应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规格:2.5 g/瓶(5%,50 ml)],静脉滴注,1.0 g/kg,滴注速度不得>3.0 ml/min。观察组患儿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嘧达莫片(规格:25 mg),1日25~50 mg,分2~3次服用。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1)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统计两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和手足肿胀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2)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于治疗前1 d、治疗后7 d清晨空腹时抽取患儿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5 min),分离血清,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T水平;对CRP水平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PCT水平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比色法。(3)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头晕头痛等,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7 d后病情完全恢复,体温恢复正常,黏膜充血消失,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手足肿胀消退,且1周内未见反复,连续检查血常规2周全部正常;显效:治疗7 d后病情得到基本缓和,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黏膜充血趋于消失,颈淋巴结肿大和手足肿胀开始消退,但血常规中有1项指标未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 d后病情好转,但体温、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及手足肿胀等症状未恢复正常,血常规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完全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相关指标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related to clinical symptom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 d)

2.2 两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WBC、PLT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W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WBC、PLT水平明显低于两组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WBC、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WBC、PLT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serum WBC and PLT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低于两组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CRP and PCT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3%(9/32)、34.38%(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的病理改变,常见于儿童,症状多表现为有5 d且持续5 d以上的发热、皮疹、睑结膜充血、杨梅舌以及指趾出现端肿等,严重者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8-9]。符合以上全部症状,一般称之为典型的川崎病。与典型的川崎病相比,非典型川崎病的病情更加隐匿、凶险,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0]。丙种球蛋白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活化和广泛血管炎异常,而抑制血管表面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封锁血液里的细胞受体来实现[11]。双嘧达莫可以抑制冠状动脉扩张、栓塞加重,其主要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能改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WBC、PLT等是常规的炎症指标,虽然其特异性不是很高,但临床应用广泛,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大[14]。胡彬文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川崎病的严重程度越高,WBC、PLT水平越高。本研究分析了非典型川崎病患儿WBC、PLT水平情况,经过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后,WBC、PLT水平趋于正常,说明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能有效改善病情,控制病情发展。

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CRP,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炎症及感染后6~12 h,CRP水平迅速升高,在24~48 h内达到最高峰值,且炎症、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CRP水平升高幅度有关[16-18]。CRP的作用为:(1)可以激活补体;(2)可以加快巨噬细胞运动与吞噬的速度;(3)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块收缩[19]。当机体发生严重感染时,PCT水平会显著升高[20]。PC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当人体受到细菌侵袭、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PCT水平会明显升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确诊有很大帮助。有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的CRP、PCT水平与健康儿童相比明显升高[21]。因此,本研究选择CRP、PCT指标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RP、PCT水平显著降低,提示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可通过降低患儿CRP、PCT水平,改善患儿体内炎症反应,从而控制疾病发展,起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能提高非典型川崎病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治疗非典型川崎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WBC、PLT、CRP及PCT水平,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双嘧达非典型丙种球蛋白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