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光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药剂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各行各业均产生了明显影响。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医疗机构普遍出现了住院患者数量下降、危重症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增加的情况[1-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临床用药在口腔专科医院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对2019~2020年本院住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使用的影响。
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系统获取2019~2020年本院住院患者药品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和用药金额。
对比分析2019年和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重点监控药品等的销售情况,以及住院患者药品销售金额前20位的变化,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住院患者药品使用的影响。药品通用名、剂型相同而规格、厂家不同的药品,合并为1个品种计算。国家基本药物为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收录品种。重点监控药品为2019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4]收录品种。
与2019年相比,2020年住院患者使用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重点监控药品等的销售金额均有较大幅度降低。见表1。
表1 2019年和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使用概况
2019~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销售金额前20位中,放射性药品、手术用药和抗菌药物金额占比较大,且多数药品销售金额排序变化不大。见表2。
表2 2019年和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销售金额前20位
本院住院患者均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大部分为手术患者(2020年手术患者占94.6%),医师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开放的口鼻,部分患者需行气管切开,脓肿患者需切开引流,患者术后需要口腔和气道护理等。若防护不当,感染控制工作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引发患者间交叉感染[5]。出于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紧张时期,本院减少了住院患者入院人次。2020年住院患者入院5093人次,较之2019年下降34.7%,致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消耗亦相应减少,药品销售金额下降31.5%。
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三级综合(含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应达到25%以上,二级综合(含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应达到3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应达到50%以上[6]。2019年和2020年,本院住院患者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分别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33.06%和32.16%,稍高于本院全院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比(2019年28.28%)[7]和成都某口腔医院全院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比(2018年31.27%)[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高。
人口腔中有多达700余种不同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微生物[9]。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腔生态平衡失调,再加上口腔颌面立体结构的复杂性,往往造成手术消毒不够彻底,致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近年国内文献报道[10-12],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从2.45%到13.55%不等,术后感染率的高低与手术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围手术期是否预防用药、患者是否有糖尿病、住院时间和手术性质等相关。本院住院患者大部分为手术患者,且多数为手术范围大、经口咽部黏膜、手术区域有污染的Ⅱ类切口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13]。
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可能的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口咽部厌氧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此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品种推荐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13]。由表2可见,2019年和2020年,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销售金额分别居第4和第5位,与指导原则的推荐品种相符。
销售金额居前20位的其他抗菌药物品种使用亦基本符合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比如,2019年和2020年,销售金额分别居第5和第4位的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抗厌氧菌药物。研究认为[14-15],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疗效确切,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优于甲硝唑,且每日用药次数(2次/日)少于甲硝唑(3~4 次/日),用药依从性更高。本院住院患者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和左奥硝唑均有较多使用,但因甲硝唑价格较低,销售金额未进入前20位。2019年和2020年,销售金额分别居第16和第15位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主要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其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16]。2021年1篇专家共识指出[16],一旦确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及时足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推荐采用二代头孢+硝基咪唑。当CT检查示产气菌感染且二代头孢药效不佳时,采用三代头孢+硝基咪唑。对于重症间隙感染患者,尤其是C反应蛋白>100 mg/L或降钙素原>10 ng/ml、有潜在败血症和脓毒血症风险的患者,建议直接使用碳青霉烯类。本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重症患者较多,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基本符合该专家共识要求。2020年销售金额居第11位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适用于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以及对于由产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研究认为[17],头孢西丁适用于以下手术的围术期预防用药: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结肠、直肠、阑尾手术,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术。因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可能的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口咽部厌氧菌[13],本院将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用于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有体内植入物或植骨的Ⅱ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使用较为合理。
近几年,本院每月抽取住院病历做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每月简报公示各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年为新入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变更医师、病房新入院进修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日益严格。2019年和2020年,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14.08%和15.36%,与江西某二甲综合医院(2018年14.48%)[18]、安徽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14.83%)[19]相当,远低于广东某二甲综合医院(2018年25.35%)[20]。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紧张时期,减少了轻症患者的收治,致2020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稍高于2019年。
由表1可见,2019年和2020年,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30.11万元、10.44万元,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55%和0.78%。近几年,为降低患者药费负担,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院每月简报公示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对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开展专项点评[21],向使用科室反馈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使用情况[22-23],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致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金额占比均有明显下降。2019年住院患者使用了胸腺五肽注射液和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2种重点监控药品,2020年只有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仍在临床使用,且其使用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由表2可见,2019~2020年住院患者药品销售金额前20位中,放射性药品、手术用药和抗菌药物金额占比较大,且多数药品金额排序变化不大,药品使用品种较为稳定。其中,放射性药品为碘[125I]密封籽源,用于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疗效[24-26]。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每年开展较多此类治疗,故其销售金额在2019年和2020年均居首位。手术用药有地佐辛注射液、吸入用七氟烷、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罗库溴铵注射液等。本院住院患者大部分为手术患者,故上述手术用药使用较多,且用量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减少了住院患者药品消耗。由于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的推动,疫情前后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药品等的使用均较为合理,药品使用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