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力松,黄亚新,张釜恺
(陆军工程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桥梁设施的建设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关乎国家综合发展的命脉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桥梁设施的建设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局面,道路交通网络对其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桥梁往往是道路交通网络中的咽喉与枢纽,然而在历次大灾大难面前,众多民用桥梁损毁严重,震后的交通网络趋于瘫痪。因此,震后快速启动应急抢险预案,进而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桥梁的快速架设与抢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开展上承式多跨临时桥设计研究,可以缩短制定抢通方案的时间,提高施工组织方案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抢通的效率,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是震后桥梁设施抢通的基础和保障,能大大提高抢通的效率,保证顺利完成救援任务[1]。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在公路桥梁规范、准则的制定已经相当完备,交通部、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桥梁设计、施工的规范、准则,为国内桥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1993年,原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该设计准则对城市桥梁的设计和规划横断面布置管线、车辆荷载、人群荷载、建筑艺术处理等作出了规定[2]。1998年,原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CJJ 77-98),对城市桥梁荷载标准作出了规定[3]。2000年,《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颁布,该规范对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施工的技术水平、规范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4]。2004年,原交通部颁布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对公路桥涵的建筑界限作了修改,增加了汽车专用公路桥涵的有关规定,对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作了局部改动,对桥涵设计的布载规则作了补充[5]。2007年,原交通部颁布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修改了地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的有关规定、公路桥涵浅基础设计的有关规定、冻土地区基础设计的有关规定,完善了桩基础设计的有关规定,补充了后压浆设计等成熟的先进技术,新增了地下连续墙设计等内容[6]。2011年,原交通部颁布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新增了“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海洋坏境桥梁”“安全施工与坏境保护”“工程交工”等4个章节,对原规范的附录和术语进行了删减和修订[7]。2015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8]。2020年,《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颁布,在总结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吸纳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更好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工程建设理念[9]。
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钢便桥工程实例,研究利用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制式器材快速架设上承式临时桥梁,保障交通线的畅通。主要研究了上承式临时桥梁架设时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提出了桥梁结构总体设计方案,绘制了桥梁总体设计图纸;完成了设计计算说明书;建立了迈达斯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且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案可行性;制定了施工方案部署,为灾后抢险救灾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设计任务:障碍宽度40m,桥面宽度10m,沙质粘性土,土壤的容许压应力取180kN/m2,设计荷载为公路一级荷载,双车道并双人行道,快速架设。
将该临时性桥梁设计为上承式、三跨、双车道(15+12+15)的形式,桥面宽度约为10m。
(1)从快速架设的角度出发,主桁采用“制式”的12片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器材,主桁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材,横向连接系材为制式90支撑架。
(2)桥面系简化设计,省去横梁、纵梁,采取直接密布15×15cm方木的形式,而后在上面加盖8mm花纹钢板,既减轻了桥面自重,又简化了施工作业,满足了快速架设的需求。
(3)桥端部需要清理出一定的作业场地,端支座附近地面夯实,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桥台采用石砌挡墙的形式,宽1m,高1.8m,长12m。
(4)中间桩采用吊车悬挂震动钢管桩的方案,每架设一跨再打另一排桩,每排4孔,共需两排;钢管桩采用Φ720×8mm焊接螺旋钢管桩。
(5)在桥头显著位置设置适当的限速及允许通过荷载标志,在桥头及跨中设置照明装置,并布设栏杆。
1.2.1 立面图(见图1)
图1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上承式临时桥梁立面图
1.2.2 横断面图(见图2)
图2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上承式临时桥梁横断面图
1.2.3 端部构造图(见图3)
图3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上承式临时桥梁端部构造图
1.2.4 俯视图(见图4)
图4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上承式临时桥梁俯视图
1.2.5 横向连接系布置图(见图5)
图5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上承式临时桥梁横向连接系布置图
设计荷载:公路一级荷载。
2.1.1 主桁架弯矩计算
公路一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10.5kN/m,集中标准荷载按以下标准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180kN;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时,Pk=360kN;桥梁计算跨径在5~50m之间时,Pk值采用线性内插求得。计算剪力效应时,Pk的值应乘以1.2[10-14],见图6及表1。
表1 车辆荷载的主要技术指标
图6 集中荷载与均布荷载示意图
该上承式总长42m,分三跨(15+12+15),桥梁共布置12片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主桁,主桁间距0.9m,桥面宽约10m。上部结构密布150×150mm方木,加盖8mm花纹钢板。
在计算主桁内力时,简化为简支梁体系。由于各跨之间会有相互约束作用,则按简支梁计算时会更加保守。
则单片桁架由静载产生的弯矩为:
保守认为车道荷载由3排桁架承担,不均匀系数为1.2;
有:M=M0+M1=57.0+512.0=569.0kNm<[M]=788.2kNm。
所以主桁的弯矩在许可范围内,满足要求。
2.1.2 主桁架剪力计算
利用在计算弯矩过程中的部分结果,有剪力计算如下[10-14]:
所以主桁的剪力在许可范围内,满足要求。
2.1.3 主桁架挠度计算
主桁架由结构自重产生的弹性挠度[10-14]:
主桁架由静活载产生的弹性挠度:
主桁架非弹性挠度:
用累加法计算非弹性挠度:
综上:f=f1+f2+f3=1.1+7.4+12.0=20.5mm,
2.1.4 弦杆最大应力计算
车轮集中载产生的应力计算[10-14]:
上弦杆计算长度l=70.5cm,上弦杆W=79.4cm3,P=
上弦杆局部弯曲应力为:
上弦杆轴向力产生的应力计算:
σ=σ1+σ2=54.4+159.5=213.9MPa<[σ]=0.9σs=315MPa,满足要求。
桥面系、桥脚、桥台、附属设施的设计计算[10-15]结果详见表2。
表2 桥面系、桥脚、桥台、附属设施设计计算
按照以下步骤建立模型[16-18]:(1)定义材料和截面;(2)建立模型;(3)添加边界条件;(4)输入自重荷载;(5)输入移动荷载;(6)分析数据;(7)运行结构分析;(8)查看结果。
3.2.1 结构自重弹性挠度
经MIDAS有限元分析,结构自重产生的弹性挠度为:f1=1.06mm,见图7。
图7 MIDAS有限元分析-结构自重产生的弹性挠度
3.2.2 活载弹性挠度
活载产生的弹性挠度为:f2=8.46mm,见图8。
图8 MIDAS有限元分析-活载产生的弹性挠度
3.2.3 上弦杆组合应力
上弦杆局部应力最大值为:σmax=177MPa<[σ]=0.9σs=315MPa,满足要求,见图9。
图9 MIDAS有限元分析-上弦杆组合应力
3.2.4 横向连接系受力
横向连接系应力最大值为:σ=94MP a<[σ]=188MPa,满足要求,见图10。
图10 MIDAS有限元分析-横向连接系受力
3.2.5 方木应力
经MIDAS有限元分析,方木弯曲应力为:σ=8.4MP a<[σw]=14.5MPa,满足要求,见图11。
图11 MIDAS有限元分析-方木应力
由表3得:(1)理论计算结果与MIDAS有限元分析结果,两者都满足设计要求;(2)计算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均是按最不利情况计算得出,结构主要控制参数与容许值有一定差距,结构设计偏于安全、保守,如有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设计,以降低成本;(3)自重产生的挠度、方木应力这两项内容相对误差均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可靠性,而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又进一步佐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施工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施工组织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表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该钢便桥施工队分打桩组,电焊组,安装组,起重组,构筑组。项目部派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测量员跟踪控制。具体人数详见表4。
表4 管理人员与作业队人员表
总体施工机械设备需求见表5。
表5 施工机械设备表
工程材料需求见表6。
表6 工程材料需求
施工流程图见图12。
图12 施工流程图
施工工期见表7。
表7 施工工期
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钢便桥工程实例,研究利用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制式器材克服40m障碍宽度,快速架设公路一级荷载上承式临时桥梁,保障交通线的畅通。
主要完成了理论设计计算与MIDAS有限元分析,并且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绘制了桥梁总体设计图纸;制定了施工总体方案部署;为灾后抢险救灾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桥既是战备器材又是商业租赁器材,保有量大;制式器材,不需重新设计,结构简单,易快速架设;适应性强,互换性好,拆装方便;单片重量合理,便于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