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任务情境促“长文短学”

2021-09-07 09:49张情情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张情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任务情境;叙事性作品;“长文短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36-0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部分“长篇”课文,这些课文篇幅较长、前后信息关联密切、知识点杂而多、品析难度大。教师如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文体和学生的学情,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来架构课堂教学,则能帮助学生实现“长篇”叙事性作品的有效“短学”。

1.任务驱动:唤醒学生阅读“长篇”叙事性作品的前密码。

一是问题驱动。“问题驱动”即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抓住主话题,提炼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并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品析词句、探究结果、迁移运用。教学四下《小英雄雨来》一文时,上课之初,笔者即创设任务情境: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诚信教育,但文中的雨来在面对鬼子询问李大叔下落时显然说了谎,这与“诚信”不符,对此你怎么看?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文中寻找关键信息并做出判断,对于“诚信”与“民族大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是兴趣驱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田野》是管桦先生创作的抒情歌曲,被选编在苏少版《音乐》四上教材中,学生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之前就已经会唱,但对于歌曲所抒发的情感却领悟不深,这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契机。教学时,笔者以此歌曲为切入点,让儿童唱歌曲、讀课文、品形象,探寻歌曲与课文的内在联系。

三是整合驱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有三处“没看见”,三处景色描写,三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三个“三处”便是课文的“骨架”,虽然散落分布于课文的不同段落,但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相互照应。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三处找出来,联系上下文自读品味,以此为落脚点综观全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节的起伏发展。如此,学生既抓住了课文的整体,也紧扣了课文的关键,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长文短学:建构学生感知“长篇”叙事性作品的活动场。

一是聚焦情节,学拟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小标题有助于学生快速聚焦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时,笔者这样指导学生列小标题:先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小标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一、二部分内容,通过观察范例,学习列小标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三至六部分的内容,自主探究,照样子列小标题;接着,引导学生选用文中重点语句,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用多种方法拓展思路,创新列小标题;最后,引导学生把各部分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内容,根据提示列小标题。

二是关注细节,品析词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细节描写是叙事性文本常用的描写方法,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对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英雄雨来》中塑造的少年雨来形象,体现了儿童美好的精神品质,非常适合用来激励当下学生的品格成长。课文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形象,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处进行品读体会。第一个关键处是雨来三次说的“没看见”,有助于学生体会雨来的沉着冷静和坚强不屈;第二个关键处是三次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阅读感受,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和爱国情感。

三是凸显环境,阅读体会,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关于还乡河的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风景,还衬托出了人物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教学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体会。学生认识到第一处环境描写表现还乡河优美的风景和平静的生活,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作铺垫。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三处环境描写表现人们对雨来的怀念与不舍。最终,笔者引导学生体会到本文的环境描写,不仅表现自然风光,更暗含着人们的心理变化,是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

3.多元评价:呵护学生品味“长篇”叙事性作品的原动力。

一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搭建个体与他人思维碰撞的场域。在“长篇”叙事性作品的学习中,教师的评价点拨对于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以及体会思想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时,笔者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就是被雨来掩护的李大叔,听到鬼子对雨来的威逼利诱时会怎么做”。学生选择不一、理由各异。此时,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搭建起思维碰撞的活动场。

二是角色互换、共情关怀,营造家庭与学校共生的书香氛围。在创设任务情境时,教师不仅要着眼课堂,还要将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营造家校共生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及阅读感受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长课文讲给身边的大人听,培养其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或是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举行“小小故事会”讲故事大赛,时时、处处营造享受阅读的书香氛围。

三是活动展示、走进生活,共建书本与生活相融的大阅读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进生活与实践,以多种形式共建书本与生活相融的大阅读圈,使学生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同时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让“长文阅读”点亮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