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生管理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1-09-07 04:58郭兆峰
江苏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立德树人

【摘 要】当下,在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主体性弱化、角色错位、价值偏离等问题,不符合新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教育者和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正心循道,求是创新,合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学校管理;中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124-03

【作者简介】郭兆峰,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江苏徐州,221000)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此年龄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初步树立和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处于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关键期,具有不成熟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的生命主体。他们自有求知欲望、兴趣、好奇心和活动创造的本能,具有自主学习、发展和创造能动性。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范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既是学校管理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也是学校管理的价值旨归。

在中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被忽视、中学生发展内涵被片面理解、教育方法简单和成长过程受强势干预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性弱化、角色错位、价值观偏离等。

一、中学生管理的问题

1.中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弱化。

学生的需要、自由和权利容易被忽视:一是空间的制约。《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规定了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但现实中存在着教室内的大班额教学、麻雀式校园内的集约型运动与生活等现象。二是身体自由受限。教育惩戒边界的扩大,使学生被禁止动手、动嘴、动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行为和身体自由的限制。三是学生需要被忽视。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中的教育活动设计往往未征求学生意见,只是按照学校既定的、传统的、习惯性的方案实施,学生自治组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

2.中学生管理的角色错位。

教师和家长通常被认为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管理学生。现实中,“教师让位—家长越位”型的管理方式普遍存在,而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方法错位,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长于教学,弱于育人,尤其对犯错误、有问题的学生缺乏耐心,没有选择适切的教育方法,难以走进学生心里,情感上不相通,心理上不相融,而是动辄请家长来补位;一些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品德、习惯和志向,而是强势干预孩子的学业成绩,不顾孩子的实际需求,牺牲孩子休息时间,上名目繁多的辅导班。

3.中学生管理的价值偏离。

学生管理存在价值偏离,降低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效能。一是现实中存在着中学生管理者把学生看作“病人”的现象,认为学生是有问题的“病人”,必须服从教师命令和要求,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欣赏、肯定和激励,教师也难以找到工作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二是忽视引导学生进行“向学之心”精神价值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被附加了“为升学考试而学习”的实用价值,本来充满生命活力的中学生被“分数”钳制。学生尽管学习很多知识应对考试,却失去了求知欲、兴趣和价值体验。

二、中学生管理问题的解决路径

1.多维共建,加深教育理解。

第一,学校空间和资源配置须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置适度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尽可能凸显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尊严和意义,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解放学生的身体。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开放性、多元性和民主性的理念,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尊重中学生的特征,让中学生在参与、合作中,在交流、互鉴中,产生真善美的体验,拥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充分的精神自由,彰显出独特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力。

第三,营造个性化学习文化。学生活动设计需要秉持学生立场,尤其重视和关心作为“个体”的学生。学校要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开展多层面针对学生的调研、交流和对话,放手让志趣相投的学生在社团、项目化学习团队中,充分彰显个性,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专业团队,细化落实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2.家校共育,落实立德树人。

学生发展具有自然性和生物性特征,学生的发展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生成的。教育需要“微火慢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能違背客观规律。学校和家庭要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学校教育是促进中学生成长的手段。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成熟但具有巨大发展潜能,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怀和价值引导。学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需要学校通过课程与教学巩固和强化。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角色定位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帮助者、发展的促进者,教书育人是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不管现实境遇如何,教师角色不让位、不缺位、少越位。

家校共育培养时代新人。家长要调整心态,角色不越位、不缺位,尊重孩子、尊重规律,树立科学育儿新观念:适性生长,因材施教,多元发展,人人成材。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密切家校联系。

3.转变观念,提升育人价值。

进入新时代,家长、社会和政策环境要求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长处,人人可以成才,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和成长的关系,重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生活话语体系,做欣赏型教师,实现教学相长。

在学生课堂学习上,应提升“向学之心”精神价值。学生课堂生活状态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是折射学校文化的真实景观,是一所学校文化的尺度。学校应着力推进建立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组织氛围,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样态,形成尊重、信任、交往、对话的师生关系;唤醒和诱发中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认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坚定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