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在与学校关系处理上缺乏“边界意识”。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针对当下教育行政与学校事务之间普遍存在的边界意识缺失现象,双方应当要明确定位,各司其职,防止有意无意地“越界”;做到合理授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关键词】权力清单;办学活力;边界意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23-02
【作者简介】凌宗伟,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00)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如今,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在与学校关系处理上缺乏“边界意识”。教师招聘,有的学校没有话语权;中考命题,个别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把与个人天赋及潜能有关的内容或技能纳入其中……有的直接干预学校的行政决策,如要求初中生統一到校上晚自修、利用节假日补课等,强势推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上述这些,依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似有越界的嫌疑。因为这个《意见》明确界定了哪些是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责,哪些是属于学校的职责。只有当政府各部门与学校的每一位当事人真正吃透了这个《意见》,明确了各自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逾越边界的事情才有可能减少。
一、明确定位,各司其职
从管理学范畴看,教育管理的范围不是由行政权力范围界定的。它必须从教育部门各种职能及教育过程上界定,必须关注教育链条中各层面的功能及效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跟学校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其实已经界定了各自的功能。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主要在区域教育政策、制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教师配备、招生计划、指导督查学校落实教育法规等方面。而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教育法规、政策等的要求组织具体的实施。教育业务指导部门(教研室)的职能是业务指导,而查备课笔记与作业布置批改就应该属于学校的管理职能。链条上的任何一节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能,理清工作界限。政府部门管得过细,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很容易越界,影响政校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教育链条中各行政部门要做的是校长的遴选推荐与任免、学校的布局规划与调整、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等方面的事,亦即通常所说的大事,宏观方面的事。至于中观、微观的办学举措与教学管理那是学校与校长、教师的事。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去管中观、微观方面的事务,就是越界,就有可能挤压校长、教师的空间,影响正常的政校关系。
二、合理授权,防止越界
现实中也存在学校主事人逾越学校的职能去干本属于行政部门的事。如此,同样属于“越界”。事实上今天不少学校面临的窘境往往是将精力放在原本不属于学校职责的事务上。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管理学中的授权原则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所谓合适的人,不仅指其人合适,更应该包括其位的合适。就教育链条中的角色与功能而言,凡是涉及区域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组织形式变革等边界不容易划分的事务,看上去似乎都与学校有关,实际上往往都会超出学校职能与权力范围。如果有关行政部门将这类事务轻易授权给学校,就不单单是授权错位的问题了,更有可能滋长学校主事人的权力僭越。从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或者立场来看,将本属于自己的事授权给学校,则属于另一种“越界”。授权本应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授权同样是有边界的,授权也是有风险的,“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有关部门给学校的“越界”授权,将本属于自己部门的事授权给学校,则有可能将原本可以干得很好的事干砸了,非但不可能双赢,反而可能双输。如果学校管理者能从政府部门的越界换位思考一下,则又必须提醒自己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有意无意的越界行为,譬如校长干了副校长、部门主任乃至教师的事。这种学校内部的越界行为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三、自我约束,明确边界
制定一些条规约束逾越边界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教育链条各个层面的主事者能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个人,确立起“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的伦理意识。如果主事者们的主观意识中就没有“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的伦理操守,任何条规终究没有成效。作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者,多多少少应该知晓一点行政伦理,如此或许就会理智一点,少一点逾越行政边界的言辞与行为。库珀在《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指出,公共行政人员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的、政治的和共同体的身份认同。职业身份认同要求有持续的职业训练、职业交往与合作活动,定期关注职业文献资料以及培养公共行政角色责任感。政府部门人员如果能够关注上文提到的最新的文献如《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及《义务教育法》等,如此或许就会明白,怎么上课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而不至于以局长身份在一个区域强推某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法了。
总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就必须自觉增强“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的“边界”意识。